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命科学研究概述

生命科学研究概述

时间:2022-05-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世的生命科学史学家认为,W.鲁和H.德里施两人在实验结果上出现的矛盾,首先是他们所使用的研究对象和实验技术不同所致;其次缘于他们对分化原因的理解和解释,即W.鲁强调内因,而H.德里施强调外因。这是生命科学研究不同于数学和物理学的地方。因此,生命科学研究不能简单地采用公理化的方法构造学科理论体系,不能采用逻辑演绎的方法推论出医学现象。

(一)生命科学研究的含义

生命科学研究是指以客观的生命现象作为研究客体,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式,认识和揭示生命的本质、结构、功能及其发生、发展客观规律的探索性实践活动。

(二)生命科学研究的特点

1.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人的生命现象是物质世界长期演变、进化的产物,与非生命现象具有共同的存在根据和规则,但作为高级的物质存在方式,生命现象又具有不同于非生命现象甚至其他生命现象的客观属性和逻辑。因此,生命现象不但不能简单地还原、归结为一般物质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而且应特别强调生命现象的特殊机制及其规律性。已有的生命科学研究表明:与非生命现象相比,生命的物质结构、功能、进化规则、个体差异等要复杂得多,可以说是世界万事万物中最难把握的现象,尤其是人类的生命现象。

2.研究过程的复杂性 生命科学研究过程的复杂性不仅取决于研究对象即人的复杂性,更取决于研究自身的复杂性。无论是对生命群体、个体的,还是对群体、个体的实验分析,即使在设计、实施得十分理想的实验室观察、实验,其用时一般都比非生命现象、其他生命现象的同类研究要长,干扰因素要多,可重复性要困难,过程的连续性、可控制性和客观性差得多。

3.研究结果的复杂性 上述特点决定了某一具体生命科学研究结果的复杂性。同样的研究往往得出不同的结果,而且,当研究结果以结论形式出现时,往往注入研究者的主观认识因素,例如世界观、方法论甚至性格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世界观,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最复杂。19世纪八九十年代,德国的W.鲁(Wilhelm Roux)通过对早期蛙胚的实验研究提出了著名的“发育镶嵌学说”,从而成为实验胚胎学的创始人之一。与他同时代的学者H.德里施(Hans Driesch),在用海胆作为实验对象检验鲁的镶嵌学说的实验中,却得出了与镶嵌学说相反的结果。后世的生命科学史学家认为,W.鲁和H.德里施两人在实验结果上出现的矛盾,首先是他们所使用的研究对象和实验技术不同所致;其次缘于他们对分化原因的理解和解释,即W.鲁强调内因,而H.德里施强调外因。

4.研究影响的复杂性 非生命现象的研究成果及其运用,直接影响和改变的只是非生命界,而对生命界只具有间接影响和改变的作用;就其影响性质而言,正负效应界限比较分明,而且人们有信心,使其正效应远远大于负效应,争议往往不是特别大。生命科学研究尤其是对人的生命科学研究的成果及其运用,无论对生命界,还是对整个物质世界,特别是对人类自身,都不仅具有直接影响,还会发生间接影响。就其影响性质而言,由于此类研究结果直接、长远地作用于人类命运,正负效应的界限在短时间内难以划清,人们对其安全性、负效应的忧虑要沉重得多,争议特别大,20世纪末以来,对克隆人的激烈反应便是典型例证。

这是生命科学研究不同于数学和物理学的地方。因此,生命科学研究不能简单地采用公理化的方法构造学科理论体系,不能采用逻辑演绎的方法推论出医学现象。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医学)研究依然具有实验科学和经验科学的性质,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在经验层次归纳和总结出结论。最好的方法是卫生统计学的方法、动物实验方法以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