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指南针的发明与改进

指南针的发明与改进

时间:2022-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先是出现指南车。就是现在,能做出这种指南车也够得上是个了不起的发明了。战国时期,就有关于指南针的始祖“司南”的记载。指南针是用带磁的铁或钢做成一根针以指南。指南针的最大业绩,是它大大地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指南针引起了航海技术的重大变革,开创了一个人类航海的新纪元。英国的科技史家李约瑟说指南车是世界上真正的第一台自动控制机,指南车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大的机械发明。最有名的是改进了纺机和发明翻车。

指南针的发明与改进

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发明指南针的呢?这里面有一个从粗糙笨重到精致轻巧的改进过程。

先是出现指南车。指南车大而笨重,要用四匹马拉着走。该车是双轮车,车厢上站着个木头人,任由车子怎样转向,木头人的一只手始终指着南方,这叫做指南车。就是现在,能做出这种指南车也够得上是个了不起的发明了。它虽然了不起,但实用价值低。一是笨重,携带使用不便;二是制作工艺复杂,因此不能推广使用。

指南针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做出的重大成献。

指南针从发明到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战国时期,就有关于指南针的始祖“司南”的记载。《韩非子·有度篇》里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的话。“端朝夕”就是辨方向的意思,因此,司南至迟在公元前4世纪前创制。

中国早期罗盘(司南)是这样使用的,盘中的指针采用了汤匙的形状,是用整块磁铁琢磨而成的。把这柄“汤匙”置于平滑的刻有方位的“地盘”上,将勺柄轻轻转动一下,静止时柄的方向,必定指向南方。那么司南为什么能辩方向呢?这得从司南的材料说起。人所共知,磁石有磁性,它的磁性分布在两头,一头叫正极,一头叫负极。恰好,我们生活的地球,也是一块天然的“大磁铁”,它的磁性同样分布在北极和南极两头,北极是负极,南极是正极。根据“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原理,如果我们用一根磁铁做成棒和针,把它悬空起来可以四周随意活动,它的正极总是指向负极的北方,而负极总是指向正极的南方,这种性能叫指极性。司南正是人们根据这种指极性创造出来以辨方向的。

但是由于当时做司南的“汤匙”是用天然磁石琢磨成的,容易因打击、受热而失磁,所以司南的磁性较弱,而且它与地盘接触处转动摩擦的阻力又较大,因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指南效果。

从魏晋到隋唐,我国生产力发展了,与印度等国进行贸易,航海事业开始发达,晋朝时通往印度的船可乘坐200人,到唐朝对南洋贸易船则可载600人~700人。陆地上可以用的司南,在这动荡的船上就不够用了,于是我们的祖先又创造了指南针。

航海事业的发展,需要有较好的指向仪器,这给磁体指向仪器的进步以直接的刺激和推动。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反复的试验,到宋代,人们在人工磁化方法和使用磁针的方法两个方面的探索,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导致了指南针的发明和广泛的应用。

我国古籍中记载了两种人工磁化法。其一如沈括所说是用天然磁石摩擦钢针的方法,就是靠天然磁石的磁场作用,使钢针内部的单元小磁体由杂乱排列变为规则排列,从而使钢针显出磁性来;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地球磁场的作用使钢铁磁化。

南宋陈元靓在他所著的《事林广记》中记述了本刻指南鱼和指南龟的制作方法。木刻指南鱼是把一块磁铁塞入木鱼腹里,让木鱼浮在水面上而指南。木刻指南龟也是在木龟腹中安装磁石,但独到之处在于,在木龟腹部下面挖一小穴,然后把木龟安装在竹钉尖上,让它自由转动,待其静止下来,龟头就指向北方,其尾指向南方。这种指南鱼和指南龟虽然未广泛地应用,但后来的指南针,就是受指南龟的启发而做的,所以指南龟是指南针出现的先声。

指南针是用带磁的铁或钢做成一根针以指南。最初的指南针有四种装置方式:即水浮法,把磁针横贯灯芯草,让它浮在水面;放在碗沿上;放在指甲上;用丝线拴在磁针中心,悬挂起来。后来的指南针装置法,一般是在罗盘中心挖一圆洞,内盛水,放进横贯灯芯草的磁针就成为水罗盘。明末之前,普遍使用的都是这种水罗盘。

指南针的最大业绩,是它大大地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人们获得了全天候航行的能力。指南针引起了航海技术的重大变革,开创了一个人类航海的新纪元。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说,这是“航海技术方面的巨大改革”,它把“原始的航海时代捱至终点”,“预示计量航海时代的来临”,我国宋元时期航海事业的高度发达,明初的郑和下西洋,以及欧洲人大航海时代的到来,都与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密切相关。

我们知道,指南针发明之前,我们祖先发明过指南车,那么,指南车是不是还可以再制造呢?这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叫马钧。

公元233年至236年的某一天,三国魏明帝的宫殿里传来一片压低了嗓音的议论声,原来是上朝的大臣们在争论上古是否真有指南车。传说我国在上古的时代就发明了指南车。黄帝蚩尤(chīyóu)作战,遇到大雾,军队迷失了方向。黄帝制作了指南车,终于辨明了方向,打败了蚩尤。又说周朝初年,南方的越裳氏派来的使臣迷失了回去的路线,周公制作了指南车派人护送他们回国。

现在,不少人说:“指南车只是史书虚构出来的。”可担任“给事中”小官的人却说:“指南车可能是有的,只是后来失传了。只要认真研究,可以重新制造出来。”经学家高隆和骁骑(xiāo qí)将军秦朗便讥笑那人:“先生姓马,名钧,字德衡。钧是器物的模型,衡是用来确定物品轻重的。难道没有轻重的标准就可以做模型吗?”马钧不善辞令,涨红了脸说:“光说空话有什么用!我们不妨试一下,看能不能成功。”魏明帝看着马钧笑了。他想起前些天有人送他一套木制玩具,有各种戏剧人物和禽兽造型,形态优美,制作精致,但却是固定不动的。他令马钧改造,马钧造了个小戏台,下面装了个用木头做成的原动轮,用水力使它旋转。原动轮和台上的木偶都有机关相连接,它一旋转,所有的木偶就开始表演:打鼓、吹箫、舞剑,变化多端,非常热闹。这套活动木偶,人们叫它“水转百戏”。现在魏明帝想起马钧制“水转百戏”的机巧,相信他能制出指南车,便同意马钧试制指南车。

马钧苦心钻研,日夜思考,一边设计一边制作,终于把指南车造成了。那些讥笑他的人再也没话说了。指南车是一种由车子和一个木人构成的指向机械,车中装有可自动离合的齿轮传动装置,并与木人相连,木人有一只手指方向。不管车辆朝什么方向走,在自动离合齿轮装置的作用下,木人的手都指向南方。指南车装置所利用的基本上是现代汽车中差动齿轮的逆向使用原理。英国的科技史家李约瑟说指南车是世界上真正的第一台自动控制机,指南车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大的机械发明。

马钧从小口吃,不善言谈,但他善于动手动脑,尤其喜欢钻研机械方面的问题。他早年生活比较贫困,长期居住在乡间,因而比较关心生产工具的改革,并且做出了突出贡献。最有名的是改进了纺机和发明翻车。

还在年轻的时候,他看到织绫机操作不便,效率又低,便下决心进行加工改造。经过细致观察研究,把原来五六十个踏板的旧织绫机,统统改成12个踏板,大大简化了织机构造,劳动生产率一下提高了好几倍。同时新织绫机织出的图案自然,变化多端,质量也有很大改善,很受人们欢迎。

马钧住在京城洛阳时,城里有一片地可以辟作菜园。但是因为地势比较高,无法引水灌溉,他便制造了一种新式的引水工具翻车(即龙骨水车)。龙骨水车可连续提水,运转轻便省力,儿童都可操作,效率比其它提水工具高很多,大大增强了古代劳动人民抗旱排涝的能力。一千多年来,翻车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灌溉工具,在我国一直被广泛地运用着,特别是在江南地区,直到今天还可以常常看到它。它是最初的带式传运器,从中国流传到整个世界后,对许多国家的农业和工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朝鲜和越南曾经以此来改造他们的农业灌溉技术。欧洲最早的方形板叶链式抽水机(龙骨车)制造于公元16世纪,它直接模仿中国的设计。到公元18世纪,奥利弗·埃文斯在磨面中采用了带式传运器,这导致了现代谷物升降机的发展。而公元16世纪,欧洲挖泥船用挖斗代替板叶,这是现代采矿和开采业中采用的带式传运器上排水设备的先驱。

马钧的才学是多方面的,他对兵器的研究也有独到之处,如改进了连弩和发石车等。

马钧一生有许多发明创造,尤其是在机械制造方面表现了卓越才能,因此人们称赞他是“天下之名巧”,史书也赞扬他“巧思绝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