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见好就收,满则生祸

见好就收,满则生祸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贪婪只会迫使人们走上绝路,而见好就收往往能给人们带来更大的利益,这是做人最基本的常识。特别在权衡得失时,务必要做到见好就收。  见好就收,凡事留余地,不光可以运用到利与弊的权衡上,还可以用做阐述退却与逃跑的道理。所谓随退随进,并不是懦弱的象征,而是生存的一种大智慧。不管是庄子的主张,还是苏东坡的看法,其实都指的是同一种做事的策略。特别是在利弊面前,更应该见好就收,这是做人必须掌握的处事之道。

  贪婪只会迫使人们走上绝路,而见好就收往往能给人们带来更大的利益,这是做人最基本的常识。人生总会面临无数次的选择与无数次的放弃,在选择与放弃间,必须正确地权衡厉害关系,否则只会置自己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人们常说:“做人不要做绝,说话不要说尽。”廉颇就因为做人做得太绝,蔑视蔺相如,结果呢?最后,还不是要肉袒负荆,向蔺相如陪礼道歉。郑庄公因说话太绝,无奈之下只能遂而见母。常言道:“凡事留余地,日后好相逢。”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走向极端,堵自己的退路。特别在权衡得失时,务必要做到见好就收。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任何人都有高潮和低潮。像搓牌一样,一个人不可能总摸到好牌,一般情况下,一副好牌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坏牌,而见好就收便是最大的赢家。

  其实,做人如同打牌,与人相交,不论对待什么样的人,同性知己或者是异性朋友,都要凭着适可而止的心态对待。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是避免势尽人疏、利尽人散的最好方法。真正的友谊,并不是要走得多么亲密,往往在平淡的交往中才能体现出真感情。越是关系紧密的朋友,双方越容易产生矛盾,就越容易反目成仇。因此说:“思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著名诗句“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也验证了见好就收的道理。

  见好就收,凡事留余地,不光可以运用到利与弊的权衡上,还可以用做阐述退却与逃跑的道理。当别人的势力强过自己,而自己尚且没有因此受到太大损失时,逃跑、退却是保全自己最好的方法,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三十六计》最后一计是“走为上”,曰:“全师避敌,左次元咎,未失常也。”译为:全军退却,避开敌人,以退为进,待机破敌。

  这一计说得通俗一点就是退却和逃跑。当你面临对方强大的压力自己却无力回天时,只有三条道可选择,投降、和谈、退却。如果你选择投降,那代表你已经完全、彻底的失败了;选择和谈则是失败了一半的象征;可是逃跑、退却并不是人们眼中的懦夫所为,也不是失败的表现,而是转为胜利的关键。

  表面看来是逃跑、退却,不是光明磊落的作为,而实际却是最高的战法,它具有切实的可用性,可使人受益无穷。

  其实,以上的说法只是为了阐述一条做人的大道理,那就是“随退随进”。所谓随退随进,并不是懦弱的象征,而是生存的一种大智慧。苏东坡在《与程秀才书》中曾讲道:“我将自己的全部命运,完全交由老天爷决定,听其运转,顺流而行,如果我遇到低洼就停止下来,这样不管是行,还是止,都没有什么不好的了。”在苏东坡这一说法中,强调的是,人应当顺应天意,进退不强求。这就好比是大自然的阴晴,月亮的圆缺,四季的更换,天气的冷暖。所有美好的事情,都只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生在世能一帆风顺真的很难得。

  庄子曾讲,穷通皆乐;苏轼则言,进退自如。不管是庄子的主张,还是苏东坡的看法,其实都指的是同一种做事的策略。穷通说的是人实际的境况遭遇,而进退说的是人主观的态度、行动。

  做人经典提示:

  做人不要做绝,说话不要说尽,凡事留有余地,为自己留条后路。特别是在利弊面前,更应该见好就收,这是做人必须掌握的处事之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