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生命科学学科挖掘生命教育的研究

高中生命科学学科挖掘生命教育的研究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在生命教育纲要已颁布实施后,我们还是看到了让人深感痛心的事情:2008年9月1日、2日这短短的两天内,上海市竟然连续发生了4起学生跳楼自杀事件,可见现在未成年人的生命价值观念和珍惜生命的意识仍旧很缺乏,对他们的生命教育做得很不够,生命教育纲要的进一步落实迫在眉睫。《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标准解读》(试行稿)指出: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

颜 婷

【摘 要】 生命科学是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教材中就有许多关于生命教育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挖掘和利用这些因素,紧扣学科教学目标,主动地、创造性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落实生命教育,使得生命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起来将是本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生命教育 生命科学学科 融合

一、问题的提出

2005年6月上海市颁布了《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纲要》。生命教育纲要指出,生命教育要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然而,在生命教育纲要已颁布实施后,我们还是看到了让人深感痛心的事情:2008年9月1日、2日这短短的两天内,上海市竟然连续发生了4起学生跳楼自杀事件,可见现在未成年人的生命价值观念和珍惜生命的意识仍旧很缺乏,对他们的生命教育做得很不够,生命教育纲要的进一步落实迫在眉睫。

《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标准解读》(试行稿)指出: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它能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热爱自然、形成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这是生命科学课程在德育中的独特价值。因此,高中生命科学的学科的教学目标与落实生命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高中生命科学的学科教学中挖掘生命教育是必要的,可行的。

二、研究的实施

1.研究目标

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而生命科学课程具有德育教育的独特价值。在高中生命科学教材中挖掘生命教育的素材,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融合生命教育,不仅能落实生命科学学科知识点,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又起到了落实生命教育的目的。

2.研究内容

(1)高中生命科学教材中挖掘生命教育的素材(教材分析)

高中阶段的生命科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包括:

表格中可见,第一、二、三这三个主题从物质、能量和信息三方面探讨生命活动的本质: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生命活动即生物体内在不断进行着物质的转换和能量的转化;生物体通过信息的传递来调节生命活动。从中学生可以理解生命是物质的;体会到生命活动的微妙,从而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第四、五两个主题,学生可以认识到生命延续的方式、人类遗传病和生殖健康,了解生命世界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从而尊重生命,热爱自然、形成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生命科学是生命教育学科教学的显性课程,而专题教育也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生命教育的各个专题在生命科学教材中也能找到:比如可以将预防艾滋病教育融合到生命科学教材第三章第三节“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这节中,了解艾滋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如何预防艾滋病;将健康教育融合到教材第四章第四节“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中,让学生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

再比如,毒品预防教育和环境教育,在教材第五章第二节“神经系统中信息传递和调节”和教材第十章第一节“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这两节中都有相关的主题活动,融合生命教育,结合对应的生命科学学科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毒品的危害和保护环境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2)生命科学学科挖掘和融合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生命科学学科挖掘和融合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通过一年的教学研究,我总结了一些教学案例,下面我想介绍几个典型的教学案例,并且总结一下教学的效果。

第一,挖掘教材内容,进行生命教育。生命科学是生命教育学科教学的显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教学内容中的生命教育因素,紧扣学科教学目标,不喧宾夺主,主动地、创造性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落实生命教育,自然挖掘,不贴标签。

2005年,我曾经开过一节公开课,课题是“遗传信息的表达——转录和翻译”。学生要掌握细胞内通过转录和翻译这两个过程遗传信息得到表达,核心知识点就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是怎样的。显然,这个知识点抽象又难以理解,但它却是现今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的一个理论基础,学生为什么要学,学了有什么用?教师怎样讲才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在学完后有所收获。

如果就知识点讲知识点学生可能根本就不要听,也不一定能听懂。可是,如果教师主动的挖掘其中生命教育的内涵,就会出现不一样的效果。怎样做呢?我讲了这么一段话“生命在精子和卵相遇形成受精卵的一瞬间开始,接下来,受精卵将会发育成一个完整的生物个体,一座生命的大厦即将构建。以受精卵的细胞核中来自父亲和母亲的遗传物质作为生命的蓝图,按照图纸构建生命的大厦,这个过程就是遗传信息的表达。它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转录的过程就是信使把图纸从设计师的工作室拿到建筑工地的过程,而翻译就是在工地上建筑高楼大厦的过程。这两个阶段涉及一些主要的工作者、一些对应关系和重要的工作过程。比如设计师、传递图纸的信使、构建大厦用的施工工地、砖块、搬运工等,让我们一起去揭开构建生命大厦的奥秘。”三两句话,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对这节课产生了兴趣,既关注生命自身,又引出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从父母那里获得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表达出来——合成蛋白质,创造出了新的生命,生命的奥秘不就在于此吗?再说开去,小小的核酸,经过奇妙的组合,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遗传物质的多样性决定了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多样性,这就是生命的本质。

另外,在学习减数分裂这节时,讲到了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我让学生算了算人类的原始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有多少种方式,学生很快都能答上来,223种,那么精子内的遗传物质的组合也就有223种可能性,卵细胞中同样也有223种遗传物质的组合可能性。再进一步形成一个受精卵的遗传物质的组合将有246种可能性。最后的问题:你的父母生下一个你的概率有多少?有了前面的铺垫同学们很容易的答上来是

当然,这个数据还不包括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交叉互换的行为所引起的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精子的数量等可能性。接着我请学生根据上面的数据来想象一下,一种遗传物质的组合就可能是一个生命,可见产生一个新生命的概率实在是太低了。这样来之不易的生命,谁还会故意去破坏它呢?在讲完上述内容后,观察每位同学脸上的表情,我肯定他们已经体会出了生命的珍贵,明白了要珍惜生命的道理。

第二,联系实际生活,渗透生命教育。将枯燥的生物学理论知识和实际生产生活联系起来,知识将不再变得枯燥,通过对生活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学生们自然地将知识点内化成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认识。

在讲到“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这节课时,如果单一介绍糖类、脂肪、蛋白质这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学生的学习效率肯定很低。于是,课堂上我联系了很多身边的事例引入课题:吃素的和尚为什么也有许多胖子?为什么吃肉的老虎,血液中也有葡萄糖?冬眠前刺猬和熊为什么要“胡吃海喝”,冬眠时却可以半年不吃食物?多吃蛋白质能否达到减肥的目的?你知道大豆中的油是怎样形成的吗?等等,这些问题一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对这些问题都很感兴趣,有的甚至是他们自己一直在困惑的问题。学生或者自己看书,或者听教师讲解,很快找到了答案。于是学生在弄清这些身边实际问题的同时,也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接着,再用这些已掌握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我们怎样才能吃得健康?学生很容易就能说出不能多吃高糖、高脂肪食物,容易发胖;不能偏食挑食,这样营养结构不均衡,等等。

用生产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兴趣,头脑中有疑问,带着兴趣和问题去学习,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同时也自然的对学生进行了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

第三,组织课外活动,拓展生命教育。生命科学学科教材中有很多能够挖掘渗透生命教育的素材,但教材也有局限性,比如第十章的重点内容是:生物多样性是珍贵的自然遗产,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它正面临严重的威胁,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是就书本讲知识,学生没有真实的体验和感受,依托生命科学学科开展的社团活动为学生体验感悟生命与自然的关系创造了一个非常良好的条件。

早在2004年1月,我校学生自发组织了“动物的诺亚方舟——六十中学野生动物保护小组”社团,我很荣幸地担任了该社团指导老师。在社团活动中,学生认识生命、体验生命,增强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社团成员还用实际行动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让更多的学生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社团活动很丰富,比如,在全校范围内开设野生动物保护讲座;制作野生动物保护的专题校报、网站,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使学生了解更多保护野生动物的知识;另外,社团成员还利用课余时间放生黑斑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野生动物。通过这些活动,社团成员更加坚定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并且,在社团成员的努力下,校内学生做的问卷调查得分率一次比一次高了起来,说明学生的野生动物保护知识掌握得越来越多了,社团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全市推进《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大背景下,野生动物保护小组的活动更显得有意义。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对保护野生动物有了真实的体验和感悟,因而认识到了生命的珍贵,从而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3.研究结果和成效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水平

从以上教学案例和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生命科学是生命教育的显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挖掘生命教育素材是可行的。生命科学课程是所谓的副科,高中的教材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生难免会对这门课有所松懈,甚至一些学困生会放弃对这门课的学习。因此只有让学生对这门科目产生学习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而在课堂教学中挖掘和融合生命教育就是一个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很好的方式。不需要太多,一两句话,就能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同时使原本沉闷的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开展课堂讨论,使学生较容易掌握教学中的核心知识。通过一年的教学尝试,我发现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学习兴趣比往届的学生要高,这表现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学生都能积极思维,踊跃发言,还表现在学期结束的考试成绩比往届的同学要好一些,说明高中生命科学的教学中挖掘和融合生命教育是具有一定的教学效果的。

(2)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树立健康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在高中生命科学教学中挖掘和融合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感悟、领会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尊重关怀他人的生命。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学会人与自己、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之道。

可见在高中生命科学的教学中挖掘和融合生命教育不光可以更好地落实生命科学学科知识点,完成生命科学的教学,更能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落实生命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