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合脚,才能走得更远

合脚,才能走得更远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这是基础教育必然的选择,是我们教师要努力做到的。在课后反思与交流会上,小张老师说了她的教学思路,听课的几位老师都发表了看法,认为小张老师的教学理念很好,但教学效果确实不太理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小张老师与学生间是平等的对话交流,学生参与程度高,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教学过程流畅。小张老师听了老师们的发言,颇为认同,愿意再上一次课。

合脚,才能走得更远

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教研室 程益贵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这是基础教育必然的选择,是我们教师要努力做到的。为此,我们以“如何有效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专题,开展了一系列的课例研究。

【案例】

这是一节研究公开课,教学内容为地球公转特点,教学对象是基础比较薄弱的镇属高中学生。

上课前,小张老师已经让学生分五个组,每个组10个左右的学生围坐在一张大台周围,台上放一个地球仪。上课伊始,小张老师即向学生宣布了学习内容,随即要求学生对照课本,观察地球仪,强调分组学习,互相讨论,合作交流,并告知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各小组要推荐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小组学习大约20分钟,有些同学对着地球仪指指点点,有些同学在就学习内容进行对话,有些同学在一边看书,一边比划着。然而,听课者注意到,学生讨论似乎很热烈,但学生谈论的话题分散,没有紧扣学习主题,更谈不上深入,甚至有些同学交谈的内容只是诸如某个国家在哪儿,太阳照射地球方向不同,造成各地昼夜变化等问题,偏离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果然,在分组汇报关于地球公转轨道、方向、速度、周期等特点时,开始三个小组代表都是不得要领地晃动着地球仪,进行着没有条理的陈述,后两个小组代表干脆照着课本宣读。在学生分组汇报的过程中,小张老师的即时诱导和点评也因学生的杂乱而变得杂乱,且因为学生拖拖拉拉的汇报,耽误了时间,只得草草地画了地球公转示意图,以及黄赤交角示意图,作了蜻蜓点水式讲解,原计划要教授的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只好留到下节课。

在课后反思与交流会上,小张老师说了她的教学思路,听课的几位老师都发表了看法,认为小张老师的教学理念很好,但教学效果确实不太理想。大家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基础、学校可提供的教学条件进行了分析,并商讨了教学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对于高一学生来说,还没有足够的知识支持他们沿着哥白尼等科学家的探索之路,发现地球公转轨道、周期、速度等特点;而这部分内容,课程标准上也没有单列出来(相关课程标准是: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所以,这些知识作为事实性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明白即可,教学方式上不宜在课堂上分组讨论和探究。

(2)由于黄赤交角造成太阳直射点移动这部分知识,具有一定可探究性,学生也基本具备探究性学习的数学基础,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较深入的探究性学习。

(3)这部分知识,空间思维要求比较高,可充分利用教室多媒体平台,运用动画FLSH演示,让学生真切感知地球公转运动的空间图像,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思维能力。

(4)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在学生讨论探究之前,教师应明确学习目标,提出从易到难的递进式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

小张老师决定就这个内容,第二天再上一节课。下面是小张老师第二堂课简要的教学过程:

师:播放地球在宇宙中绕太阳不停运动的画面,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观察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动画,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回答地球公转的一般规律(中心、轨道、方向、周期、速度、地轴的倾斜方向)。

生: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

师:因此地球在公转时,有时离太阳近,有时离太阳远,人们把离太阳最近时的位置称为近日点(每年1月初),相反的称为远日点(每年的7月初)。

开普勒第三定律,日地连线在单位时间内划过的面积相等。由此推知,地球公转速度是变化的,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教师在上述过程中,一边提问,一边利用多媒体分步投示地球公转示意图。)

师:由于地轴是倾斜的,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存在黄赤交角,从而造成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移动。(教师一边通过递进式提问,让学生回答地轴与黄道面成66°34′夹角、黄赤交角等于23°26′、太阳直射点等知识,一边画黄赤交角示意图,交代画图时要注意的细节。)

师:投映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动画。

生:一边观察,一边在老师诱导下,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找出“二分二至”四个特殊位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并总结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半球的移动规律,理解南北回归线的含义及其纬度是由黄赤交角决定的道理。

教师一边提问,一边动态显示“一年中太阳直射点运动轨迹图”,总结太阳直射点周年运动规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小张老师与学生间是平等的对话交流,学生参与程度高,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教学过程流畅。因时间充裕,老师还让学生做了几道选择题。从学生回答的情况看,教学效果较好。

听完第二堂课后,不少老师说,小张老师这节课充分考虑了学生现实的知识基础,教学目标确定和教学方法选择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学生学得很投入很主动,思维较活跃,效果较好;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手段,利于学生形成空间感知,同时提高了课堂效率。不过,也有老师提出:这节课在教学效果上肯定比上节课好得多,但教学方式方法似乎偏传统些,新课程理念体现不够。虽说面对的学生基础不太好,地球公转轨道、方向、周期等内容本身不适宜在课堂让学生去探究,但有些教学环节,让学生自主看书、观察、讨论,自主动手画图或演示,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而且教学效果会更好。

最后,大家都觉得,有必要再次作出改进。小张老师听了老师们的发言,颇为认同,愿意再上一次课。听课老师一起备课,形成了如下的改进建议:

(1)使学生学习目标更具体更全面:①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变化、周期和黄赤交角;②通过认真阅读课本和观察地球运动的动画,能用地球仪演示以及用简图表示地球公转的一般特点;③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含义,知道太阳直射点在平面几何图上的画法;④通过观察太阳直射点周年移动的动画,理解黄赤交角造成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能用简图表示黄赤交角以及太阳直射点周年移动的轨迹和方向。

(2)在学生观看完地球公转动画后,让学生阅读课本,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独自用简图示意地球公转的特点,选取若干位同学上台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突出地轴倾斜方向不变),其他同学评议。

(3)在教学“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时,可让学生在地球的太阳光照侧视图上,画出赤道面、黄道面、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通过演示,证明黄赤交角等于0时,太阳直射点将不移动;让学生在教师画好赤道和南北纬23°26′纬线的底图上,画出太阳直射点周年移动方向,并理解南北纬23°26′纬线被称为南北回归线的含义和原因。

小张老师根据大家的意见,在第二节课的基础上,作了精心的修改。第三节课上得很精彩。很多老师深有感触:教学如同穿鞋赶路,穿在脚上的鞋子,不仅要质量好、款式好,更要尺码合适。好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是可以随便套用的。讨论、发现、活动、小组合作等教学法,有利于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主体性个性的发展,但是没有普遍适用、可以照搬的操作模式,必须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硬件设施等形成的具体教学环境,进行合理地选择,并适当改造和整合。

还有不少老师发出强烈的感慨:即使是面向基础薄弱的学生,只要老师善于研究,勤于实践,也会找到适合他们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老师们还深切地感受到:一线老师要经常将实践行为与教学理论联系起来思考,使教学行为赋予新课程理念,而课例研究是对教学实践的最深入的思考,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丰富教学实践智慧的有效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