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民的名义》第二节

《人民的名义》第二节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我国的改革和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使得当前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面临着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和考验。总之,在现实的种种考验面前,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切实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这不仅是对领导干部的根本要求,而且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第二节 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是我国改革和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的改革和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正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所指出的:“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这是当前我国国内发展局势与任务的一个基本特点,也是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我国当前的发展局势和任务的一个高屋建瓴、引人警醒、催人奋进的科学判断。深刻理解“关键时期”的基本含义,是科学把握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党性修养、促进作风养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客观基础。

一、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看,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时期

新中国已经迎来自己的60华诞,改革开放也已经度过了3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也上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但是,立足于长期发展的目标来分析我国的具体情况,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我们历经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各方面的辉煌成就,但是,目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距离我们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正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所指出的:“总的来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这就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及其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是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新课题新矛盾,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使得当前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面临着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和考验。一是长期执政的考验。长期执政给我们党提供了为人民谋利益的政治基础,但也存在着脱离群众的危险。长期执政会使一些领导干部的宗旨观念、党员意识和公仆意识逐渐淡漠,骄傲自满的习气、自以为是的习气不断滋长,甚至逐渐变成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官老爷”,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动摇党的执政基础。二是改革开放的考验。改革开放在给我们党注入巨大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带来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在深化各项改革和对外开放过程中,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领导干部时常会受到来自“左”的和右的思想的影响,受到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没落思想的侵蚀,进而产生一些错误认识,丧失应有的党性原则,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上产生怀疑和动摇。三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利益诉求不断多样化。领导干部作为掌权者、用权者,一旦在对待各种利益问题上出现错误认识,很容易用等价交换原则代替党性原则,发生以权谋私、权力寻租现象。根据中央组织部发布的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党员总数近7600万名。与建党建国初期相比,我们党的队伍状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领导干部尤其是中青年领导干部,知识水平较高、工作能力较强,但缺乏在艰苦环境下成长的经历,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的长期锻炼,存在着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不足的情况。总之,在现实的种种考验面前,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切实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这不仅是对领导干部的根本要求,而且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从我国社会转型的角度看,我国正在经历全面转变的双重转型时期

从我国社会转型的角度看,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着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转变的双重转型时期。伴随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发展,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动更加剧烈,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其具体表现为:一是居民消费结构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升级,人们改善居住、出行和交往条件的需求非常强烈,正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和巨大的市场空间,这使得创造出更多更好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产品的压力更加重了。二是我国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一方面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加快,重化工业投资需求巨大;另一方面,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比重上升,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这使得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资金和就业的压力更加重了。三是我国已经经历了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而且是粗放型增长之后,经济运行中出现了投资规模偏大,能源、运输、部分原材料供应紧张等新问题,这使得我国经济发展中资源、生态环境的压力更加重了。四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发展中依据当时的需要走了一条不均衡发展道路,彻底破除了改革开放前的平均主义,但却带来今天突出的不公平、不协调问题,如城乡、工农、区域、产业、个人收入等方面的差距日益扩大,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制约,这使得我国和谐稳定发展的压力更加重了。五是社会结构正在由计划经济时期以户口、职业、单位来界定人的身份的等级制、封闭式的社会结构向以能力、知识、贡献衡量人的价值的平权化、开放式的社会结构的转变之中,新的经济组织、新的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化,这使得人们思想观念重新整合的压力更加重了。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能否使我国顺应经济社会结构变动趋势,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对我们党是一个严峻考验。

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排除来自“左”和右的各种干扰,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又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动摇,以坚强的意志和决心、创新的思路和举措,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创新,打好改革“深水区”的攻坚战,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这既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课题,也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课题。另一方面,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政府职能转变、体制机制漏洞会给权力寻租留下空间,使一些人凭借手中权力违规插手市场交易活动,进行权钱交易。经济领域中的市场交换原则,也会不同程度地反映到政治生活领域乃至党内生活中来,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侵蚀党的肌体。如何既能领导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摆在我们党面前一道绕不过去的难题。因此,党要经受住经济社会双重转型这一考验,就必须要求自己的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促进作风养成,努力以较高的素质、较强的能力、较好的形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觉带领人民群众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化解风险,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三、从现代化的角度看,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现代化的中期关键时期

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时间有先有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搞现代化,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不尽相同。当前,发展中国家在齐头并进搞工业化、现代化,它们遇到的许多矛盾和问题,不仅英、法、美这些先发国家,而且德、日、俄这些后发国家都没有遇到过。如发展中国家不仅要追赶发达工业国早已达到的历史目标,还要适应发达国家当前的发展趋势,还要分担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造成的能源危机、生态危机、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如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就业、社会保障等诸多社会问题,现代生产方式更加难以建立起来。特别是我国又有特殊的国情,十几亿人口,资源相对匮乏,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又造成了严重滞后的城镇化、巨大的城乡差距、大量效益不好的国有企业等。因此,我国要顺利地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双重转型,最根本的,就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及其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作为事业发展中坚力量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党性修养、促进作风养成。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性质,才能保持和发展党员的先进性,才能使我们党始终成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坚强核心。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方面的问题不断涌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发事件日益增多,这些都对党的执政能力和党员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这就是我国当前发展所呈现出的新的特征。因此,共产党及其党员领导干部要从这些新的特征出发,加强党性修养,促进作风养成,以更好地利用和发挥已经取得的成就,并创造出新的更大成就。

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把握住了机遇,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就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弄潮儿;而丧失了机遇,原本强盛的国家和民族也会不进则退,成为时代发展的落伍者。在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关键是要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新形势、新特点,给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使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促进作风养成的任务更加紧迫和重要。

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看,没有坚强的党性作保证,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面临的困难就难以战胜。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结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改革发展稳定中遇到的矛盾多、困难多、挑战多。如果领导干部没有坚强的党性,没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没有把党的科学理论与改革发展稳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就无法突破,经济社会就不可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从当前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来看,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任其发展,就直接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当前,一些地方之所以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和生产安全事故、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重大群体性事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领导干部党性不强、作风不正。少数领导干部之所以存在个人利益至上、与民争利,表里不一、公信力下降,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等突出问题,归结起来就是党性观念不强、党性修养不够、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不实。事实表明,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迫切的任务,必须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努力实现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