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迁移的概述

学习迁移的概述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习迁移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迁移进行分类,强调迁移的不同方面。正迁移表现在个体对于新学习或解决某一问题具有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从事某一活动所需的时间或练习次数减少,学习效率提高。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首先,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第一节 学习迁移的概述

一、学习迁移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学会了骑自行车,有助于学习驾驶摩托车;学会了一种计算机语言,有助于掌握另一种计算机语言;儿童在做语文练习时养成爱整洁的书写习惯,有助于他们在完成其他作业时形成爱整洁的习惯。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学习迁移的现象。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其实这是经验的整合。

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比如,数学学习中的审题技能的掌握可能会影响物理学习中的审题;儿童在家庭中养成的爱劳动的行为习惯也会在学校里表现出来;一个人在熟练使用五笔输入法输入后,突然对于拼音输入法输入会很不习惯。平时我们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都是典型的迁移,还有在学习中平面几何的学习影响着立体几何的学习等,都是迁移现象。

迁移不仅存在于某种经验内部,而且也存在于不同的经验之间,如外语的学习,丰富的词汇知识的掌握将促进外语阅读技能的提高,而阅读技能的提高又可以促进更多的外语词汇知识的获得,知识与技能之间存在相互迁移。

迁移表明了经验间的相互影响,通过迁移,各种经验得以沟通,经验结构得以整合。在迁移研究历史中,有相当一段时间仅把迁移局限于操作技能范围,这是非常片面的。同样,仅把迁移看作原有的学习或经验对新的学习或经验的影响也是不准确的,都不利于揭示迁移的内在机制。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迁移的研究也有很大的突破,迁移研究的范围也日益扩大。

二、迁移的种类

学习迁移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迁移进行分类,强调迁移的不同方面。下面就对其中较典型的迁移类型进行介绍。

(一)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而划分的三种类型。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平面几何的学习促进立体几何的学习,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正迁移表现在个体对于新学习或解决某一问题具有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从事某一活动所需的时间或练习次数减少,学习效率提高。

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例如,学习对数运算法则时,受先前所学的法则m(a+ b)=ma+mb的影响,错误地得到lg(a+ b)= lga+ lgb。负迁移经常表现在产生僵化的思维定势,缺乏灵活性、变通性,使某种学习难以顺利进行,学习效率低下。

零迁移指两种学习间不存在直接的相互影响,有时也称为中性迁移。许多经验间存在着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但由于多种原因,个体未能意识到经验间的内在联系,不能主动地进行迁移,使某些经验处于惰性状态,表现为零迁移。这一现象应引起重视。

(二)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进行的划分。

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侧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的,如直角、钝角、锐角、平角等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都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层次,各种概念的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即水平迁移。

垂直迁移(Vertical Transfer)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具体讲,是具有较高的抽象和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抽象与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二是自上而下的迁移。自下而上的迁移是指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影响着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的学习,如对具体事例的理解有助于相关概念和原理的掌握。自上而下的迁移是指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也影响着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的学习,如“角”这一概念的掌握对直角、锐角等概念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

(三)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进行的划分。

如果是前面的学习影响后面的学习,则称为顺向迁移。我们通常所谈论的大部分的迁移都属于此类迁移。

逆向迁移指后面的学习影响前面学习所形成的经验结构,使原有的经验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即得到充实、修正、重组或重构等。

(四)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所进行的划分。

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布鲁纳非常强调一般迁移,认为基本的原理、基本的态度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能适用于许多表面特征不同但结构特征相同的多种情境,并且能使以后的学习变得较容易。

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迁移到新情境中去。如乒乓球运动学习中,推挡动作的学习可以直接迁移到左推右攻这种组合的动作学习中去。特殊迁移的范围往往不如一般迁移广,仅适用于非常有限的情境中,但这并不意味着特殊迁移不重要,相反,它对于系统掌握某一领域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五)同性化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

这是从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所进行的划分。

同性化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知识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原有的认知结构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充实。我们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就是这种迁移。

顺应性迁移是指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要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进行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如学生头脑中有一些日常概念,而当这概念不能解释所遇到的某些现象时,就需要建立一个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来标示某一现象或事物。

重组性迁移是指重新结合原有认知系统的构成要素或成分,形成或建立新的联系。比如,一位舞蹈老师要编排一个新的舞蹈时,对已有的舞蹈动作进行重组和重构,许多不同成分的舞蹈动作被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舞蹈。

三、迁移的作用

首先,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将知识经验储存于头脑中,而是要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境中,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通过广泛的迁移,一方面解决了当前的任务或问题,另一方面也使得原有的经验得以改造,更为概括化、系统化,心理结构也更为完善、充实,从而广泛、有效地调节个体的活动。而稳定的心理调节机制的建立也就是能力与品德的心理结构的建立。所以说,能力与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通过广泛的迁移来实现的,缺乏迁移,能力与品德的形成则成为空谈。

其次,从教育者或培训者的角度来看,应用有效的迁移原则和规律进行教学和培训,可以使学习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得更快、更好,并在适当的情境中主动、准确地应用原有的经验,防止原有经验的惰性化。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在进行教学和培训系统的设计时,在教材的选择与编排、教学方法的确定、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成效的考核等方面利用迁移规律,有助于加快教学和培训的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