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兴趣的概述

学习兴趣的概述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了解或趋近的倾向。一个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对各种现象和问题会产生惊异感。我们知道,学习兴趣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一般来说是从“有趣”开始,产生“兴趣”,然后向“志趣”发展的。研究表明,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基础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只有那些学生想知道而又未知道的东西才能激起学习兴趣。这种学习兴趣,终于使他发明了摆钟。

学习兴趣的概述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近代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说过:“我们的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想这里的“乐知者”“激励、唤醒、鼓舞”,都可以归结为“人积极地、主动地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特点,而这正是心理学“兴趣”的含义。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明确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近几年的“愉快教学研究”、“素质教学探讨”中,许多专家和业内人士都或多或少地提到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古今中外在教育中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极为重视的。俗话说,“教育有法,而无定法”,我想这里的“无定法”是否可理解为教育中没有哪一种固定的教法,只要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便是一种方法。而“教育有法”则可理解为教育要适合儿童,以人为本,达到学生主动学、乐意学。而能够以人为本,达到学生主动学、乐意学的方法就只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了。

学习兴趣是内在动机在学习上的具体体现,它伴随着求知的动机、理智的情感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如何理解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积极主动地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了解或趋近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一个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对各种现象和问题会产生惊异感。在学习过程中,他能投入全部热情,兴致勃勃,津津有味,甚至会达到对所学知识迷恋不舍的地步;在学习后,他会产生满足感,觉得书是他的良师益友,自己从中受到了启迪,并由此产生欢快、惬意的心情,所以,学习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

专家指出,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实际、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年级越低的表现越明显。当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发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而不会觉得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否则,学生就可能只是形式地、勉强地去学习。例如,一个学生初学外语,感到很困难;他坚持学习,只是因为他认识到学习外语的重要,但对外语本身并不感兴趣,这时他主要是依靠意志来完成学习任务。而如果他经过努力学习,掌握了外语的某些知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逐步对外语本身感兴趣了,这时他不再以学习外语为苦,而以学习外语为乐了。只有在这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学习的最佳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乐趣。

(二)学习兴趣的发展过程

我们知道,学习兴趣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一般来说是从“有趣”开始,产生“兴趣”,然后向“志趣”发展的。

1.有趣——学习兴趣的初级模式。

一般来说,人从儿童时期都带有一些“研究”精神。比如,小皮球拿在手里,他就要拍它、捏它、看它滚动、看它跳。若是捉到一只蝴蝶,就把它的翅膀拉下来,看看它的躯体究竟是怎么构成的。从儿童眼光来看,宇宙中的万物,没有一种不是新鲜有趣,值得玩弄、观察、研究的。可见,“有趣”往往是人为客观世界所吸引而产生的结果。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从“有趣”开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初二物理讲到“沸腾与蒸发”一节时,教师这样激发学生的情趣:教师在讲台上放一盏酒精灯,然后举起一张纸问:“这张纸,放到点燃的酒精灯上会不会燃烧?”“当然会。”“那么,用纸折成一只盒子放在灯上会不会燃烧?”“肯定会。”教师将纸盒里装满了水,待纸盒湿透了,倒出水,放到点燃的酒精灯上,结果纸盒没有燃烧起来。学生说:“这有什么稀奇,纸盒湿掉了,当然不会烧起来。”教师问:“为什么纸盒湿掉了,就不会燃烧呢?”此时,学生已处于心求通而不解、几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的状态,急切地等待教师讲解。这时已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老师这时来讲授新课内容,教学效果必然会大大提高。

“有趣”的教学活动主要有三个特征,这就是直观性、盲目性和广泛性。教师引发学生产生“有趣”要注意四点:一是问题要小而具体;二是问题要新而有趣;三是要有适当的难度;四是要富有启发性。

2.兴趣——学习兴趣的中级模式。

研究表明,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基础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只有那些学生想知道而又未知道的东西才能激起学习兴趣。一种想要知道奥秘的愿望变成不可遏制的愿望,会激发人去行动。比如,伽利略年轻时,偶然看到教堂廊檐下挂的灯正在摆动,他出神地凝视着,觉得来去摆动的时间都一样,他按着自己的脉搏计算来往摆动的时间。这种学习兴趣,终于使他发明了摆钟。

我们把兴趣也叫作爱好,沿着爱好深入研究下去,就会使专一的兴趣变成癖好。我们从一些科学家成才的例子中看到,一个天文学家,在学生的时代夏夜纳凉,指北斗而定方向,按中星而记时辰,开始不过是觉得有趣而已。他进一步考察星座、认识星云、辨别行星、观测月球,见到四时不同、晨昏互异,兴趣就产生了。再进一步了解日食的原理,查证光年的距离,并且发现火星上的“运河”。这样深入研究,趣味更浓,于是对天文学发生了兴趣。兴趣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兴趣是追求真理的第一步。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废寝忘食的学习劲头。兴趣具有专一性和坚持性的特点。

3.志趣——学习兴趣的高级模式。

可以这样说,具有个性特征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与高尚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相结合时,兴趣就发生了飞跃,而成为志趣。志趣是学习兴趣的归宿。志趣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进取方向,奠定他事业的基础。因此新颖有趣、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格式变化的作业内容都可以不断地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激发起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三)学习兴趣的形成过程

人类的兴趣不是天生就存在的,而是在后天的日常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兴趣也是以需要为基础的,虽然不是所有的需要都会产生兴趣,但是符合需要的事物,都可能引起人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基于对知识的需要而发生的。同时,兴趣又是通过实践活动而形成的。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总是不断发现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也就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因而兴趣也就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扩大、不断地丰富、不断地形成和发展起来。因此,学习兴趣总是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发生,并通过学习的实践活动逐步地形成和发展。它既是过去学习的产物,也是促进今后学习的手段。

其实,学习的兴趣是源于内部动机愿望。学习兴趣以在读书的行动中获得满足而巩固、加深。虽有读书的动机和愿望,没有读书的行动,不会产生学习兴趣;有愿望也有行动,但行动结果不令人满意,也难以产生兴趣,即使产生也不能维持长久。

学生学习行动的满足感会受到两个方面因素支配,因学得好而受到称赞、奖励,获得荣誉,这是外在因素;通过学习,获得某种启迪和灵感,受到教益,思想开了窍,或学会某种技能,有了真本领,从而有了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满足感,这是内在因素。

对行动真实的反馈,会使由学习需要产生的学习动机、愿望得到强化,使兴趣转化为动机,或直接加强动机。这样,就形成了“需要——学习动机——学习行动——结果满足——学习兴趣”这一模式。这就是学习兴趣产生的过程。

(四)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和技巧

1.从有意义的容易产生兴趣的事情入手。

学生容易产生兴趣的事情有如下几种:

(1)以前经历过,并且做成功的事;

(2)最能获得成功的事;

(3)能给他们愉快感的事;

(4)适合学生本人水平的活动;

(5)新奇的事物,特别是能引起学生本人的注意和好奇心的事物。

符合这些条件和要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使学生能获得愉快的心情的事情和对某教师产生好感。

在课堂中学生回答问题流利正确,作业准确、整洁,考试成绩有进步,受到老师的夸奖、赞许。于是这个学生就体验到快感。这样的情况经常出现,学生对学习就有兴趣了,同时对老师也抱有好感。因此,在学生学习时,只要有机会,就应表示赏识其成功或努力,使学生获得愉快的经验,并且应该反复地使学生得到。另外,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往和沟通,使学生心目中产生一个好教师的印象,也有助于学生对老师教的学科产生兴趣。

3.以生动的、活泼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丰富有趣的内容、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一位物理教师讲“物体的导热性能”时,她拿出一块手帕,用手捏紧,然后划着一根火柴烧手帕,烧了一会,手帕烧不破。这是为什么?学生们议论起来了。这时老师从手帕里拿出一枚硬币,问大家道理何在?这样有趣的实验,比起简单地在黑板上写上“物体的导热性能”几个字,然后讲解一番,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虽然兴趣对调动学习积极性有很重要的作用,但也要避免兴趣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倾向,我们不能脱离教材内容的要求单纯追求兴趣。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注意他感兴趣的东西,而且也要求学生注意他不感兴趣的重要知识。只有这样,学习才不会偏废,才有利于学生对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4.不断增长自己的技能,体验知识带来的乐趣。

技能不断增长,兴趣也会随之扩大。例如,数学的学习因计算准确且快而产生兴趣;语文的写作技巧和朗诵水平的提高,理化的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与实验成功率高,都有助于学生兴趣的提高。

5.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

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会因智力与才能不同而有差别,在学习中,给予同样的机会、同样的说明,智力不同的学生理解的程度也不一样。结果,学生对其学习的兴趣程度也不同。

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给予相应的课题,才能成功。

6.通过学习结果的反馈,进一步激励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动机、兴趣爱好下开展的,而在学习中所获得的成绩,往往又可以回过来加强或削弱其原来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如果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如解题的正确率、学习成绩的好坏、应用知识的成效等,都可以强化学习动机和兴趣,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这就是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实验表明,学生利用其学习结果的反馈比不利用结果反馈的学习积极性要高得多。

除此之外,激发需要、明确目的、积极的鼓励、适当的竞赛、教师的期望等都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