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知识的用途

知识的用途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众所周知,学习知识一定要发挥用途。但这并非是知识本身的作用。选拔结束后的资源分配并不是学习知识的终点。况且高考分数有一部分是可以通过死记硬背、考前押题、纸上谈兵等方式得来的,这并不是知识的作用,也不是教育的初衷。知识之于人的修养正如春雨之于大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理科的知识自然会有很明显的这方面的作用。二是将自己的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的时候。

学生在拓展阶段时借着中学教育的平台对多门学科都有所涉猎。在分科之后,文科生对政史地、理科生对理化生更是每日必学。对于很多人来说,中学的几年是他们一生中接受知识最多的时候。众所周知,学习知识一定要发挥用途。那么,这大批量的知识对于孩子们来说到底有何作用呢?

肯定会有很多人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学习这些东西是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从而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等等等等。但这并非是知识本身的作用。倘若每个人都觉得学习知识只是为了在一次次的选拔中脱颖而出,从而能够享受更好的生活条件,那么我们的学术理论和社会文明将会驻足不前。选拔结束后的资源分配并不是学习知识的终点。况且高考分数有一部分是可以通过死记硬背、考前押题、纸上谈兵等方式得来的,这并不是知识的作用,也不是教育的初衷。

知识真正的用途可以分成两个方面。

第一,学习知识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所谓胸中有书气自华,从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中就可以看出他有什么层次的知识储备。知识之于人的修养正如春雨之于大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习知识还可以使人的大脑保持积极思考的良好状态。毛主席曾说过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这并不是说三天不学习就会少了许多知识,而是在说停止学习三天就会使大脑停止思考三天,从而让人暂时性地变得迟缓。现在的食品能造假、新闻能造假、照片能造假,使人远离真相的歧途不胜枚举,但是一本本世界名著、一部部科普教材却只有一版再版而无造假欺瞒。熟读文学名著能让你在交谈中引经据典,变得睿智健谈;学习科学能让你理智清晰地认识这个世界,从而提高分辨能力,远离迷信邪说;读古籍而明礼,读名人自传以壮志,知识能从方方面面促使人们进步。

第二,学习知识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要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只学习书本而不实践就像只大声读书而不用心一样没有意义。学习语文是为了写作;学习数学是为了计算;学习物理、化学是为了更好地揭示科学定律等等,每一门学科都有它对于实践直接的意义。

理科的知识自然会有很明显的这方面的作用。物理的电学、力学,化学的许多化学反应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家应当很容易理解它们的实践作用,这里无须多言。

但文科呢?尤其是政治历史的实践作用又该怎么表现出来呢?难道学历史就只是为了死记硬背一些历史大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意义吗?只是单纯地背过这些东西对于实际生活有何益处呢?

《宋史·苏轼传》的几句记载可以给我们答案。《宋史》中说:“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苏轼的母亲程氏亲自教授他读书,苏轼听到古今成败之处,他就能说出其中的要义。程氏读《后汉书·范滂传》,感慨叹息,苏轼问道:“如果我成为范滂,母亲是否同意?”程氏说:“你能成为范滂,难道我就不能成为范滂的母亲吗?”

苏轼在读史书的时候,能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规律,说出兴亡成败的要义,这正是透过问题看实质的眼界,是雄才,是全面分析辩证思考的眼界。对思维和眼界的锻炼才是文科知识的真正作用,它提升的是综合的思维能力。文科知识看似不能直接促进生产的发展,实则是无处不在的思想武器。它能让人们对社会现状和社会发展方向有更深刻更理智的认识,进而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动力与信心。另外,对历史的深入学习还经常能让学习者以古代圣贤自况,从而激励自己、坚定理想,使其走上人生的正途。这样的学习才能让知识真正地学以致用。

学习的快乐无非来源于两种情况。一是自己的学术水平,也就是中学阶段的学习成绩取得进步的时候。二是将自己的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的时候。学生寒窗十几载,不可能永远在成绩上取得进步,反而会常常因为成绩退步而产生消极情绪,但他们学到的每一点新知识都可以与实际联系起来,这就是学习过程中无穷无尽的快乐所在。当你运用物理知识修好了自己家的小电器,当你悟出了历史中蕴含的道理并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所以教育者一定要注重将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做好实践教育。

然而,中学的教育会怎样教授学生使用书本上的知识呢?下一节我们专门探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