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工作要适应新形势,努力完成三大转变

教学工作要适应新形势,努力完成三大转变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认为,我们起草校内的法规必须坚持两条:一是严格以教育部及其他法律为法理依据,在执行中坚持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提倡人性化管理。但并不能否认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某些领域要有市场意识。大学教材在某些领域由于知识老化周期缩短,应该在指定教材的同时,必须

教学工作要适应新形势,努力完成三大转变

一年一度的暑期教学改革研讨会对于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很大。这次把教学工作会议和教学改革研讨会合并召开,会议提交了六个文件的讨论稿,一个外语教学改革的设想,同时有几十份教改的交流论文,内容十分丰富。这次会议的显著特点是贯彻教育部(2005)一号文件和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在总结近年来的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有关职能部门经过辛勤努力,提交了一整套的法规性的文件,对于建章立制,规范管理,逐步地走上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正确轨道有重要作用。同志们在讨论中就这些文件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意见,希望有关部门吸取大家的意见,再一次进行斟字酌句的推敲,以便尽快下发。我认为,我们起草校内的法规必须坚持两条:一是严格以教育部及其他法律为法理依据,在执行中坚持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提倡人性化管理。我们所有的校规校纪都是围绕育人中心,实现教育目标。但是在思想认识上可能会因工作性质、职责分工不同而不同,在具体执行中,也可能会因此而看法不一,甚至产生磨擦。我们希望各个职能部门、各院(系)都要从大局出发,既要考虑法规的合理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权威性,又要考虑在操作层面如何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坚持管理与教育的结合,通过不断实践,逐步完善。

下面,我想就教学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谈三点研讨性质的发言:

一、教学目标要从传授知识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转变

从古到今,教育教学目标的理念不断在发展,提法大同小异,但内涵无不打上时代烙印,唐朝韩愈在《师说》一文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中国古代多为人文学科,传授“道”和“业”也大都是四书五经一类,但解惑的内涵既有学问也有做人两个方面,因为古代读书的目的一为走上仕途,二为修身养性。到现代,这种教育教学理念有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概括为各种关系:如知识与能力,知识与学习方法(“干粮与猎枪”)、教书与育人、传授知识与人的全面发展等等。随着知识在量上的增加,学科由高度分化走向在分化基础上的高度综合,必然引起学习过程的革命,形成了逐步发展和完善的某些共识:(1)掌握知识在数量上显得意义不大;(2)被动接受知识不如培养获取知识的方法;(3)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培养实际能力;(4)不仅要有知识,更要培养人;(5)培养人的目标是在于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内容十分丰富,比如,德、智、体、美的统一,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智商与情商的统一,做人与做事的统一,就业与创业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还包括要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的关系。

这种教育教学的目标方面的理念与我们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途径、评价标准等等息息相关。讨论教学工作要从转变教学理念着手,从端正指导思想着手,从提高思想认识着手,然后才深入到具体的工作,将各种理念落到实处,变成具体的措施和做法,从而使教学工作产生质的飞跃。

二、办学指导思想从扩张外延向丰富内涵转变

近些年来,高等教育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大趋势还只是外延扩张,原因有三:一是社会需求大,生源充足,考生和家长从观念和经济承受力等方面都为外延扩张提供了条件。规模急剧膨胀是外延扩张主要表现(江西录取率66~67%,毛入学率19%,在校生50万,普通高校50多所)。二是过去底子太薄,多年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太多",因此,征地建楼成为外延扩张的主要象征。三是通过扩大规模的手段来获取办学经费,以弥补政府拨款之不足,是地方院校外延扩张的重要目的,因此,目前生源市场的竞争只是数量之争还不是质量之争。

但是,这种停留在扩张外延上的竞争还能持续多久?有两大因素将使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受到影响:一是基础教育为高校提供的生源,它要受人口因素、育龄高峰期、计划生育政策的制约,随着人口数量的递减,高校生源也将受到严重制约;二是教育结构将分流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基础教育将逐步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为社会培养劳动后备军,普通高校生源也将随之减少。若干年之后,外延扩张将逐步抑制,因为扩大招生规模而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后遗症"将慢慢显露出来。我们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不得不为扩大规模而加大投入,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而负债累累;另一方面在生源减少之后,这些多余的设施如何处置?目前,规模与效益最佳结合点在哪儿?

目前,处延扩张的趋势主要表现在:追求招生规模,扩大校区、强化硬件建设(如造楼,买书,购仪器设备,建体育、生活设施等)而内涵建设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和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内涵指的是什么?主要是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教学资源整合、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工作、人才团队、内部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校园文化、招生、就业、教学资源合理配置等等。目前在我校的教学工作中,内涵发展的主要内容应是:

(1)新时期农林院校的教学理念

(2)围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发展的教学资源整合

(3)保持优势、办出特色的品牌专业建设

(4)教学监控、评价的长效机制

(5)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与推广

(6)师德师风建设与名师培养

(7)围绕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改革

(8)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探索

(9)教学组织机构建设(科技园、院下属系、教研室、实验室等)

三、办学模式要从指令计划向市场调节转变

首先应该肯定,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的性质是多方面的:(1)具有阶级属性,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3)教育主权必须维护,不论是引资办学还是合作办学;(4)教育不是纯福利性的事业,但公民享受教育的权利必须受到保障和尊重;(5)在高等教育办学的某些领域必须服从市场规律,但不能纯粹把教育产业化、市场化,等等。但并不能否认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某些领域要有市场意识。教学过程中的市场意识到底是什么?

(1)专业教学内容要贴近社会实际这一大市场;

(2)专业设置虽然不能一味被市场牵着鼻子走,但要服从就业市场的调节;

(3)招生计划要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调节(就业引导招生);

(4)留住和吸引人才要关注人才市场的规律作用。

具体地说,我们要在办学过程中形成以下一些共识:

一是社会需要就是大学。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必须由社会实际来决定。因此,我们不能关在大学的高楼深院中想当然地改革教学内容,而是要对社会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作出深入的分析,掌握它的发展趋势,适时调整教学内容。

二是大学阶段是由学校步入社会的中介,大学里学习的知识、能力培养的素质应该由社会需求来调节,或者说由就业市场来调节。社会需要什么人,大学就培养什么人,社会需要什么专业就要设置什么专业。近年来,高校不断产生了新的专业,也不断淘汰着过时的专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内燃机车取代了蒸汽机车,半导体取代了电子管,等等,必然会使传统学科失去作用,新兴学科取而代之。大学的专业教学内容始终应该是当代科技发展的前沿成果。大学教材在某些领域由于知识老化周期缩短,应该在指定教材的同时,必须要有教师个人的研究成果,反映科技前沿成果等等。

三是就业引导招生是一种新的办学理念,其实质是招生计划必须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调节,招生专业必须建立在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招生人数也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客观依据。但是专业设置不能完全以市场为导向,有的专业,社会需求很小,但也不能下马,必须做好人才储备,必须减少招生数量,而不能以市场需求决定专业的去留,只能以社会需求决定专业人才需求的数量。

人才由计划进入市场,有些问题依靠思想教育、良心发现等等愈来愈收效甚微。我们终于明白,人才市场有某些规律,作为一种“无形的手”在起作用。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必须服从市场规律。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方面,不同时期到底重点在哪?三者关系如何,我们应该要有清醒的认识。

(2005年8月22日在第17次暑期教学改革研讨会上的讲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