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会学生学习的秘诀

教会学生学习的秘诀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识记性问题可由教师直接回答,理解性问题则引导、启发学生回答;运用性问题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集思广益,最终求得问题的解决。课堂教学中应由以教师提问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发问为主。教师有目的的设疑问难,一是为学生指明了学习、思考的方向;二是为学生起到一种示范作用,以此引导,让学生学会“问”。首先要创设提问的环境,这就需要教学民主,营造师生间平等、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

教会学生学习的秘诀

(一)正确引导学生学会预习

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一种准备,更是一种好的习惯,它能为学生上课创造有利的心理状态。预习既可以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了确保良好的预习效果,使预习有方向、有目标,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或“老虎吃天无处下口”,教师要对预习进行方法指导。具体做法如下:

1.详细系统地列出预习提纲。

根据所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学习心理,在学生容易产生疑问的关键处设问置疑,精心设计好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这样能起到导读导思的作用。

2.找出文章的要点,做好笔记。

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把课本上的一些要点,关键内容划出来,将难点记录下来,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参与教学活动。

3.找出新旧知识的交叉点、联系点。

教学生在预习新课的过程中复习和巩固已学过的概念、原理,并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

(二)教会学生听的技巧

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教的外因,只有在学生学的内因的积极作用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

1.教会学生听思路。

专心听讲不是录音机,在听课过程中学生要学会积极的思考问题,把握教师是怎样讲解基本原理或知识点的,是怎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切忌不动脑筋,囫囵吞枣。学生要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角色中走出来,同时扮演“思者”、“问者”、“论者”的角色。

2.教会学生记笔记。

笔记记的主要内容应该是教师的讲课提纲、重点、难点、疑点问题。记教师对课本知识的论证以及重要问题的素材,以及教师添加的知识点。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到:(1)教学生会听关键语。诸如首要、前提、基础、核心、主要、主导等。(2)教学生会听重音。教师在讲到关键处时都会使用重音,以便引起学生注意。(3)教学生会听重复句。让学生知道,教师对重点、难点、疑点问题往往要重复讲并放慢语速,以便于学生记录。记好课堂笔记有助于学生课后巩固和考试复习,并能节约大量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三)在解决难题中教会学生思考

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知识的积累主要是一个不断置疑而后解开疑问的过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解疑不是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要打开学生的思路,教会学生正确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原理,唤起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回忆,给学生创造获取新知识的条件。识记性问题可由教师直接回答,理解性问题则引导、启发学生回答;运用性问题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集思广益,最终求得问题的解决。教师在解疑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做到“善思”“会思”。

1.要明确思考的目标,确定思考的主题。

在教材每课都有一些小板块,如,“节题”、“框题”、“思考与练习”和“本章小结”,这些都是明显的思标,学生一目了然,教师每设计一个思维训练环节,都要先“亮标”,这样可使学生少走弯路,使“导”与“思”双边活动配合默契,以提高思考节奏。

2.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

真正高效率的思维方式必须以巩固旧知识、增强新知识为目的,为此要引导学生“会思”,必须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进行思维。例如,以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变换角度侧向思维,打破常规反向思维等。还可以结合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帮助激活学生思维。分散思维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兴趣,培养能力,提高质量。

3.掌控好学生思路发展的方向。

在学习中,当学生的思维发展达到关键处时,要让学生明确文章作者的思路和教师的思路,通过教师的调控使之形成“导”与“思”的和谐共振,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学会思维,增强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好习惯

哲学家波普尔的观点:“问题可以激发我们去学习、去思考、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人的知识总是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的,人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教学中应由以教师提问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发问为主。教师有目的的设疑问难,一是为学生指明了学习、思考的方向;二是为学生起到一种示范作用,以此引导,让学生学会“问”。

1.勤问。

首先要创设提问的环境,这就需要教学民主,营造师生间平等、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师生心理相容,平等自由,学生才敢于大胆质疑,参与教学。再就是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思维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克服一切障碍,才会勤奋努力。教师可采用激情法,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可采用启趣法,促使学生因好奇而去探索趣味事物的根源;可采用演示法,引导学生因惊叹结果的奥妙而去推理其原因所在;也可采用故错法,让学生在一笑之后反思其谬误所在。其次就是教学中要留有余地,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己设问、思考、探索答案,让学生尝试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成功感,学生自然就会“勤问”起来。

2.善问。

要让学生“善问”,且问得有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问”要讲究质量,“问”要有启发性,多问些“问什么”,先易后难,循循善诱。古语云:“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以说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分解法、联系对比法、归类质疑法等尝试提问,不断强化,就会掌握问得技巧,问的也就有质量了。

(五)通过一定的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我们所说的练习,就是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知识,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手段和途径。但练要注重效率,而不是搞题海战术,教师可通过各种典型范例的演练,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练习有以下几种方法:

1.各种题型兼顾,多角度地练习。

首先,对于知识的概念和原理,仅仅提出是什么、为什么,这是不够的,要注意知识点从不同角度的分散。比如在讲解局部放大图时,教师可启发学生运用比例的概念,分析局部放大图的比例具体是指什么比什么?由此可推出局部放大图的比例种类可以是缩小比例,也可以是放大比例,也可能是原值比例。其次,变换多种角度,以培养学生能举一反三的应变能力。比如《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中尺寸标注规定要求较多,对学生来讲是一大难点。为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国标中有关规定,练习题型可采用填空题、选择题、改错题,或画出三视图,让学生自行标注尺寸。在练习过程中,启发学生自己找出错因,强化记忆国标有关规定,从而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2.难简配合,有梯度地练习。

因为学生的具体情况参差不齐,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具体步骤:

(1)基础知识的训练。对于需要识记的知识点,教学中要训练学生的识记能力,巩固最基本、最重要、最关键的知识,使学生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2)启发式训练。要指导学生高效率地练习,教师可先做出练习示范给学生以启示。让学生有“法”可循,有“法”可依,以免无从下手。

(3)自我评价式训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已掌握了基本解题方法,教师可有意识地分层次让学生自练,并进行自我评价,此时学生的“练”就达到了一种新境界——会练、善练、愿练。

现代的学校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只是为了升学,而是为了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学生只有学会学习,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学业成绩才会迅速提高,也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必教”的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