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显与深意的辩证法

浅显与深意的辩证法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去台州上《差不多先生传》很有挑战度,一则因为活动是同课异构形式,和我PK的是浙江一位名师;一则因为这篇课文是一篇趣味横生但明白如话的作品。所以,这节课,如果只是带孩子们表面地滑行一次“差不多先生”的表现及其危害,那是在浪费学生的生命。于是,我的想法是将教学选点定位在思维品质培养和对胡适人格的认知上。对胡适的关注,或许应该是新时代的旋律之一。

去台州上《差不多先生传》很有挑战度,一则因为活动是同课异构形式,和我PK的是浙江一位名师;一则因为这篇课文是一篇趣味横生但明白如话的作品。

在孩子们一看就懂的情况下,语文该承载怎样的使命?我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亦如曾经上过的《最后一课》一样,我试图用自己的“三维”来诠释课堂价值。所以,这节课,如果只是带孩子们表面地滑行一次“差不多先生”的表现及其危害,那是在浪费学生的生命。于是,我的想法是将教学选点定位在思维品质培养和对胡适人格的认知上。

语文教学的确在“意”上走得太远,而一旦懂得关注“文”,其实就是语文意识的觉醒了。如果一个语文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则是一个教师教育意识的觉醒。从知识意识到语文意识的觉醒是一个教师的课程回归,而从语文意识到教育意识的觉醒,则是一个教师责任良知的回归。为此,我试图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架构两个良知——教师的教育良知和胡适的民族良知。

有人说,这是你跳出“差不多”对胡适的探索。

其实,我想说文本的显和隐本来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已。能够通过显的存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发现一个伟大的灵魂,或许我的课就可以成功了。

于是我选择了这种策略,也就有了这节课的模样。

对胡适的关注,或许应该是新时代的旋律之一。因为早先有人说过,20世纪是鲁迅的,而21世纪必将是胡适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