首页 百科知识 管理学考研择校择专业模型

管理学考研择校择专业模型

时间:2022-07-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考研人数逐年增加,考研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每每提到择校择专业的问题,很多考生便觉得无从下手。通过对300余名考生的调查问卷显示,大学生在考研择校、择专业方面,大致会考虑三个因素:学科门类、学校、专业。图2.1.1 择校择专业调查问卷情况统计表而在自身因素方面,考生的回答更是千奇百怪。学生对报考院校信息的不确定性,导致学生在具体的择校择专业方面出现很多盲区。

随着考研人数逐年增加,考研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每每提到择校择专业的问题,很多考生便觉得无从下手。因为,在专业院校的选择上一旦出现失误或者考虑不周,就会使考生与理想院校失之交臂。所以,考生在选择院校、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通过对300余名考生的调查问卷显示(见图2.1.1),大学生在考研择校、择专业方面,大致会考虑三个因素:学科门类、学校、专业。而在这些因素中,80.1%的考生会首先考虑学科门类,其次为学校,再次为专业,即学科门类—学校—专业的模式;10.5%的考生会先考虑学科门类,其次为专业,再次为学校,即学科门类—专业—学校的模式;5.9%的考生会选择学校—学科门类—专业的模式;仅有3.5%的考生不考虑学科门类,而直接选择专业—学校模式。

图2.1.1 择校择专业调查问卷情况统计表

而在自身因素方面,考生的回答更是千奇百怪。有的说自己有名校情结,有的说自己学长学姐考什么学校自己就会考什么学校,有的甚至说自己会参照父母的意见……学生对报考院校信息的不确定性,导致学生在具体的择校择专业方面出现很多盲区。对于自己要报考的专业,所选学校的具体实力如何,自己所考虑的因素是否重要等,都是考生在整个考研过程中应当考虑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管理学考研相关因素进行了解读,以期对考生有所帮助,让考生明确自己的定位,知己知彼,增强信心。

综上所述,我们总结出了择校择专业的“4C模型”,即城市(City)——竞争力(Competitiveness)——能力(Capability)——职业(Career)。在此模型中,几个因素同等重要,同时又相互影响。当然,每个考研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其重要性也因人而异。

考研门类确定之后,同学们要做的事情就是结合“城市”选学校。在选学校的时候为什么要考虑“城市”这个因素呢?有两个原因:第一,每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发展会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北京、上海、武汉、南京等这些高校云集并且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有着国际化的环境,在管理学方面的师资力量一般会比较雄厚,研究环境好,给学生提供的机会也多,未来发展的视野也更广阔。第二,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我们发现70%的研究生选择本地就业。因此,在报考时就要认真思考自己毕业之后是否想留在高校所在地工作。在整个就业过程中,它都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例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上海大学和深圳大学,由于其先天的区位优势,那里的毕业生竞争力并不比其他外地名校差,甚至更好。又如,假设你在上海读研,即使学校再差,专业再差,但你的导师有丰富的本地化人脉资源,给你推荐一个不错的工作应该不难;而如果你在兰州读研究生,你的导师就算想帮你,即使拥有上海资源,也一定比较有限。

总之,对你未来教育造成影响的,不单单是你所选择的大学、研招单位,更包括这所大学或者这个研招单位所在城市的综合资源。你在一个城市上学,不管你是这个城市中哪所学校的学生,你都会受到这个城市的整体影响。不管读的是名校还是普通院校,你都没有办法独善其身,摆脱这个城市给你打下的烙印。

既然城市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城市呢?考研辅导专家王伟老师认为,应当坚持“在哪里工作,在哪里安家,就在哪里读研”的基本原则。但是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很多同学会在“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选择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等方面纠结。

我们认为,如果考生一定要进行地区转换的话,那么一定要选择比自己现在所在地区更发达的地区。比如从郑州到北京,这种选择很可能需要牺牲你的专业和学校排名,因为竞争太激烈了,发达地区即使比较差的学校,分数线也较高,但是这种转化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机会。研究生本身就属于高端人才,一定要选择对于高端人才需求量较大的地区,只有这样,你才会发展得更好。

如果觉得“北上广”压力很大,那么你可以选择自己的家乡,因为地区的转换意味着成本,成本意味着额外的付出。选择在家乡生活和工作,你的成本是最低的。如果你是合肥的学生,并且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的,那么你的就业前景会很乐观,因为你是这个地区最好大学的学生。

如果你的家乡是一座小城,没有比较好的大学,甚至没有大学,并且你不打算选择“北上广”,那么你就应该选择离自己最近的考研热点地区。比如,你的家乡在丹东,周围没有什么好学校,那么就可以就近选择大连或沈阳,因为这两个地区区域文化相近,生活习惯类似,而且交通成本低。

总而言之,地区的选择从你决定考研的那刻起,直至你未来的发展都会有重要的影响。

在2011—2012年度、2012—2013年度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中[1],研究生教育地区竞争力变动较大,通过表2.1.1和表2.1.2以及图2.1.2也可看出,部分地区研究生教育的一个整体走势。例如,辽宁地区在研究生培养方面越来越好,北京、上海、江苏仍然是研究生培养最好的三个地区。

表2.1.1 2011—2012年研究生教育地区竞争力排行榜

续表   

【注】此数据采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

表2.1.2 2012—2013年研究生教育地区竞争力排行榜

续表   

【注】此数据采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

图2.1.2 2012年研究生教育高校竞争力前50强学校地域分布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发展特点,各个专业的发展水平也有所不同。当决定报考某个学校时,我们要对这个学校的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包括招生简章、招生人数、报考人数、分数线、专业课的难度、学校专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未来发展趋势等。只有将各个学校进行对比,找准定位,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

其中,对于学校的竞争力,国家每年都会出台相应的调查。此类调查可以作为学校竞争力对比的参照依据(见表2.1.3和表2.1.4)。

表2.1.3 2012—2013年中国研究生院竞争力排行表

续表   

续表   

【注】此数据采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

表2.1.4 2012—2013年研究生教育高校竞争力排行榜

续表   

续表   

续表   

【注】此数据采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

从我国院校竞争力排行榜看,较有竞争力的院校主要是“211”“985”院校,这些院校是考生们争相竞选的对象。主要原因是:虽然开设管理学专业的学校不断增加,但是竞争力比较强的依旧是拥有一定优秀师资、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和良好的就业态势的老牌名校。从历年的报考情况看,报考人数位列前十名的学校主要有: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

在选择院校时,考生可以从以下方面对众多院校进行筛选:第一,查看招生单位的录取分数线,看其是高于还是低于全国最低复试分数线;第二,查看报考院校专业最终录取的平均分和最低分;第三,查看报考院校专业的报录比(即报考人数占招生人数的比例),初步断定其竞争程度。

同时,在择校时考生还应考虑院校的实际招生人数。研究生招生人数一般由推免生和统考生[2]构成,考生要尤其注意院校统考生的招生人数。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些学校有些专业可能往年招生,今年不招生;有些学校以前没有这个专业,今年新增该专业等。这些都会对招生人数、考生备考产生极大影响。因此,考生要多搜集拟报考专业相关学校的内部信息,探知其实际招生人数。

在考研择校的环节中,考生可能考虑最多的就是将来就业的问题。经调查,有将近80%的学生考虑的第一因素就是就业。随着本科招生规模的扩大,本科生就业率近年来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本科生进入企业的薪酬也在发生着变化,所以,选择就读研究生,就业是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经调查,即使经过2—3年的学习,研究生就业不理想者也大有人在,这主要与专业/院校的选择以及自己整体水平有关。

对就业的要求可以参照学校的整体就业情况(见表2.1.5),比如,要想在研究生教育完成后,进一步深造,可以选择诸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厦门大学等机会多一点的院校,这些学校也会和国外有一些合作的项目。而像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比较倾向于银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这样的机构。

表2.1.5 中国研究生部分高校就业率排行榜

当然,名牌大学无论何时都是时代的宠儿,永远受到众多考生的青睐,准备考研的学生要想到两年后的就业状况(重点院校的就业肯定比普通院校的要好很多)。确定报考专业后,就该选择学校了,在选择学校时,一定要关注招生人数和保研比例。比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一些名校,保研的比例占了一半多,如果基础不是很好的话,报考这样的学校是很危险的。研究生目前的就业还不错,在选择的时候,可以先关注学院合作的一些单位和导师的项目,这会给学生就业提供很好的平台。

能力是四个因素里面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最难以把握的因素,因为一般人很难对自己进行一个正确的分析:自己的差距到底有多大,自己的自控力是否很好等。只有正确的找准自己的位置,准确定位,综合考虑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才能进行自我选择,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校,进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自身能力要和前面的三个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与对比,只有将自身的能力定位清楚,报考学校的因素定位清楚,才能分析出自己是否适合报考以及成功的几率有多大等。

根据自己的实力来确定自己要选择的学校处于哪个水平,这样做并不是否定自己的潜力,而是一种务实的表现。很多人在考研时仍旧延续了高考填报志愿的思维:非“名校”不报。不可否认,“名校”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比“普通院校”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名校”的图书馆拥有大量的前沿资料,实验室里摆满了最先进的仪器;“名校”云集了众多学术前沿的领头人,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追求名校的选择是正确的,但是考生也要从自身的情况出发,因为只有总分和单科成绩都达到公布的分数线才有机会参加复试,所以,不管怎样选择,只有进入复试才有希望被录取。这就要求考生对每科的知识都要有所把握,不可出现偏科的现象。除了考虑自身能力外,考生还要关注学校的奖学金等方面的比例设置,如果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话,建议大家选择奖学金比例较多的学校,这样不至于考试之后,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做过多兼职,影响学习。

[1]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包括31个省、市、自治区(未含港澳台地区),56个研究生院,476所高校(含分省、分类型),11个学科门类,81个一级学科和373个专业等8个方面的排行榜。

[2] 推免生不用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和复试,且不用缴纳学费;统考生则需要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和复试,根据院校录取人数分为计划内(不用缴纳学费)和自筹经费两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