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根据新定位制定全新的教学方式

根据新定位制定全新的教学方式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课例《行道树》中,教师在开始时用该班学生的一幅画引入,让学生说出画的内容,这种方法很好。在课例《行道树》中,在深入理解课文时,生1提出,我们组认为第4自然段有两句话不好理解。“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我们”去是命运安排的,也是“我们自己选择的”,这很好地体现了奉献精神。教师这一适时的点拨为学生解决问题指明了方向。学生说,给市民带来快乐、“制造清新”,行道树具有“奉献精神”。

四、根据新定位制定全新的教学方式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上激发兴趣有这样几种方式:

①设置悬念。通过设置悬念,学生不自觉的产生疑问,有一种迫切想弄明白的心理,在这种迫不及待想知道其原因的状态下,引导学生解惑,使学生在悬念的驱使下,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设置悬念,要注意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尽量选取与学生生活贴近且似懂非懂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问题都将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教师多了解学生,平时积累生活经验,巧设机关,才能起到预期效果。在课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教师对于一个学生用一条直线和圆画出的图形,学生没有认为是好的,教师用“我告诉大家这位同学画得也非常好,你们想我为什么这么说?”使学生在心里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说这种画法也非常好感到疑惑,因此产生了悬念,引发学生更好的掌握直线与圆的关系。

②成功的体验。成功是兴趣的源泉。学生在克服困难时,教师要调动学生所有的经验和智慧,去积极攻破难点,在教师的帮助下,一旦攻破,学生就会异常兴奋,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兴奋上升为体验,成功的体验,将是兴趣的源泉。

直观教学。利用直观教学、启迪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例《行道树》中,教师在开始时用该班学生的一幅画引入,让学生说出画的内容,这种方法很好。因为这张画是他们熟悉的同学画的,他们感到亲切,产生了学习的冲动和兴趣,这样一开始就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让学生带着一种轻松自如的心态进入学习。

(二)适时点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点拨既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艺术。遵循教学客观规律,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适时、巧妙、灵活地点拨,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①教师要准确地把握点拨的时机。点拨应是在学生思维关键处突破。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引起学生认知的突破。点拨要建立在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基础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点拨是一种外在手段,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课例《行道树》中,在深入理解课文时,生1提出,我们组认为第4自然段有两句话不好理解。“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既然是“别人都不迎接”,为什么“我们”去了?针对生l的提向,生2说,这是假设。老师及时提醒说,只是假设?能不能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思考。这时生3解释说,因为别人都不去,“我们”就去了。“我们”去是命运安排的,也是“我们自己选择的”,这很好地体现了奉献精神。老师肯定地评价说,回答得有道理,要理解课文中的疑难问题,一定要结合课文,看看前后是怎么说的。这就叫“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教师这一适时的点拨为学生解决问题指明了方向。

②点拨要注意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课例《想和做》中,老师提出:“想和作者、编者对对话吗?你认为本文哪些地方你特别欣赏?”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讲空间太大,不易把握,于是教师点拨:“哪些地方你还有质疑?如果《胡绳全书》编委会向你征求意见,要让本文展现2l世纪精神,你打算如何修改最后一段?”这样的问题是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问题,学生有10人回答,角度不同,这样的点拨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空间。

③点拨可以避直就曲,含而不露。在课例《行道树》中,在学生质疑时,生1提出,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其他学生回答说,做什么事,都要付出痛苦的代价。因为神圣的事业是要付出代价的,从事这种事业需要牺牲。接着学生的这一回答,老师追问。在课文中能找出描写痛苦的词语吗?学生纷纷回答。老师又接着追问,这份痛苦带来怎样的深沉?学生说,给市民带来快乐、“制造清新”,行道树具有“奉献精神”。在这三问三答的过程中,学生深入理解了问题。

(三)教师要学会观察和倾听

①观察学生的表情。教师在课堂上,不是只按照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是要不断观察和倾听学生的表现和声音,适时采取措施。教师要观察学生的目光及表情,是昂首挺胸还是低头垂肩,是跃跃欲试还是没精打采;目光是无忧无虑还是毫无希望;是充满自信还是软弱无力。如果学生是昂首挺胸、跃跃欲试、无忧无虑、充满自信,那么你就营造了一个良好心理氛围,这时你的学生才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你才能与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否则,你就要重新调整你的行为和语言,让学生真正地接受你。

②观察学生的行为。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行为是生机勃勃还是没有生气;是一边思考、一边书写紧张地忙碌还是冷漠、坐等浪费时间;是主动的自负其责的学习还是被动的应酬;是与同学共享合作还是独往独来,如果是前者,说明你的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学习是自主的,学生具有合作意识。

③教师要倾听学生在课堂上的声音。通过倾听来辨别学生是否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的内容是否清楚,是否具有条理性,是否具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学生积极思维时,教师要及时捕捉创新的“火花”。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倾听,从观察和倾听中获益。[2]

【注释】

[1]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2]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年8月第2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