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迁移概述

学习迁移概述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工作中所提出的“为迁移而教”是指正迁移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中应避免和消除负迁移的影响。学习迁移的研究十分重要,历来受到教育工作者和相关学者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学习迁移是一种普遍现象,广泛地存在于各种学习材料和各种形式的学习和训练中。学习迁移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能给学习者带来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够充分地发挥教学的有效作用。学习迁移的间接作用是对学

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

一、什么是学习迁移

在学习活动和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以前的学习会对当前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当前的学习也会对以前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这种现象无论在知识学习还是在技能学习中均有发生,这便是学习的迁移。简单地说,学习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可以说是已有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或者说是将学得的经验有变化地运用于另一情境。

迁移现象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等均是典型的迁移形式。一种学习促进另一种学习的现象是迁移;两种学习相互干扰、一种学习阻碍了另一种学习的现象也是迁移。可以说,凡是有学习的地方就会有迁移。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的学习中或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追求学习中的最大积极迁移一直是教育和教学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迁移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把握迁移规律对于教材的选择和编写、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过程组织都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也有助于指导教师把教学实践经验迁移到新的教学中去。

二、学习迁移的种类

学习迁移的作用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按迁移的不同特点以及教学工作中的实际情况,迁移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一)正迁移与负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而划分的一种类型。

1.正迁移

正迁移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学习数学有利于学习物理,学习珠算有利于心算,掌握平面几何有助于掌握立体几何等,懂得英语的人很容易掌握法语。教学工作中所提出的“为迁移而教”是指正迁移在教学中的应用。

2.负迁移

负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和阻碍作用。如掌握了汉语语法,在初学英语语法时,总是出现用汉语语法去套英语语法,从而影响了英语语法的掌握,在立体几何中搬用平面几何的“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的定理,则会对立体几何有关内容的学习产生干扰等。教学中应避免和消除负迁移的影响。

(二)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而进行的划分。

1.水平迁移

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层次(抽象和概括程度相同)的学习间的相互影响,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的,即难度和复杂程度大致属同一水平的学习之间的迁移。如通过加、减、乘法学习后获得的一些运算技能会促进除法运算学习等。

这类迁移又可分为顺向迁移(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和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行学习的影响)。

2.垂直迁移

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层次(概括和抽象程度不同)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也可以说是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与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小学生学习掌握了“哺乳动物”这一上位概念,要学习“鲸”这一下位概念,如果告诉学生“鲸”是一种“哺乳动物”,学生就很容易掌握“鲸”这一概念,这种迁移就是垂直迁移。

垂直迁移又可分为两种,即自上而下的迁移(指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影响着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的学习)和自下而上的迁移(指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影响着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的学习)。

(三)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而进行划分的。

1.一般迁移

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如学生学习中获得的一些基本的运算技能、阅读技能可以运用到各种具体的数学或语文学习中。

2.具体迁移

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如跳水的一些项目,弹跳、空翻、入水等基本动作是一样的,运动员在某些项目中将这些基本动作熟练掌握,那么在学习新的跳水项目时,就可以把这些基本动作加以不同的组合,很快形成新的动作技能。

(四)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划分。

1.同化性迁移

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原有认知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充实。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都属于同化性迁移。

2.顺应性迁移

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这也表明,迁移并非仅是先前的学习或经验对以后的影响。比如,学生头脑中有一些日常概念,当这些“前科学”的日常概念不能解释所遇到的事例时,就要建立一个更高的科学概念来标志某一现象或事物,新的科学概念的建立过程就是一种顺应的过程。

3.重组性迁移

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在重组过程中,基本经验成分不变,但各成分间的结合关系发生了变化,即进行了调整或重新组合。比如,将已掌握的字母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单词;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许多不同成分的动作被结合成连续的整体动作,其中不涉及新的动作的增加,只是各动作成分的重新结合、重新排列。通过重组性迁移,可以提高经验的增值性,扩大了基本经验的适应范围。

三、迁移的作用

学习迁移的研究十分重要,历来受到教育工作者和相关学者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学习迁移是一种普遍现象,广泛地存在于各种学习材料和各种形式的学习和训练中。学习迁移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能给学习者带来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够充分地发挥教学的有效作用。在当今知识激增的时代,人们不可能在学校里学完全部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希望通过学校的学习对以后工作中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有效教学,使学生们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发挥出更大的学习潜力。因此,在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为迁移而教”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具体而言,学习迁移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在学校情境中,大部分的问题解决是通过迁移来实现的,迁移是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一种具体体现。要将校内所学的知识技能用于解决校外的现实问题,这同样也依赖于迁移。

学习迁移的直接作用也就是学习迁移对学生在当前的学习等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学生在学校情境中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先前经验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及不同水平的学习之间的影响、不同科目的学习之间的影响等等,这是一般的迁移效果。学生把所学的东西迁移到次日或下周及期末将要进行的作业练习、测验、考试中去,这就使知识学习达到了目的,大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只有通过广泛的迁移,原有的经验才得以改造,才能够概括化、系统化,原有的经验结构才更为完善、充实,从而建立起能稳定地调节个体活动的心理结构,即能力与品德的心理结构。迁移是习得的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环。

学习迁移的间接作用是对学生在学校毕业后的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影响。在学校里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对学习的正确态度。这些东西能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产生积极影响,使迁移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三是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应用有效的迁移原则,学习者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得更快、更好,并在适当的情境中主动、准确地应用原有的经验,防止原有经验的惰性化。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应用迁移规律进行教学和培训系统的设计,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方法确定、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成效考核等方面利用迁移规律,有助于指导教学并提高效果,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