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危机发生后的情绪反应过程

危机发生后的情绪反应过程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对绝大部分危机事件的梳理,我们将该情绪反应过程概括为两个阶段。他们能够慢慢自行缓解、消化这些不良情绪,解决这次危机引发的心理问题并成功应对危机,不需要他人对其实施心理危机干预的相关措施。同时,准确了解危机发生的原因,可以更好地共情当事人的内心,理解当事人的痛苦所在,减少当事人接受他人干预的阻抗。
危机发生后的情绪反应过程_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指南

每个人面对严重事件都会出现若干应激反应,但不同的人对同一性质事件的反应强度及持续时间是有所不同的。经过对绝大部分危机事件的梳理,我们将该情绪反应过程概括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虚假情绪期。当事人面对事件呈现麻木、冷漠、否认或不相信等本不该出现的情绪反应或是在矛盾冲突爆发前存在长时间的情绪压抑。我们将这类情绪反应称为虚假情绪。例如A被诈骗,其好友告知真相,A不愿相信自己被诈骗,反而质疑朋友的话。

第二阶段:真实反应期。当事人在经历虚假情绪期后,正确认识到事件的发生与结果,呈现出符合事件情节的情绪体验,例如感到激动、焦虑、痛苦和愤怒,也可能会有罪恶感、退缩或抑郁。比如被诈骗后对骗子的愤怒,面对亲人突然离世后的痛苦。

在经过虚假情绪期和真实反应期后,根据当事人的特点,可以将他们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属于自我调节能力较强的个体,我们称之为自我解决型。他们能够慢慢自行缓解、消化这些不良情绪,解决这次危机引发的心理问题并成功应对危机,不需要他人对其实施心理危机干预的相关措施。第二种就是那些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的个体,我们称之为他人解决型。这些个体在危机中所受的心理冲击比较大,自己原有的防御机制、心理处理技能无法缓解情绪状态,此时我们就要对这些当事人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来帮助他们尽可能快地度过这次危机。

一般来说,进行危机干预时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需要遵循:

1.迅速确定问题

迅速锁定问题所在,可以为更妥善地处理危机争取宝贵的时间。同时,准确了解危机发生的原因,可以更好地共情当事人的内心,理解当事人的痛苦所在,减少当事人接受他人干预的阻抗。

2.邀请亲友协同干预

当事人的亲友是其最宝贵的社会支持,在危机发生后,第一时间通知其亲友,让他们的陪伴温暖当事人的内心,有利于后期干预的展开,也容易获得当事人的信任。

3.提升个体自尊

通过言语、非言语反应,关注当事人自身积极资源,提高其自尊,激发其内在的力量,有助于干预的顺利开展。

4.区别心理问题与疾病

有研究者认为危机持续过程不会太久,如亲人或朋友突然死亡的居丧反应一般在6个月内消失,否则应视为病态(张伯源,2005)。对于一般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的处理是不一样的。如果严重程度已经达到了疾病的阶段,在危机紧急处理之后,需要及时邀请精神科专业医生参与诊断或直接转介医院来进行后期专业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