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被自愿”的报喜钱

“被自愿”的报喜钱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想,如果再任由这样的“被自愿”进行下去,我们的社会迟早会“被乱套”。

15.“被自愿”的报喜钱

金榜题名本是人生快事,可如今,一些考上大学的寒门学子却为此添了新愁:有些地方邮局创收有道,在送递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搭车收“礼仪服务费”。

据大河报报道,近日,一女两男投递员来到河南商城县考上大学的某考生家里,在门前放了一挂鞭炮,送上一束花,张口要120元的“礼仪服务费”。考生家长拒绝付钱,但投递员说不给钱就不给录取通知书,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如数缴纳。另一名考生在电话里拒绝了这样的服务,结果邮递员说,付费的当天送录取通知书,不付费的,对不起,改天送。

该邮局负责人解释说,邮局确实开通了该项业务,他们在投递录取通知书前,会电话告知学生家人,需要放炮送花庆贺的,通知书将由专人专车送达并收取120元的费用,这属自愿使用“礼仪服务”,不同意的他们并不收费。看来,“被就业”、“被跳楼”之后,“被自愿”很快就要开始流行了——不给钱就不给录取通知书或者延后投递,原来这些考生都是这样“被自愿”的。

在古代,倒是有收取报喜钱的规矩。当年穷秀才范进中了举,报喜的队伍来到了范进的茅屋前,哪怕家里穷得叮当响,范进的母亲也要向邻居借钱分赏给报喜人。近读齐如山先生的《中国科名考》,里面写到,科举社会有一帮人专门守在官府的布告栏前,每逢各种考试结果张榜公布时,便迅速抄下名单并打听到中榜者住址,然后连夜敲锣打鼓赶去报喜,通常,主人会高兴万分地“自愿”拿出赏钱,数目视其财力而定,但报喜人从来不会空手而归。

不知是否从中得到了启发,前文所说的那家邮局显然也充当了报喜人的角色。但是,他们需要明白一点,且不说古代科举中榜的意义与现在考上大学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多花几个报喜钱也心甘情愿,更重要的是,古代报喜人干的不是分内事,服务收费也在情理之中,而如今邮局的职责之一就是投递包括录取通知书在内的信函,怎能将自己当成业余跑腿的,伸手再要什么报喜钱?这跟公开勒索有什么区别呢?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实现权力收益最大化,巧立名目乱收费如今已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这是对已经脆弱的社会信用生态的一种狂砍滥伐。而“被自愿”显然是乱收费的最高境界,前不久,重庆市铜梁县有学生家长反映,孩子读小学要交9000元“教师节慰问金”,当地教育部门的说法是“自愿”;此外,不少强行摊派乃至捐赠也都往往离不开“自愿”的遮羞布……它们的共同脸谱是,名为自愿,实为胁迫,如果不从,小鞋伺候。我想,如果再任由这样的“被自愿”进行下去,我们的社会迟早会“被乱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