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会学生自我管理

教会学生自我管理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课堂管理的落脚点最终在于学生的自我管理。教会学生自我管理,可以使教师用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而更少的时间用于管理学生的问题行为;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一定任务对各种因素加以注意,当与任务相关的某种因素出现并影响学生行为时,教师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和关注,以便及时分析、调节自己的行为。

三、教会学生自我管理

(一)教会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教师课堂管理的落脚点最终在于学生的自我管理。教会学生自我管理,可以使教师用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而更少的时间用于管理学生的问题行为;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二)教会学生自我管理策略

1.确定行为自控的任务

学生的课堂行为除了受班级规章制度约束外,还受到自己已有经验和行为自控计划的影响。一般来讲,学生在课堂中总是会趋利避害,在遵守各项课堂规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需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一定指导与帮助,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定向和目标行为。

2.注意选择策略

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一定任务对各种因素加以注意,当与任务相关的某种因素出现并影响学生行为时,教师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和关注,以便及时分析、调节自己的行为。

3.修改任务

学生行为受两个因素制约:自我效能感和对结果的期望。当学生出现低的自我效能感时,会消极面对困难,减少或放弃努力,自控能力下降。而学生对结果的期望越低,也会降低行为任务水平。学生应在这两个因素之间保持平衡,使修改后的任务与自己的认识水平一致。

4.计划

计划即确定目标行为。学生要在多项任务中进行权衡与选择,并建立起自己的行为控制模型,确定自我控制行为的方式方法,以便对自身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与控制。一般包括对恰当行为的定向和对需要改变行为的定向。

5.自我监控

课堂中的自我监控能使学生增加恰当行为,减少不恰当行为。教师可以注意引导学生自我观察、自我记录、自我比较、自我评价,增进学生对自己的了解,学会考虑缩小现实行为与目标行为之间的差距,达到自我监控的目的。

6.执行结果

通过以上环节,学生已经形成了适合自己的任务与目标,并在实际中执行所确定的任务行为,行为的结果又将对学生新的行为产生反馈。这样,个体的自我控制过程告一段落,并对新的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