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三十事开始

从三十事开始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校长召集了五位年级组长商议后,分层设计出了相关的活动。王校长开始思考如何在学校陆续开展活动,在紧扣育人目标、系统规划设计、形成学校的特色课程上有突破,进而形成学校的育人特色。在王校长的指导下,新的“让经典诵读伴我幸福成长”活动出炉了,实施了。

余伟珏

让校园成为每一个孩子学习、成长的幸福乐园,这应该是教育的底线和基本目标。从让孩子能够幸福、快乐地学习、成长这个基点出发,思考学校教育的改革,自然就会产生在活动中学、在实践中学、在交流中学,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愿意学的学的设想。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家长的呼声,更是教育的责任

让经典诵读伴我幸福成长

2011年,愚园路第一小学被列入长宁区教育局推出的经典诵读项目研究的试点学校。王校长召集了五位年级组长商议后,分层设计出了相关的活动。但是试点实施后,效果并不理想,主要问题还是目标单一导致的“学科味”太浓。就读而读的活动,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没有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也没有体现“润物细无声”的活动价值。王校长开始思考如何在学校陆续开展活动,在紧扣育人目标、系统规划设计、形成学校的特色课程上有突破,进而形成学校的育人特色。

由此,王校长启动了一个特殊的“接棒”项目:安排两位兴趣爱好广泛、知识储备丰富、有活动设计创意的非语文学科教师,减少工作量,给予课时补贴,专心设计经典诵读的系列活动方案,目标很明确:活动要好玩、有趣。在王校长的指导下,新的“让经典诵读伴我幸福成长”活动出炉了,实施了。全体师生热情投入,吟吟、诵诵、读读、写写、唱唱、画画,浸润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积累好词佳句,意会名作美文,感受着中华五千年文化美的熏陶。以“在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为目标,坚持实施“四个结合”,即与环境布置结合、与学科教学结合、与创建学习型家庭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落实“确保针对不同年级有不同的内容设计和要求,确保每周有一节诵读活动课,确保每天在校和在家‘十分钟’的诵读”的要求。活动好评如潮,并不断地在改进、完善。

结合一:与环境布置结合。和谐校园,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书香味——孩子们在悦耳的古诗词音乐声中午餐、休息、交谈;学校橱窗宣传栏、班级学习园地满是古诗配画、“我喜爱的古诗词”小报设计、创作韵文等作品,展示着孩子们对古诗词的深刻理解……

结合二:与学科教学结合。学科学习,让学生时时汲取着丰富的经典营养。语文教研组依据教材内容,遵循学生的记忆规律,探讨诵读教学的方法,把经典诵读、古诗吟诵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设计包括“古文注释、赏读指导、小故事推荐”等板块的“经典古诗文鉴赏”导读手册;推荐篇目并指导吟诵、背诵;指导书写扇面、书签、画轴、书画笔记,使学生“有东西学、有趣地学、有收获地学”,实现“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音乐教研组开展“诗与乐”的教学,配上动作、打击乐器,或朗诵,或吟诵,或表演。美术教研组开展“诗与画”的教学,线描、素描、水彩画、水墨画等不同形式出现在为故事的配画上……

结合三:与创建学习型家庭结合。学习型家庭,常常弥漫着亲子共读的雅韵。学校倡导学生家庭开展“亲子共读经典”活动,校园互动平台及时将由部分学养深厚的家庭推荐的“亲子共读”的方法发至每一个家庭……

结合四: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综合活动,始终充满着童趣和乐趣——书写作品展、古诗文小报展、美术作品展等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体验习俗”活动中,引导学生吟唱元宵、清明等传统节日的经典诗词,了解传统节日。小书童章、小口才章、小秀才章、小能人章等的设立,激励学生参与、给予学生评价……

课程化:幸福成长三十事

经典滋养着愚一每个人的心田,并伴随着他们每个人的幸福成长。这一成功的实践,掀开了“体验型、实践类德育综合实践活动——愚一学生‘幸福成长三十事’”课程创建的序幕。

依据学校传统、特色和资源,规划活动目标,王校长引领开发团队的教师设计了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涉及七个维度的综合活动:

·成长足迹:入学典礼、入队仪式、十岁庆典、学做军人、毕业典礼;

·快乐交往:和同学做朋友、和长辈交朋友、和老师交朋友、和远方伙伴交朋友、和外国儿童交朋友;

·体验民俗:正月元宵、重阳敬老、四月缅怀、月圆中秋、话说端午;

·品读上海:认识上海景观、品尝上海美食、走进文化殿堂、寻访名人旧事、畅想美好明天;

·走近经典:走近童话世界(一、二),和名著交朋友(三、四),走近红色经典;

·C PS行动:小小护绿员、落叶的世界、环保时装秀、今天喝什么水、走进中科院;

·大头工作室(课题类别):绿色环保类、红色文学类、橘色健康类、紫色艺术类、蓝色社会类。

前六个维度为必修活动三十事,后一个维度为选修活动。

这反映出了王校长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理解与设计,她说:“积极营造育人文化,系统思考德育是校长应尽的责任,德育是人为的,德育是为人的,德育是由人的……”在此思想引领下,她将德育工作视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思考和架构,积极构建学校育人的课内、课外教育体系,课内教育与课外活动有机整合形成课程,使课内、课外成为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统一体,课内体系是实施育人的主渠道,课外体系则为育人提供实践和体验环节,两者有机互补,比翼齐飞,做到“润物细无声”,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她始终坚持了从“小、实、新”三个基点出发,领导设计和实施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营造学校的育人文化,使课内外教育形成一个既独立又互补的整体,使学校教育前后连贯,呈现层次性和递进性。在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时,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之中,让学生获得平时在学校生活和个体活动中无法得到的某种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体现“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成为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突破口。为此,王校长提出了“重在实践、体验过程”的设计校本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即“三结合”“四原则”及“五还给”:

三结合:①“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②“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③“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四原则:①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并举;②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并重;③说理教育与体验教育结合;④小组合作与个人兴趣兼顾。

五还给:①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②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③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④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活动;⑤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这一课程突出的特征就是综合知识体系、超越学科框架,为落实“自主、合作、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与“做可爱上海人”的育人目标,确立了更有效的载体。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将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逐步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培养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提高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培养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正是这些要求,引导教师积极稳妥地开发可供学生选择的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学校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具有学校特色又比较完善,真正使校本德育课程起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