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根治择校缘何难解

根治择校缘何难解

时间:2022-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都市现在的“四、七、九”初中部以前都是薄弱学校,被“改制”以后,迅速成为“名校”:连省重点都不是,但却是人们心中的名校。学校与“四、七、九”一沾边,就成了名校,而且家长竞相追捧。主要是成都市好学校太少,而差学校又太差。从去年开始,成都市为抑制择校强制推行“微机摇号”。这是新法实施后必须面对的两个现实问题。

从9月1日开始,新的《义务教育法》开始实施。有人说,这给政府出了张考卷。

的确是一张考卷,遍布难题!

成都市现在的“四、七、九”初中部以前都是薄弱学校,被“改制”以后,迅速成为“名校”:连省重点都不是,但却是人们心中的名校。以前几百元的学费,变成了现在的三年1.3万。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而是因为有大量的家长愿意交纳4万5万的还进不去!

学校与“四、七、九”一沾边,就成了名校,而且家长竞相追捧。难道这三所学校一改制教学的水平就大幅度提高?非也!主要是成都市好学校太少,而差学校又太差。太差的学校一来就和不好的校风、学风、打电脑游戏以及早恋挂钩……弄得家长成天紧张兮兮。

以前读上述三校均需参与考试,报名参加考试的学生必须符合五、六年级全优,校三好等等硬条件。实际上在大成都范围分了个快班和慢班!这种明显的“掐尖”教育,弄得一些二级学校校长怨声载道。

从去年开始,成都市为抑制择校强制推行“微机摇号”。但值得注意的是,摇号的生源还是面向全市优生,以前依靠考试,现在依靠“运气”,类似于抓阄。更为可笑的是,摇号公布的招生计划是每校300多人,但实际录取的却是600多人。这多余的300人,就是“条子生”。结果不言自明:家长依然择校,只是择校门槛更高了,择校的手段更隐蔽了。事实上,在择校生中,大多是权力择校,有的名校招生名额甚至成了一种公开的“公关工具”。

家庭背景已经强烈地影响到了学生受教育的机会。当前家庭社会地位高、经济条件好的学生,靠权力、金钱择校的比例较高。示范学校中社会中上层人士的子女占了相当比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以前的教育经费过于向示范学校倾斜,而普通学校越办越穷,越办越孬。长期如此,自然形成了整个城区的“教育高地”,无论是硬件、软件还是生源都比普通学校高出一大截,再加上社会、家长的追捧,越发高高在上,一骑绝尘。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的生源选择面虽然在表面上增加了广度,但实际上也狭窄了:大量家庭平平、背景平平的优秀学生被“权学生”、“钱学生”取代。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作为学校也不可能真空办学,属地街道办、派出所、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银行、工商、税务……哪一个学校得罪得起?

9月1日起实施的新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学校内不得分设重点班与非重点班。其主旨在于强调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可是,一方面是政府必须承担公平教育的义务,另一方面是部分高收入家庭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旺盛需求。这是新法实施后必须面对的两个现实问题。而这两个问题都是极其棘手的,所以消除择校的目标在中国教育这样积重难返的情况下,目前还只能是理论上存在。

(注:近几年来,成都市加大教育投入,加大均衡教育力度,情况已今非昔比。此文仅代表当时观点)。

2006-09-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