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口腔科病人的护理

口腔科病人的护理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4.护理要点 ①遵医嘱用药,用10%硝酸银或50%三氯醋酸烧灼溃疡;②吃清淡食物,不可过热;③增强抵抗力,均衡饮食,避免诱发因素。术后护理:①保持呼吸道通畅;②密切观察伤口,保持腭护板固位良好;③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④术后2周内用汤勺喂饲流食;⑤术后2个月后做语音训练。

一、牙体硬组织病病人的护理

(一)龋病

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早期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龋病的预防和保健具有重要的意义。

1.病因 细菌的存在是龋病发生的先决条件。进食的蔗糖量与龋病的发生也有着直接关系。

2.临床表现 龋病主要引起牙体硬组织的色、形、质的改变。根据龋损程度分为浅龋、中龋及深龋。

3.治疗要点 早期釉质龋采用药物治疗,当牙体组织破坏形成龋洞时,则采用修复性治疗方法。

4.护理要点 ①心理护理;②药物治疗的护理,使用氟化钠或硝酸银涂布操作时,注意保护病人口腔黏膜;③选择适宜的修复材料修补缺损部分以恢复牙齿的形态和功能;④健康指导包括保持口腔卫生、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每半年至一年进行口腔检查及少吃含糖类食物等。

(二)楔状缺损

楔状缺损是指牙齿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缺损。

1.病因 用力横刷牙是发生楔状缺损的主要原因。

2.临床表现 楔状缺损好发于前磨牙。缺损边缘整齐,表面坚硬而光滑。

3.治疗要点 牙本质过敏者采用脱敏疗法;缺损较大者可采用充填法;牙髓炎、根尖周炎行牙髓治疗或根管治疗。

4.护理要点 ①采取正确刷牙方法;②组织缺损少者,不需处理,缺损较大者用玻璃离子粘固粉或复合树脂填充;③牙髓感染或根尖周病患者可进行牙髓病治疗或根管治疗。

二、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病人的护理

(一)牙髓病

牙髓病是指发生在牙髓组织的疾病。

1.病因 牙髓炎主要由细菌感染所致,深龋是引起牙髓感染的主要途径。

2.临床表现 急性牙髓炎发病急,剧烈疼痛,常见病人口含冰水止痛。慢性者可一般无自发性疼痛,偶有阵发性隐痛或钝痛。

3.治疗要点 止痛;保存正常的牙髓组织或保留患牙。

4.护理措施 ①药物止痛;②开髓减压;③保存牙髓治疗。

(二)根尖周病

根尖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齿根尖部及其周围组织包括牙周膜、牙槽骨及牙骨质的各种类型的疾病。

1.病因 感染是引起根尖周病的主要病因,其次化学刺激和创伤也可导致此病。

2.临床表现 急性病人以疼痛为主,慢性者根尖区牙龈可发现窦道孔。

3.治疗要点 急性者开髓引流,缓解疼痛;慢性者采用牙髓塑化治疗或根管治疗。

4.护理要点 ①配合医师开髓引流;②如有脓肿及时切开引流;③给予止痛药、抗生素等。

三、牙周病病人的护理

牙周病指牙齿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及牙骨质等发生的慢性、非特异性、感染性疾病。

(一)牙龈炎

1.病因 牙菌斑是牙龈炎的主要致病因素。

2.临床表现 可见牙龈充血,有假性牙周袋,探诊易出血。

3.治疗要点 药物治疗及清除菌斑、牙结石。

4.护理要点 ①局部药物治疗:口服抗生素及维生素;②龈上洁治术和龈下刮治术祛除牙结石和牙菌斑。

(二)牙周炎

牙周炎是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破坏性疾病,表现为牙龈、牙周膜、牙骨质及牙槽骨均有改变。

1.病因 严重牙菌斑滞留是主要因素。

2.临床表现 牙龈肿胀出血;牙周袋形成及溢脓;牙齿松动、牙周脓肿。

3.治疗要点 控制牙菌斑、清牙结石、祛除牙周袋及药物治疗。

4.护理要点 ①药物治疗的护理,口服螺旋霉素、甲硝唑等抗生素;②龈上洁治术和龈下刮治术祛除牙结石;③消除牙周袋。

四、口腔黏膜病病人的护理

口腔黏膜病是发生在口腔黏膜和软组织表面多种疾病的总称。

(一)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它是一种常见的口腔溃疡性损害,发病率居口腔黏膜病之首。

1.病因 与病毒感染、胃肠功能紊乱及免疫功能低下等诱发因素有关。

2.临床表现 口腔出现轻型、重型和疱疹样溃疡。

3.治疗要点 糖皮质激素全身治疗;口腔溃疡贴膜局部治疗。

4.护理要点 ①遵医嘱用药,用10%硝酸银或50%三氯醋酸烧灼溃疡;②吃清淡食物,不可过热;③增强抵抗力,均衡饮食,避免诱发因素。

(二)口腔单纯疱疹

1.病因 主要由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

2.临床表现 出现疱疹性口炎和唇疱疹。

3.治疗要点 全身支持治疗;抗病毒治疗与局部用药。

4.护理要点 ①给予高热量易消化的流质;②抗病毒药物及抗生素的使用。

五、颌面部感染病人的护理

(一)概述

1.颜面部血液循环丰富,鼻唇部静脉又常无静脉瓣,致使在鼻根至两侧口角区域内发生的感染易向颅内扩散,因而称之为面部的“危险三角区”。

2.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途径主要有牙源性、腺源性、损伤性、血源性和医源性5种。

3.口腔颌面部感染通常为混合感染。

(二)面部疖痈

面部皮肤单一毛囊及其附件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为疖;相邻多数毛囊及其附件同时发生急性化脓性炎症称为痈。

1.病因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

2.临床表现 皮肤出现红、肿、热、痛或脓肿;唇痈较疖更易伴发颅内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败血症等,从而导致较高病死率。

3.治疗要点 局部与全身治疗相结合。

4.护理要点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警惕并发症发生。

(2)采取物理或药物降温。

(三)颌面部间隙感染

1.病因 多为继发感染,牙源性感染最常见,其次为腺源性感染。

2.临床表现 一般为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因感染部位不同,可有其他特殊表现。

3.治疗要点 脓肿切开引流;同时全身治疗。

4.护理要点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警惕并发症发生。

(2)采取物理或药物降温。

(3)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4)口腔护理,轻者用温盐水或漱口液漱口;重者用1%~1.5%过氧化氢液清洗,3/d。

(5)心理护理。

六、口腔颌面部肿瘤病人的护理

(一)舌癌

1.病因 与烟酒、慢性刺激和损伤、病毒、缺乏维生素等有关。

2.临床表现 以鳞状细胞癌多见,早期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晚期一般多血行转移至肺部。舌癌多发生于舌缘,影响说话、进食及吞咽。

3.治疗要点 手术治疗加化疗、放疗。

4.护理要点

(1)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②口腔护理,用1%~1.5%过氧化氢溶液漱口,3/d;③常规准备,做好血型交叉、皮试准备;④修复体准备;⑤术前指导,指导病人有效的咳痰方法、术后用手势或书面形式进行交流等。

(2)术后护理:①保持呼吸道通畅;②适当的卧位;③防止伤口出血;④保持引流管通畅并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及形状,术后第3天,全天引流量少于30ml,拔除负压引流管并对伤口加压包扎;⑤使用抗生素防止伤口感染;⑥口腔护理,用1%~1.5%过氧化氢液漱口,减轻口臭,防止伤口感染;⑦给予高热量、高营养的流食进行管喂,注意速度和温度;⑧行游离组织瓣整复者,护士应密切观察皮瓣的颜色、温度、皮纹、质地等;⑨术后语言沟通障碍者可用笔、板、纸进行交流。

(二)牙龈癌

1.病因 与口腔卫生不良、局部不良慢性刺激及饮食习惯有关。

2.临床表现 病人出现牙龈疼痛、出血、牙齿松动等,晚期可出现张口困难。

3.治疗要点 以手术治疗为主。

4.护理要点

(1)术前护理:同舌癌术前护理。

(2)术后护理:①~⑦同舌癌术后护理;⑧下颌骨同期植骨的护理,采用肋骨移植者取骨处用腹带加压包扎并观察有无胸闷、气急;采用髂骨移植者,卧床1周,供骨区用沙袋压迫3d,防止出血;采用腓骨游离组织瓣移植者应密切观察供骨肢体远端足背皮肤的温度、湿度、动脉搏动、足趾血循环状况、足背的感觉功能,协助病人功能锻炼。

七、口腔先天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一)先天性唇裂

1.病因 与胚胎发育有关。

2.临床表现 分为单侧唇裂和双侧唇裂。患儿可出现吸吮及进食困难。

3.治疗要点 手术治疗是唯一手段。

4.护理要点

(1)术前护理:①对患儿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②对患儿父母进行心理护理;③指导患儿父母术前3d用汤勺或滴管喂食。

(2)术后护理:①保护伤口避免患儿用手搔抓;②密切观察伤口,防止裂开;③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④术后10d内用汤勺喂饲流食。

(二)先天性腭裂

1.病因 与胚胎发育有关。

2.临床表现 分为软腭裂、不完全性腭裂、单侧完全性腭裂和双侧完全性腭裂。患儿可出现吸吮及进食困难,发音含橄榄语音,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3.治疗要点 手术修复腭裂是治疗的关键。

4.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①对患儿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并备血;②对患儿父母进行心理护理;③指导患儿父母术后的正确喂养方法;④术前3d用1∶5 000呋喃西林液漱口,3/d。

(2)术后护理:①保持呼吸道通畅;②密切观察伤口,保持腭护板固位良好;③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④术后2周内用汤勺喂饲流食;⑤术后2个月后做语音训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