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勿为匹夫之仁

勿为匹夫之仁

时间:2022-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一听,知道子贡陷入了“匹夫之仁”之中,于是及时修正了他的观念。如果像子贡说的匹夫之仁一般,管仲“杀身成仁”,但是如此一来,齐桓公就失去了称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机缘,同时也就没有针对振兴国家的一些改革产生,而这一切全都是管仲的功劳。如果将匹夫之仁与为天下、为国家兴盛相比,孰轻孰重,一目了然。匹夫之仁属于匹夫,一个人要实现远大的志向,就不能够拘泥于一些小仁小义。

勿为匹夫之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宪问篇》14.17

【译文】

子贡说:“管仲不能算是有仁德的人吧?齐桓公杀死公子纠,他不但没有死,还辅助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助齐桓公,称霸诸侯,统一和匡正了天下,人民至今还在承受他的恩惠。如果没有管仲,我们今天恐怕还披头散发而穿着左边开口的衣服呢。他难道应该像匹夫匹妇一般死守着小信誉,在山沟中自杀,死了也没有人知道?”

笔 记

要理解这段话,首先要了解一个背景:管仲原是公子纠的谋士,齐桓公与公子纠争位,杀死了公子纠,当时管仲为了保护公子纠还曾射过齐桓公一箭,差点要了齐桓公的命。但是齐桓公在鲍叔牙劝说下不但没有怪罪管仲,还重用了他。

子贡说出的这番话正是因为管仲原是公子纠的下属,公子纠被杀,管仲不但没有殉职,而且还反过来辅助齐桓公,所以他认为管仲不是“仁者”。孔子一听,知道子贡陷入了“匹夫之仁”之中,于是及时修正了他的观念。

如果像子贡说的匹夫之仁一般,管仲“杀身成仁”,但是如此一来,齐桓公就失去了称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机缘,同时也就没有针对振兴国家的一些改革产生,而这一切全都是管仲的功劳。如果将匹夫之仁与为天下、为国家兴盛相比,孰轻孰重,一目了然。因此,孔子认为管仲识的是“大义”,而子贡看到的只是“小义”。

行动指南

匹夫之仁属于匹夫,一个人要实现远大的志向,就不能够拘泥于一些小仁小义。例如为了企业的发展,我们应该将那些交情甚好但是严重阻碍企业发展的朋友清除出局。因为与友情相比,企业的发展更为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