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忆为宁夏稳定发展作出贡献的杨静仁

回忆为宁夏稳定发展作出贡献的杨静仁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人民公社的分配政策,杨静仁和自治区党委也作了不少调查研究。杨静仁和自治区党委,面对国民经济的严重失调,下决心大刀阔斧地进行调整。由于这项工作直接关系到几十万人的切身利益,杨静仁和自治区党委再三提出,既要强调决心大,又要注意步子稳。

二、难忘的人们
回忆为宁夏稳定发展作出贡献的杨静

黄 铸 贾春光

一、在困难之时受命而来

杨静仁同志是1961年在宁夏最困难也最艰难的时候,受命从中央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作的,任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政府主席、宁夏军区政委、西北局书记处书记。

当时,宁夏一方面是,在大跃进大炼钢铁、“共产风”、浮夸风之后,又遇三年自然灾害。1960年夏秋两季,宁夏农作物受害面积累计达26.6万公顷,约占全区播种面积的30%。1959年征购粮食高达当年总产量的42%,已严重过头;1960年征购比例虽然有所下降,但因减产,农村留粮又比1959年减少了近2000万公斤。而当年为实现新的“跃进”安排了大中小基本建设项目781个(年内开工的520项),基建队伍猛增至7.8万人,非农业人口迅速增多,造成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失调。加上陆续接收浙江青年以及北京、天津、三门峡库区移民20万人,使全区人口猛然增加10%以上,群众生活十分困难,农村口粮每月只有7.5公斤,城市居民定量每月11.5公斤,一些县农村劳动力外流,不少人浮肿,牲畜乏瘦死亡,有些地方饿死了人。另一方面,1959年反右倾运动扩大化,伤害了一批干部。1960年9月份在反坏人坏事运动的高潮中,全区20多天就处理了1.6万多人,在城乡引起很大震动。一段时间,捕人权下放到各人民公社,又出现了乱抓乱捕的现象。据后来复查,运动中共涉及2.7万多人,复查维持原案的只有4000多人,冤假错案占85%以上。这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都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杨静仁同志就是在上述情况下,受中央委派而来的。

二、上任后采取的措施

杨静仁来宁夏后,经过深入调查研究,针对宁夏的实际情况,带领区党委一班人,采取了一系列的果断措施,很快克服了困难,稳定了局势,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并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从关心群众疾苦入手,安排群众生活

过去宁夏一直是粮食调出的地区,每年调出粮食2500万公斤左右。根据当时群众生活困难,城乡口粮不足的实际情况,杨静仁果断地提出,不再调出粮食,还要向中央借粮1500万公斤至2500万公斤粮食的想法,毛泽东主席同意了他们提出的方案,从中央调来1500万公斤粮食。调入和停止调出两项合计等于宁夏当年增加了4000万公斤粮食,相当于全区两个月的口粮,从此缓解了粮食紧张的局面,为宁夏人民度过困难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杨静仁的“少购少销”方针,使自治区1961年征购率降为26.7%,比1960年下降15.3个百分点。1962年征购率降到了20%以下,这一年成为截至当时征购率最低的一年。同时根据中央的规定,提高了粮、油、猪和禽蛋的收购价格。这样就使群众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二)坚决纠正“一平二调”,有序解散公共食堂

杨静仁到宁夏之初,就把主要精力放在调整农村政策。首先是根据中央指示坚决纠正“一平二调”。1961年2月召开的自治区党委扩大会上,针对自治区和各市、县许多部门退赔不力、不快的问题,决定将自治区机关应该退赔的3000万元,要坚决兑现。会议之后,山、川各地纷纷召开退赔兑现大会,公开向群众检讨“一平二调”共产风的错误,当场退赔了财物,使广大干部和群众受到了一次深刻地教育。

接着,杨静仁和自治区党委根据中央1961年3月制定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结合宁夏的实际,对人民公社的所有制结构进行调整。实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三级所有制。全区实行这种结构的生产队达到99%以上。对全区社队规模进行了调整。认真贯彻了群众路线和自愿互利的原则,因而进行得很顺利,干部和群众都十分满意。

对于广大农民反映强烈的公共食堂问题,杨静仁亲自参加调查后,在1961年夏季召开的全区三级干部会议上明确宣布,公共食堂办不办、怎么办由社员群众民主决定。此后,全自治区农村的近万个公共食堂就相继解散了。

对于人民公社的分配政策,杨静仁和自治区党委也作了不少调查研究。为使90%以上的社员在生产恢复的基础上能够增加收入。恢复实行合作化时期行之有效的评工记分、按劳分配的办法。强调克服平均主义,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全区逐步形成了合理的分配制度,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三)扩大自留地放宽小自由

对于调整社员自留地放宽“小自由”,杨静仁和区党委也采取了切实的措施和灵活的做法。1961年自治区规定,留给社员的自留地,一般占生产队实际耕地面积的5%;1963年初,进一步规定可以占到5%至7%,自留地、饲料地和开荒地加在一起,可以达到耕地面积的10%,在人多地少的地方可以达到15%。再三申明划给社员的自留地要固定下来,长期不变,以促进社员放心经营。自留地和“小自由”的适当放宽,也促进了生猪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962年底,全区生猪存栏数比1961年增加65%,达到23.2万头,超过了历史上最高的1957年。对回族社员养羊实行优先照顾,到1962年底,全区羊只存栏数比l961年增加12.9万只。生猪和羊只养殖的迅速发展,增加了社员的收入,改善了城市人民的生活。同时重视和扶持社员发展家庭副业,开放集市贸易,活跃物资交流。

(四)根据中央的方针,压缩基本建设,精简城镇人口,加强农业战线

杨静仁和自治区党委,面对国民经济的严重失调,下决心大刀阔斧地进行调整。1961年全区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压缩到9818万元,比上一年减少了59.8%,1962年进一步削减到3964万元,比1960年减少了83.8%。对前几年迅速膨胀的职工队伍和城镇人口下决心进行精简。

1960年底全区城镇人口由1957年只占全区总人口的13.85%。增长到23.71%,显然增长过快。经过深入的宣传动员和耐心细致的工作,到1962年底,全区职工队伍从1960年的25.7万人减少到13.8万人,城镇人口从45.5万人减少到32.9万人,吃商品粮的人数从46.3万人减少到28.6万人。自治区一级带头撤并了一些机构,党政机关强调人员编制少而精。由于这项工作直接关系到几十万人的切身利益,杨静仁和自治区党委再三提出,既要强调决心大,又要注意步子稳。在精简中,对于支援宁夏建设的上海、北京等地职工规定了一些照顾政策,以便尽量为刚刚起步的基础工业、支农工业和文教、科学、卫生事业保留骨干。对于很大的一部分是1958年以后参加工作的回族等少数民族本地干部,在精简中也作了适当照顾。并于1962年8月规定,原则上不再精简少数民族干部和职工。通过调整和精简,农业战线得到了加强,从1961年到1966年,宁夏投入批量生产的农业机具有:12行播种机、油桶、拖拉机三泵、新式步犁、山地犁、枕引五铧犁,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使工业装备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五)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杨静仁对于宁夏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即使在后来开展社教运动占据了重要地位的时候,他也总是强调要抓紧抓好农业生产,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在他的主持下,自治区多次召开专门研究部署发展农业生产问题的会议。1962年1月召开的引黄灌区农业会议,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的方针和增产措施,提出以水、肥、土、管为中心,因地制宜全面贯彻农业“八字宪法”。杨静仁和自治区党委根据中央的要求,组织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农业,组织工矿企业同农村社队挂钩,进行支援。工业、交通等部门把支农列为主要任务。1963年以后,自治区形成了全党动员、大办农业的热潮。明确要求各行各业特别是与农业关系密切的农机制造、修理企业和小手工业、供销部门等,把支援农业生产当作首要任务去抓。

杨静仁和自治区党委建立稳定高产农田。积极调进化肥,并努力发展本地的化肥生产供应农村,同时,发动群众积极开展积肥造肥活动。还提出,组织城粪下乡、羊粪下山,机关干部和城市居民群众非常高兴。

为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自治区各地进行了一批重大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例如,为了推广科学种田的经验,逐步改变耕作粗放的状况,全区建立了“样板田”299个,面积33万多亩,对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实行科学种田起了示范作用。

采用“派出去”“请过来”的方法,组织农民学习浙江省的水稻育秧、插秧技术,改变了宁夏过去水稻撒播低产的局面。杨静仁每年都参加造林活动。在他的带动下,干部、职工、学生、居民都热情参加,使全区的植树造林、绿化山川的行动逐年发展起来。这一年的林业总产值达到1747万元,比1962年增长了74.8%,中卫固沙林场,1965年在流动的沙丘上试种成功沙生灌木,进一步固定了包兰铁路沿线的流沙,保证了铁路安全运输,积累了绿化沙漠、改造沙漠的丰富经验,成为全国著名的治沙先进单位,并受到国际治沙界的重视。例如,将宜于造林的荒地划给生产队,国有林分片包给生产队。

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宁夏的农业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1965年粮食产量达到8.3,并且恢复调出粮食。1965年,大牲畜存栏57.89万头,生猪存栏43.86万头,羊只存栏334.35万只,分别比l962年增长33.6%、89.1%和31.4%。可以说,宁夏整个农业战线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大好景象。

(六)在农业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各项建设事业

杨静仁在以主要精力抓好农村工作和农业生产的同时,对于工业交通和文化教育等工作,也都按照中央的部署,结合宁夏的实际情况,作了适当的安排。

工业方面,在1961年、1962年两年调整的基础上,提出要深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进一步调整生产方向,培养技术力量,有重点地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生产配套工作,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增产适销对路产品。见先进就学,从1962年到1965年,在西北局、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宁夏各行各业掀起了对口学习上海的热潮,宁夏的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经济效益、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都有显著的进步和提高。食品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1965年产值达到5197万元,比1962年增长了43%,糕点、糖果等食品从满足回族群众的需要出发,保持了清真特色。在宁夏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煤炭工业,一直保持发展的势头。

img67

杨静仁与董必武在一起交谈

1965年全区原煤产量达到308万吨,煤炭工业总产值达到7864万元,年平均增长率为8.5%。大量的优质太西煤北供包钢、支援酒钢,并有部分出口。电力工业发展更快,l965年发电量达1.29亿度,产值达到860万元,年平均增长率l5.8%。在全国电力普遍紧张的情况下,宁夏长时期拥有充实裕的电力。随着“三线”建设的开展和宁夏经济实力的恢复,沿海和内地迁来一批工厂,1963年至1965年迁来的工厂有:长城机床厂、大河机床厂、长城铸造厂、银河仪表厂、吴忠配件厂(主要生产拖拉机的活塞、活塞环)、吴忠微型材料试验机厂、青山材料试验机厂、大武口西北煤机总厂、大武口西北有色金属冶炼厂及其研究所等。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城乡市场逐步繁荣,流通渠道更加开放,集市贸易也活跃起来。从1964年下半年开始,全区消费市场上,吃的方面大幅度增加,基本满足需要,穿的方面虽有困难,但花色品种明显增多;用的方面供应正常,可供挑选的东西越来越多。

杨静仁主持工作期间,宁夏的文教卫生科技等事业,也有相应的发展。例如,在1962年正式成立宁夏大学,设中文、外语、农业、畜牧、林业、数学、物理、化学、医疗等10个系。全日制小学和耕读小学都有所发展,1965年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75%。同时还兴办了一批半农半读、半工半读中学。扫盲和成人教育也稳步发展起来,1965年全区参加扫盲班和各级业余学校的有8万多人。1961年建立了水电、工业、医学、粮食及煤炭综合利用等一批科学研究所。本地专业技术人才也逐步成长起来。1962年建立了宁夏民族历史研究室,结束了宁夏历史上没有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状况。在1962年到1966年的5年中,收集整理了一批回族历史资料,编印了《伊斯兰教和回族的关系》《关于回族的来源》《西北回民起事》等资料汇编。1964正式成立了宁夏哲学社会科学学会,同时,陆续调集了一批专业人员。

1962年起,随着经济状况逐步好转,群众文化活动逐步恢复和发展。

(七)调动积极因素、稳定政治局势

对l960年“反对坏人坏事”运动,各级干部议论很多,领导上看法也不一致。杨静仁本着纠正错误的精神,释放了一大批错抓的人。对反地方民族主义运动中的扩大化,也作了认真纠正,重新安排和调整了在运动中受到处理的同志的工作。从而使全区的政治形势呈现好转和稳定,干部和群众的心情比较舒畅

在统一战线工作方面,杨静仁实行稳当的政策,尽可能调动积极因素,增强团结。根据中央的指示,在政协、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采取“神仙会”方式,贯彻“三自”“三不”(即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和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原则,对各界人士进行形势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根据中央的指示,陆续摘掉了部分右派分子的帽子。对各界人士的生活也给予了一定的照顾。1962年认真传达贯彻了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和讲话精神,使知识界和各民主党派成员受到了很大鼓舞。这些工作,对稳定局势、克服困难、促进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缓解由于过去一些政治运动扩大化造成的党与各界非党人士关系紧张的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

杨静仁在民族、宗教问题上既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宗教的界限,又坚持慎重的方针,采取稳当的政策。在巩固改革宗教封建剥削制度成果的同时,继续执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不干预群众的正常宗教生活,不刺激群众的民族、宗教感情。他特别注意培养本地的民族干部,重视发挥他们的作用。为了提高干部队伍的水平,还开展了马列主义民族观和无神论的教育,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为了贯彻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和满足回族群众的需要,积极开展了民族贸易工作,1963年起,自治区先后批准固原、海原、泾源、西吉、同心、吴忠、灵武等10个边远山区或回族聚集的县、市,享受国家规定的民贸三项照顾(流动资金、利润留成、价格补贴)。民族用品、清真食品的生产供应也得到恢复和发展。回族群众对这些措施十分满意。在杨静仁同志主持工作期间,宁夏在宗教和民族方面都没有出现大问题和波动。西海固地区,形势也相当稳定。杨静仁主持工作的时期,是宁夏由严重困难到迅速恢复再到较快发展的时期。由于认真结合宁夏实际,坚决贯彻中央的方针,尽可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宁夏从严重困难中恢复起来的进程是很快的。

1963年以后,宁夏的各项建设事业都有新的发展,各条战线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使这一时期成为1957年以后到“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前自治区经济政治形势最好的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