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部分国家风俗礼仪

部分国家风俗礼仪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受国别、地域、宗教信仰、文化背景、民族特性、社会风俗以及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影响,世界各国的礼仪和习俗千差万别。收礼者要对送礼者表示谢意。星期日下午,是德国人在家接待宾客的时间。在德国私人宴会的场合等候迟到客人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与德国人交谈时,不宜涉及纳粹、宗教与党派之争。在公共场合窃窃私语,也被认为是十分无礼的。男子与女子握手时应脱去手套,女子则不必。

第一节 部分国家风俗礼仪

由于受国别、地域、宗教信仰、文化背景、民族特性、社会风俗以及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影响,世界各国的礼仪和习俗千差万别。在国际交往活动中,我们不仅要遵从通行的国际礼仪,而且要了解并尊重有关国家和地区的习俗和禁忌。了解并尊重世界各国的习俗和禁忌,有助于我们认识世界、扩大视野,更好地开展各种国际交往活动。

一、欧美国家的风俗礼仪与禁忌

欧美国家由于文化源流、宗教信仰相近,在风俗礼仪与禁忌方面有许多共同性。

例如,普遍认为“13”这个数字是凶险或不吉利的,很多场合都要回避它。如宴会不能13人一桌;不上13道菜;不坐13号桌子;不住13号房间;电梯间没有13层等等,有时以“14(A)”或“12(B)”来代替。另外忌讳“星期五”,如果星期五恰逢13日,则更被认为是“凶日”,被称为“黑色星期五”。如果送花,忌用在葬礼上用的菊花或黄颜色的花。与人交谈时,绝对不要过问别人的隐私,如不要询问对方的年龄、家庭生活、婚姻状况、有无子女等,更不要打听对方的工资、财产、信仰、党派等等。

又如,欧美国家普遍遵循“女士优先”的原则。发表演说时,开场白总要先说“女士们”,再说“先生们”;在宴会上或餐馆里,先给女客人上菜,再给男客人上菜;男女同行,让女士走在前面,男士走在后面;若并肩而行,男左女右;进入剧场或电影院,也应让女士先行。到衣帽间存放衣物,男人要先帮女士脱下大衣存放好,然后再存放自己的大衣等等。

当然,各个国家也都有着自己特有的历史传统和风俗习惯,因此也就形成了各不相同的礼节与忌禁。

(一)俄罗斯的风俗礼仪

1.见面礼。俄罗斯人民注重礼貌,见面时要相互问好,道一声“早安”、“日安”或“晚安”。同事相见一般行握手礼;女子之间好友相遇时,通常是亲切拥抱,有时也亲吻面颊;男子之间则只互相拥抱。男士对女士则以亲吻手背为宜。

2.公共场所礼仪。俄罗斯人外出时都衣冠楚楚,在电车上和公共汽车上主动给老人、残疾人孕妇和儿童让座。人们在言谈中常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语言,普遍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保持公共场所的卫生。

3.待客、做客礼。俄罗斯人比较好客,喜欢在节日或工作之暇邀友小聚。主人请客之前要打扫布置房间,餐桌上一定要摆放鲜花。餐具要在客人到来之前摆好,食品丰盛,饮料充足。

4.做客礼。应邀做客要准时赴约,进屋要敲门,得到允许才能入内。进屋先脱外套、帽子、手套、围巾,然后向女主人鞠躬问好,并向男主人和其他人问好。进餐时动作要文雅,嚼东西时要微闭嘴唇,不要发出声响。

5.赠礼礼仪。俄罗斯人也有在逢年过节或婚丧嫁娶等特殊日子和做客、探望病人等特殊情况下向亲友赠送礼物的习惯。礼品要合适,应因人因事而宜,如给女主人送鲜花,给儿童送智力游戏玩具等。俄罗斯人特别注重礼品的美观实用。收礼者要对送礼者表示谢意。

(二)德国

1.风俗礼仪

(1)见面礼。在德国,当熟人相见时,男性首先向女性致意,年轻男性首先向年老男性致意,年轻女性首先向年长女性和比自己年纪大得多的男性致意;下级首先向上级致意。握手时,年长女性先向年轻女性伸手,老师先向学生伸手。如果两对夫妇见面,先是女性互相致意,然后男性分别向对方的妻子致意,最后是男性相互致意。在街上打招呼,男性应欠身、脱帽。

(2)交谈礼。交谈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如果眼睛东张西望,或四处游走,则是对谈话方的不尊敬。讲话应慢条斯理,吐词清晰,不要吹牛、说大话,不要应承自己办不到的事。谈话时,不要将两手插在衣袋或裤兜里,更不能对别人指手画脚。当对方反驳自己的意见时,切勿急躁、恼怒。

(3)待客礼。星期日下午,是德国人在家接待宾客的时间。家家户户都保持着最佳状态的整洁,以便随时准备开门迎接客人。大多数德国人不喜欢夸夸其谈,待人接物以诚恳为礼。一般说来,主人要等客人坐定之后才能坐下,并应热情待客,客人告别时,要让客人自己开门,否则容易使人误解是下逐客令。

(4)守时礼。西方人一般都重视遵守时间,尤其是德国人。在德国有这样一句谚语:“准时就是帝王的礼貌。”德国人邀请客人往往会提前一周发送请帖或打电话通知被邀请人,如果是电话通知则可当场作出答复;如果是书面邀请,在收到请帖之后应尽快作出答复,如果因故不能赴约则应说明理由以示歉意。而在赴约之日也应遵守时间,一般以准时到达为好,因故迟到应打电话告知主人。在德国私人宴会的场合等候迟到客人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同时也不宜提前到场,如果提前到达,可开车多转一圈或在主人家附近散一小会儿步,等到约定时间入场。

除赴宴不可迟到外,听音乐会同样不可迟到,如果迟到一般应等到一幕或一章音乐结束后再入座。以免打扰别人欣赏音乐。

2.禁忌

(1)符号忌。德国人最禁忌的符号是1921年希特勒设置十字旗作为纳粹党的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的暴行令人发指。因此,德国人对这个符号十分反感。

(2)颜色忌。德国人禁忌以茶色、红色、深蓝色和黑色作包装色的物品。在德国一些地方,红色被视为色情的颜色。而黑色是悲哀的颜色,令人毛骨悚然。

(3)数字忌。和很多西方国家一样,德国人很忌讳数字“13”以及“星期五”,人们在13日和星期五这两天出行一般都会比较注意,所以在“13日”或“星期五”开玩笑要注意适度。

(4)话题忌。与德国人交谈时,不宜涉及纳粹、宗教与党派之争。在公共场合窃窃私语,也被认为是十分无礼的。

(三)法国

1.风俗礼仪

(1)握手礼。在法国通行握手礼,不论什么场合都要握手。当你进入法国人的办公室时,你必须与所有在场者一一握手,走时还要再重复一遍。但男女见面时,男子要待女子先伸手后才能与之相握。男子与女子握手时应脱去手套,女子则不必。如女子无握手之意而不主动伸出手,男子就应点头鞠躬致意。当然,若是女主人,一般都会热情伸出手来表示对客人的欢迎。

(2)尊重妇女。在公共场合,大多数法国男子都注意有礼貌地对待每一位相识的或不相识的妇女。女子走进房间时,男士要起立;拜访时,先向女主人致意,告别时,先向女主人道谢;男女共餐时,点菜、上菜、敬酒均应“女士优先”;男女同行时,男士要为女士开车门、房门;坐火车时,男士会把靠窗的座位让给女士。

(3)谈话礼。有教养的法国人十分注重谈话的礼貌,与人交谈时,态度热情大方,语气自然、和蔼,言辞文雅、婉转,声音高低适度。交谈时尽可能选谈诸如文化、教育、体育等大家都感兴趣,又都有所了解的公共话题,并注意自我克制,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尽量避免冒犯他人。在听别人讲话时,神情要专注,眼睛应注视对方,不轻易打断别人的谈话。

2.禁忌

(1)颜色忌。法国人忌讳灰绿色,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法西斯军队穿着灰绿色军服。法国人亦讨厌紫色,因为它是西方公认的属于同性恋者的颜色。一般法国人喜欢天蓝色或淡蓝色。

(2)动植物忌。法国人喜爱动物,虐待动物被视为是不人道的行为。法国的国鸟是公鸡,法国人认为它是勇敢、顽强的化身。仙鹤被看作是祸鸟,大象象征着笨汉,它们都是法国人反感的动物。法国人忌黄色花朵,认为黄花是不忠的象征;忌菊花,只有葬礼上才用。

(3)食物忌。法国人对核桃十分厌恶,认为它代表着不吉利。以核桃招待法国人,将会令其极为不满。

(4)礼物忌。在人际交往中,法国人对礼物十分看重,但又有其特别的讲究。他们认为,初次见面就向别人送礼,往往会令对方产生疑虑,因而是不善交际的表现。在接受礼品时若不当着送礼者的面打开包装,则是一种无礼的、粗鲁的行为。

(5)话题忌。与别人交谈时,法国人往往喜欢选择一些足以显示其身份、品位的话题,如历史、艺术。对于恭维美国、英国和德国,贬低法国的国际地位与历史贡献,议论其国内经济滑坡,他们是不愿意予以呼应的。

(四)英国

1.风俗礼仪

(1)称呼礼。英国人一般对初识的人,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称呼方式,对他们较高或年龄较长的男女,称为Sir(先生)或Madam(夫人),而不带姓。这是正式并带有敬意的称呼。一般情况下则使用Mr(先生)、Miss(小姐),并加带对方的姓。结识一段时间后,双方关系逐渐密切,就会自然改为用个人的名字相称。一些英国青年相识后便直呼其名。而亲人挚友之间,互相称呼时还使用昵称,但不及美国人那样普遍。

(2)见面礼。英国人初次相识时,一般都要握手。而平时相见,很少握手,彼此寒暄几句,除了对不常见面的朋友问“身体可好”之外,通常只道声“早安”或“下午好”。

(3)谈话礼。英国人在日常交谈中,注意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他们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但谈及自己却很谦虚。他们一般不和别人进行无谓的争论。在倾听别人意见时,保留自己的看法,不打断对方讲话,不用手指点对方。他们喜欢讲风趣幽默的妙语,而很少说引起对方不愉快的话。他们讲究风度,很少有人在谈话时大发脾气,令人扫兴。

(4)女士优先。英国男子崇尚绅士风度,在社交场合遵循“女士优先”的原则。

(5)做客礼仪。在英国,不速之客是不受欢迎的。无正当原因,切勿随便闯入别人的“个人天地”。若有事拜访人家,要事先约好。应邀赴茶会或做客,一要注意衣着整洁(大多数英国男子讲究修边幅,不留胡须);二要尽量准时到达,不宜迟到或早到。进门前应先敲门或按门铃,经主人允许方可进入。男士进门须脱帽,以示敬礼。如果男女主人在一起,应先与女主人打招呼。若是礼节性拜会,客人一般不宜停留过久,以二十分钟左右为宜。

(6)敬茶礼。英国人喜欢通过请友人喝下午茶,增进了解和友谊。英国人喝茶大多是红茶加牛奶和糖。

(7)敬酒礼。英国人酷爱饮酒,不少男士有在小酒馆消磨空闲时光的习惯。有些英国人也乐意邀请朋友下酒馆小酌。英国人请人喝酒,往往请客人挑选酒,并劝客人尽兴喝,但不灌酒。宾主不时互相举杯,说一声健康。英国人请朋友喝酒,主要是为了欢聚一下,促膝畅谈。

(8)公共场所礼仪。绝大多数英国人都能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等车排队、购物也排队,井然有序。他们看电影、看演出、听音乐会,注意保持安静,很少有人走动、说话或大声咳嗽。为演员的精彩表演鼓掌也有讲究,看戏是在每一幕结束时鼓掌;看芭蕾舞则可以在演出中间、一段独舞或双人舞表演之后鼓掌;听音乐会则在一曲终了之后鼓掌。

2.禁忌

(1)礼物忌。在人际交往中,英国人不欢迎贵重的礼物。涉及私生活的服饰、香水,带有公司标志与广告的物品,亦不宜送给英国人。鲜花、威士忌、巧克力、工艺品以及音乐会票,则是送给英国人的适当之选,不过他们认为百合花意味着死亡,所以忌送百合花。

(2)动作忌。在英国,动手拍打别人、跷起“二郎腿”,右手拇指与食指构成“V”形的手背向外,都是失礼的动作。

(3)话题忌。与英国人交谈时,切勿涉及英王、王室以及英国各地区之间的矛盾,特别是不要对女王和北爱尔兰独立问题说三道四。

(4)忌碰响水杯。有些英国人认为,在吃饭时如果刀叉碰响了水杯,而任它发响不去中止,便会带来不幸。所以,英国人吃饭时,尽量避免刀叉器皿碰撞出声。万一碰到杯子发出响声时,要赶快用手捏一下,使停止作响。

(5)忌讳黑猫。虽然不少英国人喜欢养狗喂猫,但有些英国人却认为,黑猫是不祥之物。如果有人看见黑猫在他的面前穿过,便预示他将遭到不幸。

(五)美国

1.风俗礼仪

(1)见面礼。美国人在日常交往上较随便,朋友之间见面时通常打个招呼。美国人一般只同那些不常见面的朋友握手。但在正式场合,人们讲究礼节,见面时行握手礼。

(2)讲礼貌语言。美国人热情洋溢,经常在各种场合讲礼貌用语。见面时互相致意,亲切问候,说话常带“请”等客气字眼,无论是谁,得到别人的帮助时都会道谢。但是,过分的感谢会使美国人感到很不适,也会使他们感觉是在说空话。

(3)做客礼仪。美国人办事讲究效率,计划性强;因此,若想拜访人家,必须事先约好。不速之客往往因使主人措手不及而不受欢迎。赴约要准时,既不要早到,也不要迟到。如果路程较远,应提前出发,以免路上有意外而耽搁,如果临时有变故应电话通知主人。如果早到,可在主人家附近逗留一会儿。到达主人家里后,除和主人聊天外,应主动询问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尤其是厨房里,这种态度往往比客人实际做的事情更重要。做客时更要彬彬有礼,落落大方。宴席结束后逗留时间不宜太长。另外要注意的是,在美国人家里,不要乱翻看人家的东西,更不要询问有关价格的事。

(4)送礼礼仪。美国人也有礼尚往来的习惯,但他们忌讳接受过于贵重的礼物。一般赴宴不用带礼物,但如果要带的话,尽量带一些小的不很珍贵的礼物。可以为主人家的孩子选择一些糖果或小的玩具。

此外,美国社会有付小费的习惯,凡是服务性项目均需付小费,旅馆门卫、客房服务等需付不低于1美元的小费,饭店吃饭在结账时收餐费15%的小费。

2.禁忌

(1)动作忌。在与美国人打交道时,一般都会发现,他们大都比较喜欢动用手势或其他体态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不过,下列体态语却为美国人所忌用:一是盯视他人;二是冲着别人伸舌头;三是用食指指点交往对象;四是用食指横在喉头之前。美国人认为,这些体态语具有侮辱他人之意。

美国人在公共场合和他人面前,绝对不会蹲在地上,或是双脚叉开而坐。这两个动作,均被视为失仪之举。

(2)忌同性跳舞。同性双双起舞,往往被认为是同性恋者的行为。美国人在跟同性打交道时,有不少讲究。在美国,成年的同性共居一室之中、在公共场合携手而行或是勾肩搭背等等,都有同性恋之嫌。

(3)距离忌。跟美国人相处时,与之保持适当的距离是必要的。美国人认为,个人空间不容冒犯。因此,在美国碰了别人要及时道歉,坐在他人身边先要征得对方认可,谈话时距对方过近则是失敬于人。一般而论,与美国人交往时,与之保持60—120厘米之间的距离,才是比较适当的。

(4)忌吃动物内脏等食品。美国人一般忌食肥肉和各种动物的内脏,不爱吃清蒸、酸辣、蒜等食品。

此外,美国人忌蝙蝠,认为蝙蝠是凶神的象征。

(六)意大利的礼仪习俗与禁忌

在人际交往中,意大利人有送礼之习俗。精美典雅的物品,诸如鲜花、名著、书画、工艺品、葡萄酒与巧克力,都是深受欢迎的。不过要记住,切勿将手帕、丝织品和亚麻织品送给意大利人。意大利人认为,手帕主要是擦眼泪的,因此属于令人悲伤之物,故不宜送人。上门拜访意大利人时,他们一般讲究礼品要面呈女主人。

意大利人极爱聊天。在聊天的时候,他们具有下列三个特点。其一是话题多变,几乎无所不包。其二是爱搞“一言堂”。跟他们聊天,往往会变成聆听对方的“长篇演说”。其三是偏爱争辩。意大利人反对人云亦云,主张直言不讳,因此往往与别人发生争论。不过争辩一过,他们立刻会显得“风平浪静”,不会记仇。要是提起“黑手党”、小偷遍地、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话题,则会令意大利人极为不快。

意大利人不但表情丰富,而且有着很多独特的形体语言,他们尤其喜欢运用不同的手势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竖起食指来回摆动,表示的是“不”、“不行”;用食指顶面颊来回转动,表示的是“好吃”;以食指按在腮帮上转动两下,表示的是赞美某位女士“真漂亮”;五指并拢后,用食指的侧面敲击额头,表示的是“你真笨”;一边伸出手掌一边撇嘴,表示的是“不清楚”,或“无可奉告”;五指并拢,掌心向下,对着腹部来回转动,表示的是“我饿了”、“我想吃一点东西”;伸出双手,手掌向下,并且耸动肩膀,表示的则是“我不知道此事”。

(七)瑞典的礼仪习俗与禁忌

瑞典人普遍爱护动物和环境,对于伤害鸟类、猫、狗,或者当众吸烟、乱丢废弃物,都十分反感。

与瑞典人交谈时,讲究既要正视对方,又不宜与对方相距过远或过近。在瑞典人看来,交谈者之间相距一米左右,才是最为恰当的。

同瑞典人聊天时,不宜涉及王室、宗教问题,对瑞典的“性开放”津津乐道,或是对其福利政策妄加评论,都会令瑞典人不满。

拜访瑞典人时,不宜送过分贵重的礼品,或者以酒相赠。送花或糖果,一般都会大受欢迎。做客告辞时,往往是由主人提起的。客人要是再三辞行而主人毫无表示,会被视作无礼之举。

(八)瑞士的礼仪习俗与禁忌

瑞士人很讲社会公德,并且对公共场合的卫生十分关心。将衣服悬挂于室外晾晒,在他们看来是不文明的行为。吸烟在瑞士也大受限制,该国规定,乘火车时吸烟者须乘红色车厢,不吸烟者则可乘坐绿色车厢。

在公共场合,瑞士人喜欢保持安静,忌讳碰撞他们的身体。在瑞士人眼里,低声细语、娓娓道来,才最有风度。

与瑞士人交谈时,忌谈收入、职业以及议论国内政治。体育、旅游以及对瑞士所产的钟表、巧克力、刀具这“三宝”的称道,则是瑞士人所欣赏的话题。

二、亚洲主要国家的礼仪习俗与禁忌

(一)日本的风俗礼仪与禁忌

1.礼仪教育与社交礼仪

日本是一个十分重视礼仪修养的国家,日本小孩子从会说话起,就开始接受父母、亲属的礼仪教育。小学生入学后,要接受学校的礼仪教育。在小学生守则上,有关待人接物的规矩写得清清楚楚。礼仪是日本中学生的必修课。日本青年走上社会后,还要接受工作单位的岗前培训和礼仪训练,从发型、衣着、坐立姿势、鞠躬角度、打电话和接电话的口气与表情,到怎样带路和开门,以及如何奉茶、如何与主管谈话等都有一定的规矩。许多单位还将厚达数百页的礼仪手册发给日本职员,借此规范他们的行为举止,提高他们的礼仪水平。此外,日本还有不少团体和个人积极提倡、组织开展礼仪活动。

日本人平时见面互致问候,行鞠躬礼,15度是一般礼节,30度为普通礼节,45度为最尊敬礼节,只有老朋友久别重逢才一边握手,一边鞠躬。初次见面,要行90度鞠躬礼,男士双手垂下贴腿鞠躬,女士一边将左手压着右手放在小腹前鞠躬,一边说“初次见面,请多关照”,然后互相交换名片。交换名片时,年纪较轻和身份较低的人先递上名片。

日本人在社交场合注意仪表的美观,勤修边幅,保持衣着整洁。天气炎热时穿衬衣不卷袖子,在公共场合不穿背心。日本人讲究坐立姿势,讲话低声细语,措辞含蓄婉转,笑不露齿。接电话时,当对方通报姓名后,自己也要迅速自报姓名。通话完毕,等拨号者先挂断,自己才放下话筒。

在日本,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与盘根错节的集团意识已渗透到社交活动中。日本人非常重视等级观念,在工作单位里,下级对上级毕恭毕敬;在社交场合,对地位比自己高的人要用敬语称呼,交谈中使用的动词也要用敬体。不论举行何种性质的集会,与会者各自谦让一番后,最终总是按最恰当的等级次序落座。此外,不少日本人有相当强的集团观念,注意集团内外有别,即使平时对集团领导人有意见,牢骚满腹,但与集团外的人接触时,总是说自己集团的好话。在作自我介绍时,也是突出介绍自己所在的集团,简单地介绍自己。

2.日本社交礼俗十条原则

日本人认为谦恭是一种美德,他们提倡在社交中克制自己,尊重他人,并总结出以下十条礼仪原则:

第一,忘掉自我。

第二,切莫自夸和自我吹嘘。

第三,要尽量避免议论别人。

第四,说话要有条理,表达清楚。

第五,避免使用直接性语言。

第六,避免攻击他人。

第七,避免道破他人的秘密。

第八,不显示自己曾施惠与他人。

第九,不忘记自己曾接受他人的恩惠。

第十,不可说大话。

3.送礼礼仪

日本人在社交活动中非常重视送礼和还礼。遇红白喜事送礼,访亲问友、做客赴宴要携带礼物。此外,还有季节性送礼习俗,每个岁末,上级给下级、长辈给晚辈、孩子给父母及孩子给老师送礼,以示关怀。日本人送礼的内容丰富多彩,礼品包括土特产、工艺品或其他有实用价值的东西。日本人送礼时喜欢单数。送礼品讲究装潢,往往要包上好几层,再系上一条美观的红白纸绳和缎带。送礼时要双手捧着送上。受礼也应用双手,并要微微鞠躬。日本人很注重礼尚往来,除了办丧事等特殊情况接受赠礼后不宜立即还礼外,一般都要尽快还礼,或等待适当机会给予回报,所赠礼品的价值应与受赠礼品价值大体相等。

为了保持关系和增进情谊,日本人在新年来临前夕纷纷给亲友师长寄贺年片。此外,许多日本人讲究礼节性书信往来,如按照时令寄早春(梅雨、暑期、寒冬)书信,根据不同情况寄祝贺信、慰问信、感谢信、通知信等。

4.家访礼仪

在日本,到他们家中做客,要预先和主人约定时间并按时赴约。进门前要按门铃,通报姓名。进屋前,主动摘帽、摘围巾、脱鞋、脱大衣。寒暄后,即把礼品献给主人。做客时要讲礼貌,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进入主人家的卧室、厨房。交谈完毕和茶余饭后,由客人主动表示谢意和提出告别。回到住所后要打电话告诉对方,并再次致谢意。

5.禁忌

日本人举止庄重,谈吐文雅,图吉利,避凶祸,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有不少忌讳。

(1)语言忌。参加别人的婚礼时忌说“完了”、“断绝”等词。参加葬礼时,忌说“频繁”、“又”等词。与男士交谈时,忌问收入、物价等;与女士谈话时,忌问年龄及婚配情况。对老人忌用“年迈”等字眼。和残疾人谈话时,忌说“残疾”之类的词语。应称盲人为“眼睛不自由的人”,称聋子为“耳朵不自由的人”,称哑巴为“嘴巴不自由的人”。众人一起评论他人时,忌谈他人的生理缺陷等。

(2)数字忌。日本人对数字的吉凶概念很敏感,忌讳“4”(与“死”发音同)、“9”(9在日语中有一种发音同“苦”字谐音)。因此,在喜庆场合和剧场、影院、医院等场所,一般不使用这几个“不吉利”的数字。

(3)衣着忌。在正式场合忌衣冠不整;参加别人的婚礼时,男士宜穿黑西服,系白领带;女士宜穿色彩明快的服装,但艳丽的程度忌超过新娘的服装。参加葬礼时,男士应穿黑色西装或燕尾服,系黑色领带,女士应穿黑色套装或黑色连衣裙,忌衣服颜色过于明快。

(4)筷子忌。日本人一家人或亲朋好友围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的时候,有“忌八筷”的说法,即忌舔筷(用舌头舔筷子)、晃筷(拿筷子在餐桌上晃来晃去)、移筷(连续夹两种菜)、扭筷(扭转着筷子用嘴舔黏在筷子上的饭粒)、插筷(用筷子插着菜送进嘴里)、掏筷(用筷子从菜的当中扒开挑菜吃)、跨筷(把筷子跨放在碗、碟上面)、剔筷(用筷子当牙签剔牙)。

(5)邮信忌。忌邮票倒贴;向受灾人发慰问信时,忌用双层信封;折叠信纸时,忌将收信人的名字头朝下。

(6)馈赠忌。赠送礼品时,忌赠送容易破损的陶瓷、玻璃制品。最忌讳以梳子作礼品。

(7)颜色忌。忌绿色,认为绿色是不祥的颜色,因此忌用绿色作装饰色;忌紫色,认为紫色不牢靠,因此忌用紫色纸或紫色布包装食品等。

此外,同他们相对时,日本人觉得注视对方眼睛是失礼的,因此他们绝不会直勾勾地盯视对方,而通常只会看着对方的双肩或脖子。在商品上,日本人忌用荷花(丧花)、狐狸(贪婪)、獾(狡诈)等图案。

(二)韩国的风俗礼仪与禁忌

1.社交风俗礼仪

(1)尊老礼仪。韩国社会具有“尊老”传统。在韩国公共场合,年轻人与年长者打交道,必须表示应有的礼节。无论是认识的还是陌生的,要让座,让道,使用敬语,表示谦恭的姿势。而年长者则要表现出尊严,对看不顺眼的事可直接指斥。除了地位高低以外,一般来说,年龄关系大于其他关系。在韩国,人要是“没大没小”,会被看成是粗俗无礼之辈。

(2)着装礼仪。在韩国,大学男教师必须穿西服,打领带。即使在夏天穿短袖衬衣,也一律打领带。一位教师衣着端庄,仪表整洁,不仅是为人师表者的仪容所要求,而且也是对学生的尊重。此外,韩国公务员和公司职员等,也十分讲究着装礼仪。

(3)饮食礼仪。韩国人吃饭,一般要等长辈先动筷,晚辈才能动筷。吃饭时,要安静地坐着吃,不可喋喋不休。进餐时,晚辈不能正面对着长辈喝酒,而是应该侧身90度左右喝酒。韩国人非常重视环保,环保意识较强。在韩国大大小小的餐馆,包括学校的教师餐厅、学生餐厅,一律使用金属筷子。由于金属筷子夹食容易滑动,所以厂家特意在筷子下端制成锯齿形状。韩国禁止使用一次性木筷,认为一次性消费太大,不利于生态环保。因此,韩国所有餐厅的水杯都是金属杯子,而不提供一次性纸杯。

(4)见面礼仪。在社交场合,韩国男士一般先鞠躬再握手。男士一般不主动和女士握手。在社交场合,女士很少握手,但如果女士先伸出手,男士也应该和她握手。年少者见到年长者、下级见到上级要先鞠躬,待对方伸出手后再握手。初次见面的两个韩国人,通常先仔细阅读对方的名片,再比较彼此的年龄,然后才正式开始交谈。

2.禁忌

韩国人忌讳数字“4”,因为在韩语中,“4”和“死”的发音一样。

韩国人说话比较直率,但是在公共场合和社交活动中,称呼其国家或民族时,不要将其称为“南朝鲜”、“南韩”或“朝鲜人”,而宜分别称为“韩国”或“韩国人”。在韩国,不宜谈论的话题有意识形态、南北分裂、韩美关系、韩日关系等等。

在韩国民间,仍讲究男尊女卑。进入房间时,女人不可走在男人前面;男女一同就坐时,女人应自动坐在下座。

(三)泰国的风俗礼仪与禁忌

泰国人笃信佛教,具体而言他们信奉的是小乘佛教。在社会生活各方面,佛教对泰国人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他们所采用的历法是佛历。泰国男子年满二十岁后,都要出家一次,当三个月的僧侣,即使国王也不能例外,否则就被人看不起。几乎所有泰国人的脖子上都佩有一件据称可令其趋吉避邪的佛饰。

泰国的大多数风俗礼仪都与他们的佛教信仰密不可分。

1.社交风俗礼仪

(1)合十礼

泰国人见面时一般不握手,而是行合十礼,并互道一声“沙越里”(泰语音译,意思为“安乐吉祥”)。合十礼源于佛教的合掌礼。行礼时双手合掌,十指并拢,置于胸前,手掌尖对鼻尖,微微低头。晚辈见长辈时双手举至眼部,平辈相见举到鼻部,长辈对晚辈还礼时至胸前。地位较低或年纪较轻者应先行礼。行礼时动作缓慢有度。当一方致意时,受礼者应还合十礼。泰国人告辞时也互致合十礼。但是,现在泰国政府官员、知识分子见面时常握手问好。

(2)泰国宪法规定国王神圣不可侵犯,任何人不得对其进行指责和控告。在泰国,泰王深受人民的尊敬与爱戴。在正式集会时,必须率先演奏歌颂国王的颂歌,届时全场必须肃立,不得走动或交谈,不然必受严惩。在宴会上致祝酒词,必须首先预祝国王身体健康。尽管泰国实行言论自由,人们对一般人甚至政府首脑都可以说三道四,但是对泰王和王室的其他成员,则绝不允许任意评说。

2.禁忌

(1)头部忌。泰国人十分重视头部,认为头部是人的智慧所在,是身体的最重要部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随便用手触摸他人的头部,被视为对他人的极大侮辱。即使对小孩表示亲昵,也不要随便抚摸头部,以免给小孩带来“厄运”。

(2)门槛忌。到泰国朋友家中做客,进门时要小心跨过门槛,万万不可踩着人家的门槛。泰国人认为门槛下住着神灵,断不可冒犯。

(3)红色忌。在泰国,人们用红笔将死者的姓名写在棺材上。因此,泰国人忌用红笔签名,认为红色是不吉利的。

(4)动物忌。鹤和龟的图案在泰国是不受欢迎的。鹤被视为“色情”鸟;龟则被视为男性“性”的象征。因此,泰国人忌讳这两种动物以及印有其形象的物品。

(5)发怒忌。泰国人讨厌在公共场所勃然大怒的人。在社交场所大发脾气的人,常常会失去友谊;在商务活动中容易发怒的人,往往会丢掉生意。

(6)话题忌。与泰国人进行交往时,千万不要信口开河、非议佛教,或对佛门弟子有失敬意,特别是切勿对佛祖释迦牟尼表示不恭。在泰国参观佛寺时,除了进门前要脱鞋之外,还要摘下帽子和墨镜。在佛寺之内,切勿高声喧哗,随意摄影、摄像。

(四)新加坡的风俗礼仪与禁忌

新加坡是受儒家文化影响很深的国家,而且华人的总数在其国民中占76%,因此新加坡的很多礼仪习惯和中国很相近。新加坡也是一个十分重视礼仪的国家,礼仪教育也在社会中占重要地位,新加坡文化部印发了《礼貌手册》,对在家庭、学校、工作场所和马路如何讲礼貌提供指导。而在街头张贴的讲礼貌宣传品上,总是印有一张笑脸和一句口号:“处世待人,讲究礼貌”、“真诚微笑,处世之道”或“人人讲礼貌,生活更美好”。

1.社交风俗礼仪

(1)红包礼。新加坡华人过春节时,亲友之间要互赠红包,以联络感情。有些企业家在员工初四上班时,要分发一个开工红包给员工,以表示开门吉利。

(2)敬长礼。新加坡人非常敬重长辈。他们的敬老准则是:对父母和其他长辈,要用亲切的称呼;当父母或其他长辈讲话时,不要插嘴;父母或其他长辈呼唤时,要随叫随到。

(3)待邻礼。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新加坡人都能够自觉地执行《邻里礼貌守则》:“见到邻居要互相问候;逢年过节要请邻居来访;帮助邻居照管房屋;使用公共电话或公用场所,要时时多为别人着想。”

(4)微笑礼。新加坡人十分重视“礼貌之道重于行”的准则,他们的礼貌口号是“真诚微笑”。人们处世待物,总是伴以真诚的微笑。当因故对别人有所干扰时,当事人总要笑着说:“对不起,打扰您了。”在公共电话机旁排队打电话时,打电话者会笑着对等候者说:“对不起,让您久等。”

2.禁忌

(1)言辞忌。新加坡人忌说“恭喜发财”。他们将“发财”理解为“不义之财”,认为说这句话不是教唆人发不义之财,就是污蔑别人的财路不正。

(2)长发忌。新加坡人对留胡须、蓄长发的男士较厌恶。众多的家长和学校,严禁男青年留长发。许多公共场所的标语牌上写着“长发男子不受欢迎!”

(3)在新加坡,人们普遍讲究社会公德。政府通过采用“法”与“罚”这两大法宝,去促使人们提高社会公德意识。去新加坡时,对于这方面的情况,必须心中有数。例如,在新加坡,人们不准嚼口香糖,过马路时不能闯红灯,“方便”之后必须用水冲洗,在公共场合不可吐痰和随地乱扔废弃物品,如有违犯,必受处罚,要交纳高额的罚金,甚至还会吃官司,甚至遭鞭打。

(五)印度的风俗礼仪与禁忌

1.印度的风俗礼仪

在印度,有多种动物被人神化,其中最受印度人崇拜的动物当推蓝孔雀和黄牛。前者因被视为吉祥、如意的象征,被人们定为国鸟;后者则广受人们的崇拜。因受印度教的影响,敬牛、爱牛、不打牛、不杀牛、不使用牛皮制品,在印度业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与欧美人爱狗一样,印度人的爱牛也绝对不容非议。印度人还崇拜蛇,认为打蛇是触犯神灵的行为。

印度教教徒认为“入河沐浴,可消罪过”,故此他们经常要下河,尤其是进入被视为“圣河”的恒河沐浴。按他们的说法,在恒河沐浴后,孩子可以长命百岁,新婚夫妇可以永结同心,老人则可以安然进入天国。

2.禁忌

(1)口哨忌。在印度,当众吹口哨是失礼之举。

(2)左手忌。用左手接触别人,或摸别人的头,也是不允许的。

(3)话题忌。同印度人交谈时,对宗教与民族矛盾、印度冲突、核武器、两性关系等问题,千万不要主动涉及。

(六)阿拉伯国家风俗礼仪与禁忌

阿拉伯国家是指以阿拉伯民族为主,居民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讲阿拉伯语,并且加入了阿拉伯联盟的国家。阿拉伯国家也称阿拉伯世界,现有二十二个国家,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西南部以及非洲的北部和东北部。

1.风俗礼仪

(1)见面礼。阿拉伯人见面时通常行握手礼。人们首次见面或关系一般的见面时行握手礼,但同性亲朋好友见面时行亲吻礼,关系特别要好的男子之间互相贴面,先贴左脸颊,再贴右脸颊,之后再贴一下左脸颊,以示友好。彼此熟悉或合得来的女子之间平时行握手礼,久别重逢时则互相亲吻对方的脸颊,先亲一下对方的右脸颊,再亲一下左脸颊,之后,再亲一下右脸颊。此外,部分阿拉伯国家的一些地区还有特殊的见面礼节,例如,一些科威特人见面时,除了握手外,还喜欢吻对方的额头和鼻子。因为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做礼拜时,额头和鼻子是头部最先着地的部位。吻这两个部位,一是表示尊重对方,二是期望双方吉祥如意。

(2)家庭礼仪。大多数阿拉伯人家庭讲究家庭礼仪,敬重双亲,尊老爱幼,亲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过,在一些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较严重的阿拉伯人家庭里,男主女从的现象普遍存在。

(3)公共场所礼仪。阿拉伯人比较讲究道德,出门时衣冠整洁,购物自觉排队,在公共场合特别尊重妇女,在公共汽车上为老人让座等。当人们相遇时,步行者先问候骑乘者,年轻者先问候长者,行者先问候坐者,后到者先问候先到者,个人先问候大家等。讲话时注意看着对方,声音不大不小,语言婉转;听讲者神情专注,不轻易打断对方的讲话。当有人需要帮忙时,大家都会自觉地伸出援助之手。阿拉伯人具有好客的优良传统,他们不仅逢年过节邀请亲朋好友到家里做客,盛情款待,对于素不相识的不速之客和萍水相逢的过路人,也同样以礼相待。倘若有谁待客冷淡或将远方客人拒之门外,则被认为有伤风化,会受到批评。

2.禁忌

(1)饮食忌。伊斯兰教禁酒和禁吃猪肉,虔诚的阿拉伯穆斯林滴酒不沾,不食猪肉。

(2)问候忌。许多阿拉伯人在交往中忌问候对方的女眷。所以,在阿拉伯国家,很少有人唐突、热情地问对方:“您夫人近来好吗?”

(3)偶像忌。恪守伊斯兰教的沙特阿拉伯人禁止崇拜一切偶像,尤其为膜拜而制的人物塑像是绝对禁止的。

(4)左手忌。大多数阿拉伯人习惯在卫生间用左手清洁身体,故认为左手是不干净的。所以,人们吃饭、握手或传递物品等均用右手,而忌用左手递东西给别人和用左手行握手礼等。

(5)动作忌。若见到了阿拉伯人的妻子,虽然可以打招呼,但切勿与之握手。和阿拉伯人坐在一起,忌用脚对着别人,更不要把腿架起来露出鞋底,这被视为是对别人的大不敬。

三、非洲主要国家的风俗礼仪与禁忌

(一)埃及风俗礼仪与禁忌

埃及人以猫作为国兽。他们认为,猫是神圣的精灵,是女王在人间的象征,同时也是幸运的吉祥物。埃及人还很喜欢美丽华贵的仙鹤,认为它代表着喜庆与长寿。除讨厌猪之外,外表被认为与猪相近的大熊猫也为埃及人所反感。

埃及人在工作中对小费极为重视,并且将其作为日常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埃及,不给人小费,往往会举步维艰。

与埃及人交谈时,应注意下述问题:一是男士不要主动找妇女攀谈;二是切勿夸奖埃及妇女身体窈窕,因为埃及人以体态丰腴为美;三是不要称道埃及人家中的物品,在埃及这种做法会被人理解为索要此物;四是不要与埃及人讨论宗教纠纷、中东政局以及男女关系。

(二)尼日利亚风俗礼仪与禁忌

与尼日利亚人打交道时,不要讨论种族纠纷、宗教矛盾、非洲政治、军人专政等方面的问题。对于“黑”这个词,也应少用为妙。

求尼日利亚人帮忙,务必要记住付给对方小费。尼日利亚人认为,小费乃是对自己劳动的一种必要肯定,给不给小费,与是否尊重自己是直接挂钩的。

在尼日利亚,捻响拇指表示感兴趣;用手指从耳朵上朝后快速刮过表示“妙不可言”;伸出拇指同时挥动手臂表示尊重;耸肩表示否定;伸出舌头在嘴唇四周舔上一圈表示嘲笑或蔑视;拍腿跺脚表示追悔莫及;用食指指人表示挑衅;伸出五指、张开的手来面向他们,是对他们的一种侮辱;盯视他人表示反感;握拳挥手则表示诅咒谩骂。对于这类形体动作方面的“特色语言”,千万不要误解或误用。

(三)坦桑尼亚人风俗礼仪与禁忌

坦桑尼亚人十分好客。在迎接客人时,他们往往会全家恭候在自家门外。因此,去坦桑尼亚人家里做客时,务必要如约而至,绝对不能姗姗来迟,让主人望眼欲穿。

按坦桑尼亚人的讲究,在做客串门时,客人不得随意进入主人的房间,尤其是不能进入女主人的房间。如果主人家的房子有前后门,那么客人必须走前门,而后门则只供主人一家自己使用。唯有尊贵的客人,才有机会在主人的亲自引导下走后门。

与坦桑尼亚人交谈时,不宜谈论政治问题与部族矛盾、打听妇女的情况,或是对当地习俗表示大惊小怪。

(四)南非风俗礼仪与禁忌

与南非人打交道时,首先需要了解交往对象的宗教信仰,并且认真地对其予以尊重。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南非的黑人,特别是乡村里的黑人,有很多都信仰本部族传承已久的原始宗教,一般都相信存在着一种神秘的力量,支配着人世间的一切。

一般而论,南非的黑人都非常敬仰自己的祖先,认为祖先不仅有消灾灭祸的本领,而且还拥有惩罚子孙的力量,所以他们特别忌讳外人在言行举止上失敬于他们的祖先。

南非人为人处世大胆而直爽,在与其进行交谈时,过分委婉或兜圈子,是不受欢迎的。跟南非黑人交谈时,有四个方面的话题切莫涉及:一是不要为白人评功摆好;二是不要评论不同黑人部族或派别之间的关系及其矛盾;三是不要非议黑人的古老习俗;四是不要为对方生了男孩表示祝贺,在许多部族中,这件事并不令人欣喜。

在许多黑人部族里,妇女的地位比较低下。被视为神圣宝地的一些地方,诸如火堆、牲口棚等处,是绝对禁止妇女接近的。

四、美洲主要国家的风俗礼仪与禁忌

(一)阿根廷风俗礼仪与禁忌

与阿根廷人交谈时,受其欢迎的话题主要有:足球及其他体育运动、烹饪技巧、家庭陈设、对孩子称道,等等。阿根廷人所忌讳的话题则包括军人干政、马岛战争。需要强调的是,阿根廷人普遍开朗、奔放,他们对于在人际交往中沉默寡言的人,是非常不喜欢的。

拜访阿根廷人时,可向其赠送一些小礼品。但是,手帕、领带、衬衫等,却不合适。

跟外人打交道时,阿根廷人认为双方靠近一些,可表示亲近之意。在阿根廷,人们用手指轻轻敲脑袋,表示“我在动脑子”;而吻自己的指尖,则表示“哇,好漂亮!”

(二)巴西风俗礼仪与禁忌

与外人交谈时,巴西人不但神采飞扬,滔滔不绝,而且还喜欢跟对方拍拍打打。他们爱聊足球,爱讲笑话,爱听趣闻。对于国内政治、经济、民族问题,则闭口不谈。

在人际交往中,巴西人极为重视亲笔签名,不论是写便条、发传真,还是送礼物,他们都会签下自己的姓名,否则就是不重视交往对象。

(三)墨西哥风俗礼仪与禁忌

接到墨西哥人用西班牙语写来的信件,切勿采用其他语言复信,不然就会被墨西哥人视为失礼。

中国和英美等国以掌心向下比划孩子身高的手势,在墨西哥人看来是侮辱人的。在墨西哥,这一动作用做表示动物的高度。墨西哥人极少有夫妻并排而行的,丈夫应随行于妻子身后。

在墨西哥的不少地方,做客之时不应一进门就摘下自己的帽子,这种做法在当地含有前来寻仇之意。

对于谈论政治、历史方面的话题,墨西哥人一般都兴趣不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