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本化设计的总体框架

校本化设计的总体框架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提出在小学低年级学段起步,进行“阅读与表达”这一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研究,希望通过研究,进一步落实国家课程的设计理念,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学习,兼顾对识字写字的学习,形成主动积累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良好习惯,实现阅读积累与表达两者的互相促进、互相依存,使其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整体的、有机联系的语文素养体系,真正实现积累与运用的双赢,为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养提供基础保障。

我们提出在小学低年级学段起步,进行“阅读与表达”这一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研究,希望通过研究,进一步落实国家课程的设计理念,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学习,兼顾对识字写字的学习,形成主动积累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良好习惯,实现阅读积累与表达两者的互相促进、互相依存,使其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整体的、有机联系的语文素养体系,真正实现积累与运用的双赢,为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养提供基础保障。

1.校本化设计总体目标

以学校语言类课程目标为基础,我们确立了阅读与表达校本课程的目标,即立足于学校“国际理解教育”的办学理念,通过对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在实践中探索具有我校课程设计个性特点的“阅读与表达”教学活动的课型、有个性特点的教学活动设计原则及综合有效的活动评价方式,以进一步深入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培养一批具有领袖气质与领袖能力的学生,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提升并扩大学校的社会声誉。

2.校本化设计基本原则

在实践中,秉持着不断探索具有学校特点的教学活动设计的原则,不断优化教学活动的过程,以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以保证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目标。如:

(1)教学活动中“黄金比例”时间安排原则。

学校校本化课程改革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终极目标的,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我们将尝试更大限度地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此,教学活动中学生主动学习活动时间的安排设计是对学生学习主动权极为重要的一项保证。无论是5∶5还是4∶6的时间配比,教师必须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能自己感知、思考,与同伴讨论并完成自己的学习整理归纳。

(2)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变化设计”原则。

“阅读与表达”教学活动不同于传统的基础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更注重语文课程的拓展和研究学习。拓展和研究学习的主体一定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充分认为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应该发生鲜明的改变。学生应该从被引领者转化为学习的规划设计者、探索研究者、组织展示者,而教师应该从传统的引领主导者转变为支持、配合、协助者,让出充足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性,在积极参与过程中感悟学习,形成能力,获得综合素养的提升。

(3)教学活动中“时空相接”设计原则。

在学习的时空领域,结合“阅读与表达”教学活动开展丰富的活动类型,也是需要我们不断去拓展和完善的。

围绕教学活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各种场馆、各种组织资源,让学生能走出课堂进入更广阔的社会领域进行学习。哪怕仍是在课堂学习中,我们也可以充分地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如电子阅读,开发利用学生的学习过程性资源,打通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界限。

3.校本化设计教学活动类型

“阅读与表达”教学活动是学校对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它既要保证落实国家语文课程的基础要求,又必须根据学校对人的培养目标来进行丰富的、多层面的教学活动设计。因此,我们将尝试设计具有基础性、拓展性以及探究性的不同性质的教学活动来实施,如精读教学活动、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题式跨学科语言实践活动、多形式自我展示活动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