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政策终结概述

教育政策终结概述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终结”即“终止”“、结束”,教育政策终结即教育政策的终止或结束。教育政策终结包括政策任务完成后的自然终结与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人为终结。就前者而言,教育政策终结意味着教育政策目标的达成和教育政策任务的完成,相关政策执行机构执行该项政策的使命宣告结束,相关教育资源供给中止。终结的对象是过时的、无效的或多余的教育政策,终结的内容往往包括教育政策的目标、内容、功能,以及执行政策的相关组织、执行行为等。

一、教育政策终结概述

(一)理解教育政策终结

“终结”即“终止”“、结束”,教育政策终结即教育政策的终止或结束。如同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终结、衰亡一样,教育政策在经历了制定、执行、评估等过程后,总有面临终止之时。从教育政策过程来看,教育政策的终结通常发生在教育政策评估之后,教育政策终结是教育政策过程的最后环节;从新旧教育政策接续的角度看,它又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拉斯韦尔最早将政策终结(policy termination)视为政策过程的主要阶段。(8)布鲁尔认为,政策终结是政策与计划的调试,大凡政策与计划无法发挥功能,或多余或过失,甚至不必要时,则应当终止或结束政策与计划。(9)德利翁则将政策终结概括为:相关政策机构的解体,基本政策的转向,计划的消灭,局部的终结及财政的紧缩。(10)由此,我们可以将教育政策终结理解为:教育政策执行后,在经由政府组织的或专门的政策评估机构的政策评估后,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采取一定措施,将过时的、无效的或多余的教育政策方案予以终止或结束。教育政策终结包括政策任务完成后的自然终结与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人为终结。就前者而言,教育政策终结意味着教育政策目标的达成和教育政策任务的完成,相关政策执行机构执行该项政策的使命宣告结束,相关教育资源供给中止。这是一个自然发展的政策过程,标志着一个政策周期(policy cycle)的完成。就后者而言,通常又包括政府自上而下的自觉的中止行为,以及利益相关者通过公众舆论造势,从而影响政府决策的自下而上的被动的中止行为。终结的对象是过时的、无效的或多余的教育政策,终结的内容往往包括教育政策的目标、内容、功能,以及执行政策的相关组织、执行行为等。这种政策终结不是一种自然发展的过程,而是人们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采取的主动行为,旨在提高教育政策的绩效。它不仅意味着旧教育政策的结束,也蕴含着新教育政策开始的可能。

教育政策调整也包含旧政策的部分目标、内容、组织、功能或行为的结束,甚至有时需要对整个政策方案予以替换。但在教育政策调整中,这种结束始终是局部的、不完全的,更多的是对原有教育政策的补充、修改和完善,是一种量变;而教育政策终结意味着一项教育政策生命的结束,是一种从目标到组织的彻底结束,与教育政策调整相比,教育政策终结是原有教育政策彻底的、全面的结束,是一种质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终结”一词的理解也发生了变化,不再像过去那样把终结仅仅看作完结或失败,而意识到终结还意味着重新开始的机会。因此,政策终结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一项政策的终结,意味着一项新的政策可能就此开始。

(二)教育政策终结的原因

造成教育政策终结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教育政策问题得以解决。教育政策是针对一定的教育问题制定的,当该教育问题通过有效的教育政策得以解决后,即意味着该政策的目标已经达到,政策任务完成。因此,该教育政策也就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应当及时终止运行。

二是教育政策效力不佳。这包括几种情况:教育问题认定错误或方案设计不科学,不仅无益于政策问题的解决,还带来了严重的负面效应,因此需要及时终结,以防止形势的进一步恶化;教育政策执行力不够,尽管政策方案优秀,但政策执行不力,造成公众对教育政策本身提出质疑;教育政策效力衰退,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任何制度、政策的实施都有其效力周期,即在政策实施前期,政策效力递增,至政策效用最大化后,便出现政策效力的递减,直至政策效力丧失,呈现一个抛物线状的发展过程。当教育政策已运行至其衰退期,效力递减现象明显甚至已经无效的时候,即表明该教育政策已经不能适应时代与形势的发展变化。

三是教育政策资源耗竭。这主要包括以下情形:教育政策主体对政策的认识发生重大变化,甚至教育政策主体出现大的变动;教育政策运行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变化太快;教育政策运行成本居高不下,各种教育资源供给难以继续维持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