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墙角的阅读

墙角的阅读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些人放出狠话,称读不下书根本不必感到羞愧,很多书籍都已“过时”——他们用了一个多么有趣的词语。实际上,真正有资格将事物评价为“过时”的只有“时间”。我不知道唐诗宋词会不会过时,但它们历经千年流淌下来,如果在这个时代干涸,那不是作者的不幸,而是我们的不幸。同时,多年的阅读习惯让我对“阅读无用论”也有些理解。

2013级22班 谢奕辰

让我们先追忆一下历史

秦始皇烧过书,伊斯兰教军烧过书,希特勒烧过书,“文革”那会儿不仅毁了书还毁了不少人。这一脉相承的丧心病狂的行为造就当时大批没有思想的行尸走肉。好,回到现代,没有人烧书了,读书的权利有了,有些人却不要它了。

于是有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死活读不下去名著”排行榜,有了微博上各种鸡汤酸文,有了读书无用论。

从广师大出版社的排行榜说起。“死活读不下去的书”本身就是一个有问题的命名。曹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心血,怎么就被那读惯了《海子说过的令人心痛的话》的大脑给打入冷宫了?退一步讲,《尤利西斯》就算了,连《西游记》这种被祖先当作小人书的名著也有阅读障碍,这是要推翻进化论的节奏吗?

我的确曾被缥缈的《山音》绕得七荤八素。日本的物哀美学离中文的语境实在太远。可是在一个起雾的晚上,我真的听到了类似从空山中传来的啸声,当时再无睡意,深信自己就躺在六叠大的和室里,和外界只隔着一层纸门,不用起身回头看也知道,外面有夜鸦,有金松,有锦鲤,从鹿威上滴下的水是可以数出来的。所以,根本没有读不下去的书,只有暂且理解不了的书。遗弃是一种习惯,筛选才能发现好的口味,不是么?

但我的观点很明确,别把不阅读的责任推卸给作者、译者、科技、环境,围绕地球三十圈了也没回到自己身上。遑论刷微博看网文了,一个人老老实实抱着本《追忆似水年华》也不能说他就在阅读。阅读至少要带个思考的过程,但不是在微博上看到某男神发了张照片说“今天长这样”也能思前想后一小时他为什么这么帅;也不是看《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被作者洗脑,就认为林徽因的世界就剩下风花雪月金岳霖徐志摩。岁月静好,浮世清欢——除了浮世清欢,满脑子空空如也!把鲁迅先生的话倒过来说就是:哪里是白痴,他们只是把大家读书的时间都用在了喝咖啡上。

有些人放出狠话,称读不下书根本不必感到羞愧,很多书籍都已“过时”——他们用了一个多么有趣的词语。实际上,真正有资格将事物评价为“过时”的只有“时间”。那些生命个体的确已经不存,留下著作是对后来人的垂怜,让我们即使身陷井底也能看到月光,即使天资平庸也能将他人的精神财富悉数据为己有。我不知道唐诗宋词会不会过时,但它们历经千年流淌下来,如果在这个时代干涸,那不是作者的不幸,而是我们的不幸。那些文本之所以能流传下来,是因为里面有人类共通的东西。

读书的确会指向孤独,因为它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难免生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迷惘感。但我选择享受这份孤独,在半空中看他人疲劳喘息。人生已如此艰难,能暂时跳脱出来清净片刻,难道不是一桩乐事?

同时,多年的阅读习惯让我对“阅读无用论”也有些理解。站在某个立场上,读书当然是无用的,什么知识改变命运从来都是哄小孩熬夜写作业的鬼话;三千本书拼不过一个爹;别人大多都喜欢“通俗易懂”的朋友而不是一起吃饭的时候还和你说马尔克斯的人。更有甚者提问“我大学里读了三百本书为什么还找不到好工作”。面对咄咄逼人的功利论者和他们“某某有什么用呢”的固定句式,我只能回应一句:“那你们对这个世界又有什么用呢?” 对一切事物都考虑是否“有用”的人,他们最致命的弱点就是没考虑过自己是否有用。所以各位,还是先放弃功利论站到这边来,多读些书来对抗人世的荒芜吧。

肯定还有人问,满足精神需求为什么一定要看书呢,音乐电影旅行都可以啊,差别无非也就是性价比的占优么?卡尔维诺说过这样一段话:“阅读就是抛弃自己的一切意图与偏见,随时准备接受突如其来、且不知来自何方的声音。这个声音不是来自书本,不是来自作者,不是来自约定俗成的文字,而是来自没有说出来的那部分,来自客观世界中尚未表达出来、而且尚无合适的词语来表达的成分。”

如果你硬要我解释,我只能继续烂俗的比喻:你说你想改变命运想成为魔法师,可总是说不清这样做的原因。所以你只能挥着在别人看来是木棍的魔杖。如果看到的人眼睛也发亮,那么恭喜你有了战友。如果他没反应也别伤心,还有别的人能看见。读书这件事,就像褐发碧眼的眼镜少年在念咒语,麻瓜们一定会嘲笑你傻,只有你知道,自己有多幸福又强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