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放下“包袱”,才能走得更远

放下“包袱”,才能走得更远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任继愈先生没有名利、荣辱的“包袱”压身,在九十高龄的状态下,还行走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可见放下是为了更好地选择。所以,我们都应该学会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这样,我们才能感受到生活中简单的快乐和无限的惬意。所以说“放下”,不仅是一种解脱的心态,更是一种清醒的智慧。

放下过去的牵绊,是为了更好地走以后的路。

——阎真(毕业于北京大学,著名作家)

人生就像一段旅程。一路上,我们会收获各种大大小小的荣誉、名利。刚开始的时候,面对这些名利、荣誉,我们会把它们看作是对我们能力和努力的认可和赞扬。但是,如果我们沉醉在这些名利、荣誉之中,那么它们就会变成压在我们身上的“包袱”,让我们无法前进,甚至会被这些“包袱”压倒。想要无限接近我们的理想,就只有放下“包袱”。正如著名作家阎真说的“放下过去的牵绊,是为了更好地走以后的路”。

冯小刚是中国非常出名的大腕导演。一次记者采访他,问他为什么不断尝试新风格。他回答说:“作为导演,不想躺在功劳簿上,在有机会、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做不同尝试。”

一个杰出的人,必定是像冯小刚一样能够放下过去的荣耀,不断追求进步的人。不论自己曾取得多么大的成就,都不会驻足不前。有句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不少功成名就之人,或捐资济世,或甘于淡泊,他们勇于并舍得“放下”,保持谦和低调地行走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

曾任北京大学教授的任继愈,是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他于1964年受命组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并致力于世界宗教研究,特别是他还提出“儒教说”。学界则公认其思想观点打破了“五四”以来“中国无宗教”这一流行观点,触及到了中国古代文化基本面貌的根本问题,渐渐得到了多数人的支持。

然而,他并没有因为这些名利而影响他的学术研究之路。相反,在古稀之年,他接受古籍整理这项完全“为人作嫁”的工作。为了改变古籍整理工作后继乏人的局面,他一面努力为古籍整理争取应有的学术地位,一面身先士卒,毫不犹豫地将这一重任担在自己肩头。因为他知道,文化建设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为了后来者能攀上学术的顶峰,他甘愿作一块铺路石而鞠躬尽瘁

虽已过耄耋之年,任继愈依然不遗余力、老骥伏枥,为让尘封已久的古代文献焕发出新的光彩倾注了大量心血——在他的主持下,总字数过1亿的《中华大藏经》历经十余年完成了107卷。他历经15年呕心沥血编纂的《中华大藏经》和《中华大典》本不是他的业内工作,但他始终对家人说,国家把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他负责,他就一定要做好。为此他兢兢业业、尽心尽责。尽管右眼已失明多年,左眼视力也只有0.6左右,但任继愈依然习惯了每天早晨4点起床,一直工作到晚上8点。直到去世前两个月,他还坚持到国家图书馆去上班。

人们眼中的任继愈先生,不为外物所左右,不为荣辱所干扰,从不急躁发火,也少有慷慨激昂,总是在自己认准的学术道路上,奋然前行。

任继愈先生没有名利、荣辱的“包袱”压身,在九十高龄的状态下,还行走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这不得不让我们敬佩。对于青少年来说,不管是在上学的阶段,还是在将来步入社会中,在面对褒奖赞誉的时候,要清醒地认识自己,放下“包袱”,保持谦和低调的态度,向着心中的目标前行。

其实,放下不等于放弃。在佛教中也讲“放下”,它不是说什么都不要,而是说究竟要什么、要多少,这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懂得衡量事物间的利弊得失,才能不会被外界的赞誉声冲昏头脑,才能知道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不过于强求自己,不过于委屈自己。一味地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但会迷失自我,也会徒增烦恼。可见放下是为了更好地选择。

的确如此,生命之舟需要轻载,拿得起,就要放得下。生活本身就是一份责任和承担,是绝不轻松的,如果再加上额外的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压力就会更大了。所以,我们都应该学会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这样,我们才能感受到生活中简单的快乐和无限的惬意。

所以说“放下”,不仅是一种解脱的心态,更是一种清醒的智慧。不管境遇如何,请放下昨日的辉煌,放下昔日的绚烂,放下所有束缚你的包袱。放下了,你就会有顿悟之后的豁然开朗,重负顿释的轻松,云开雾散后的阳光灿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