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的投入与产出增幅明显。山东省教育厅编制了《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了系列关于促进高校内涵发展和提升人才素质的政策文件,以确保全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繁荣与发展。通过评估措施,调动各高校积极性,增加学校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经费的投入。同时,配合省社科联组织人文社科的评奖工作,高校的获奖数量占全省人文社科获奖总数的85%以上。
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总结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上)

十年来,山东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层次有了新的提升;高校科研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和高校师资水平的提高,高校已经成为我省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推进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总体概况

与2001年相比,2010年全省高校从事人文社会科学工作的人员由15664人增加到26197人,研究与发展人员(全时人)由1740人增加到3554人;社科经费增长近5倍,由4460万元增加到20612万元;社科研究项目由1659项增加到10349项,增加近7倍;出版专著、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获奖等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全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的投入与产出增幅明显。详见下表:

表1 “十五”期间山东高校社科发展情况表

表2 “十一五”期间山东高校社科发展情况表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1.科学定位

高校规模的相对稳定和以内涵发展为主题的确立,为高校人文社科科研工作提供了更大空间,带来了新的内在动力。山东省教育厅编制了《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了系列关于促进高校内涵发展和提升人才素质的政策文件,以确保全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繁荣与发展。山东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贯彻高校内涵发展的总体部署,以构建高校知识和科技创新体系,整合科研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建设创新文化,推动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形成为重点,努力实现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相结合,为社会发展服务。

2.重视研究基地建设

为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实现山东省由高等教育大省向高等教育强省的根本转变,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落实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2001年,实施了“三重点建设工程”,包括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术骨干;2006年研究制定了以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会科学基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山东省“高教强省”行动计划》,并确定了386个项目为山东省“十一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其中省级重点学科265个、重点实验室100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1个;批准了108个山东省“十一五”省级强化建设重点项目,投入建设经费2000万元,其中省级强化建设重点学科65个、重点实验室32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1个。这些基地都已成为山东省高校知识创新的重要源泉,其中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儒家文化研究中心等,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咨询服务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已成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3.推进研究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

积极探索以创新平台、重点科研基地和重点学科为依托,采取重大项目牵引、凝聚学术队伍的人才建设模式,加快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骨干。同时,加大引进人才、引进智力工作力度,用政策、事业、待遇和环境吸引优秀人才。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等多种形式,大力吸引留学回国人员和海内外科技创新人才。在泰山学者、新世纪优秀人才、地方科研人员培养计划等各个层次中,逐步加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才的培养力度。

2005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在全省高校中每年投入2000万元,实施了“泰山学者”建设工程,设立100个特聘教授岗位,选聘100名教授,配备400~600名中青年学术骨干,资助团队岗位津贴和科研经费。“泰山学者”工程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上的突出特点,一是系统性:从高津贴选聘学科带头人,到资助、培养骨干团队,投资建设重点学科、科研项目等,突破了单纯设置岗位,选聘教授等局限性,体现了注重内涵质量与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念。二是创新性:“泰山学者”工程,面向山东省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的全部学科领域,文理并重;还突出了学术团队的资助与培养。三是开放性:面向海内外选聘高层次人才。四是层次性:配合“长江学者”、“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等相衔接。

山东省教育厅印发了《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和《山东省高素质队伍建设计划》。目前,山东省在重视科研团队建设的同时,正积极探索领军人物的培养途径,如实施“海外人才引进计划”、“青年百人计划”和“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等。

4.加强经费投入和项目引导

山东省财政用于高校科研的经费逐年增加,由2001年的500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1000万元。每年有近200万元用于资助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每年投入古籍整理经费50万元,全部用于支持古籍整理项目;充分发挥山东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与出版社配合,支持高校古籍整理出版项目,挖掘文化资源,丰富民族精神财富。同时,加强与省有关部门的协调,争取更多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经费支持。适当调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课题结构,争取在为社会服务的基础上争取社会资金支持。通过评估措施,调动各高校积极性,增加学校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经费的投入。各高校也自筹经费,支持了一批校内的人文社科项目。

5.强化学术道德和办刊质量

该省认真贯彻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建立学术研究的道德规范和监督机制,建立科学的科研评价机制,形成既有利于学术繁荣又强调学术严肃的健康氛围。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净化学术环境的意见》、《山东省学校德育与学风建设计划》,并与省学位委员会共同印发了《山东省博士学位论文公示实施办法》等。

建立高校学术期刊质量监测体系和学术团体的评估体系,提高学术水准,倡导精品意识,评选年度“十佳学术期刊”和“十佳学术团体”,引导学术团体和学术期刊由规模扩大转向水平提高,切实抑制粗制滥造和学术造假。

6.建立激励机制和规范管理

山东省教育厅每年都对全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人才进行奖励和宣传,引进公平竞争机制,建立科学公正的评审制度和评价体系,以教育厅名义表彰的成果在100项到150项之间。同时,配合省社科联组织人文社科的评奖工作,高校的获奖数量占全省人文社科获奖总数的85%以上。

各个高校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机构建设,大多数本科高校设立了文科(社科)处,制定了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保障措施,提高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学校的地位。

三、“十二五”工作思路

进入“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等的颁布与实施,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背景和更高的研究要求,提供新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内在动力。山东省下一步重点推进的工作是:一是继续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此省就实施了“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工程”,设立了50个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分别投资100~200万元进行建设,以解决山东重大的经济社会问题为重点进行科学研究,获得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双丰收,并力争有3~5个基地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二是发挥课题引导作用,弘扬齐鲁传统文化。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制定课题的指南,对社会急需的研究课题实行公开招标,增强哲学与社会研究与实际的联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走出去,为文化产业发展作出贡献。拟对研究方向独特、研究过程较长、研究成果难以确定但很有意义的课题单独予以支持。积极向财政等有关部门协调,争取更多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得到省级财政经费的支持。适当调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课题结构,争取在为社会服务的基础上争取社会资金支持。三是加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造就一批具有国内外学术影响力的名师大家;依托重大研究项目、重点建设学科、重点研究基地,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下大力气培养青年学术后备力量,培育并长期支持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四是强化学术道德建设。加强学术自律,推进学风制度建设,加强学术引导和管理,确保全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