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整合互动环创,促进幼儿发展

整合互动环创,促进幼儿发展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整合教学中的互动环创,能使环境的教育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使环境创设的互动性特点得以体现,最大限度地发展了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并且能促进教师的成长。与环境互动的主体是幼儿,教师的作用是通过提供操作材料,引发一个能够引起幼儿兴趣的问题,或者摆出一个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相冲突的现象,来激发起幼儿的探究欲望。

整合互动环创,促进幼儿发展

内江市第一幼儿园 李婵秋 指导老师:林海亮

摘 要:幼儿园互动环创,应遵循安全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效用性原则、生动性原则、开放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整合性原则。师生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教师应把握幼儿年龄特点,寻找合适的主题内容;给幼儿提供合适材料,并随时注重观察调整;激发幼儿感兴趣的问题,营造互动合作的氛围;为幼儿提供大量的空间,以产生互动行为;留意孩子的学习行为,捕捉互动的时机;实施针对性指导,增加互动的机会;循序渐进,区别对待,以满足互动需要。整合教学中的互动环创,能使环境的教育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使环境创设的互动性特点得以体现,最大限度地发展了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并且能促进教师的成长。

关键词:互动环创;整合;幼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因此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环境被称之为隐形课程,它的作用不亚于教育活动所发挥的功能。在幼儿园教学实施中,我们根据《纲要》对环境的要求,针对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大胆尝试运用整合的教育思想,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尝试与探索。通过尝试摸索出一整套教学中互动环创的策略,使幼儿真正地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充分利用环境来展示自己的生活、学习和探索过程,并在其中自然习得一些知识,掌握必备的能力,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

一、研究的原则、策略及具体做法

(一)遵循的原则

1.安全性原则。安全的环境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保证。安全包括卫生安全和人身安全两个方面。因此,班级环境创设从布局到材料的选择和使用,都必须考虑这两个方面。

2.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指环境创设应该从幼儿教育的整体上设计安排,并把它渗透在整个幼儿园工作的方方面面,以使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整体的、积极的效应。首先做到目标明确,且层层分解,并将目标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来创设环境。其次做到富有特色,把教育目标、教育理念渗透在环境中。

3.主体性原则。环境创设本着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力求让孩子主动参与其中,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发展,并向幼儿传递一个对其终身成长都极为重要的信息:“我们能影响自己的生活,我们的力量能使身边的环境发生改变。”

4.效用性原则。任何环境的创设都是从某个主题或目标出发的,并且服务于这个主题和目的,不能为创设而创设。我们在环境创设中,根据我园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利用已有的三维空间,充分发挥环境的综合功能和内在潜能,使环境的教育作用达到了最大化。

5.生动性原则。生命的本质在于“动”,只有变化的环境才是生生不息的。我们让班级环境像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使它包括了时间运用的方式以及环境中人的期望,随主体内容、季节变化、幼儿兴趣和心智不断变化。同时尽可能发挥有用空间的作用,过道、门厅、拐角都是活动室空间的延伸,幼儿走到哪里,哪里就成为激发他们内在潜力的资源,以丰富的刺激诱发幼儿快乐学习。

6.开放性原则。环境创设力求突破原有的空间局限,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形成广泛的“公共区域”,使幼儿有更多机会进行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互动。

7.适应性原则。首先环境创设注重根据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的需要安排环境内容,保持幼儿探索研究的兴趣,进而促进师幼、幼幼的互动。其次环境与材料力求反映孩子当前的兴趣点和探索点,我们总是和幼儿共同商定环境创设的主题,创设适宜幼儿心智发展特点的环境。

8.整合性原则。指幼儿环境创设要整合各种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资源,使这些资源成为有效促进幼儿互动学习的资源。

(二)操作策略

1.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

在互动过程中,我们践行瑞吉欧教育主张:“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成人和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也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建构知识、情感和人格的过程”,创设互动的环境,就是让每个幼儿在参与活动时能有归属感和自信心。教师树立了新的师幼关系观,构建了教学双主体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关系。

2.把握年龄特点,寻找合适的主题内容——激发互动欲望

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主题的内容,有效地激发了孩子参与互动的欲望。如小班开学时我们根据孩子依恋家、依恋父母的情感以及好模仿的特点,开展了“爸爸好妈妈好”的主题活动,并围绕主题创设了“爸爸好妈妈好”的墙饰,让孩子在装饰爸爸的领带、妈妈的围裙的活动中得到多种能力的提高,穿戴父母的服饰、模仿父母的行为等活动让孩子们同样玩得不亦乐乎,并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爱亲人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通过开展夸夸爸爸妈妈的本领、了解爸爸妈妈喜欢的东西、帮妈妈整理房间、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我给妈妈绕毛线等活动,让孩子了解父母的爱好,学习关心父母。我们把孩子的活动镜头和作品及时展示在墙面上,留下幼儿参与活动的痕迹,调动了幼儿与环境互动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3.提供合适材料,注重观察调整——培养互动兴趣

教师通过观察、询问、提供情境或材料等手段来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努力将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蕴含在环境材料之中,让他们自己选择材料,自主决定探索的方式。教师尽量设法搞清楚幼儿的真实意图,并实施合适的教育引导,避免误解而伤害幼儿与环境互动的积极性,不断地与环境材料进行相互作用,从中获得最基本的知识经验。

4.引发幼儿感兴趣的问题——营造互动合作的氛围

与环境互动的主体是幼儿,教师的作用是通过提供操作材料,引发一个能够引起幼儿兴趣的问题,或者摆出一个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相冲突的现象,来激发起幼儿的探究欲望。在探究过程中,幼儿与环境的互动贯穿于提出问题、探究发现、体验等各环节中,并从中获得有益的经验。

5.提供大量的空间——支持互动行为

室内外地面、空间和墙面都是我们进行环境创设可以利用的空间。

6.留意孩子的学习行为——捕捉互动的时机

我们通过实践总结出了几个师幼互动的良好时机。(1)当教师发现幼儿对学习失去兴趣、已不能专心于活动中时,应当进行师幼互动。(2)当幼儿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当进行师幼互动。(3)当幼儿的探索只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进行时,需要进行师幼互动。

7.实施针对性指导——增加互动的机会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以幼儿个性特点为依据提供互动合作的环境创设机会,方式有个性相似组合、异质组合,分别实施不同的指导。在认知能力较强群体的组合中,教师注重幼幼互动,开放性地组织课程,引导幼儿多问为什么,并设法解决问题;在能力较弱群体的组合中,教师注重师幼互动,让幼儿在理解的过程中小步递进地达到学习目标;对性格内向群体的组合,教师则应满怀关爱地给予支持和鼓励。

8.循序渐进,区别对待——满足互动需要

我们根据主题教育内容,循序渐进地引发幼儿与材料互动,帮助幼儿获得发展。教师在设计和提供材料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即向经验水平较高的幼儿提供丰富的、能扩充其经验的材料,又为其他层次的幼儿提供符合其经验能力或具有补充及启迪作用的材料。在同一层次的互动中,关注不同层次幼儿的互动需要,提出不同层面的问题,以点拨和引导不同经验水平的幼儿去思考和进一步操作。

二、实验效果

(一)环境创设的教育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1.环境与课程达到互生效果

(1)环境生成课程

当环境中的某种要素成为幼儿谈话的热点时,细心的教师就会引导幼儿一起讨论,以商量是否将这一主题发展成为活动主题或活动方案。如:《咚咚隆咚锵》主题活动是幼儿在与节日环境的互动中产生的。

(2)课程创设环境

在实验班里,无论是墙饰还是活动区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由老师在短时间内突击完成,而是随着幼儿教学课程和学习活动的不断深化而展开、丰富,使环境创设成为幼儿获得经验、表达想法的空间,成为记录幼儿学习过程的场所。

2.环境具有了弹性

环境成了“会运动的生命体”,和幼儿的身心发展一样,它也随幼儿的心智发展而改变。

3.环境成了“第三位教师”

首先环境具有了激励性。在参与布置的过程中,激发起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获得了认知的发展。其次环境具有了相关性。它把能引起幼儿生活经验的各种因素结合在一起,构筑起新知识。

(二)环境创设的互动性特点得以体现

1.实现了环境与师幼互动

拿“评比区”的创设为例,当我和孩子们商量怎样来装饰这个栏目时,孩子们说用花朵和蜜蜂吧。于是我们一起收集各种鲜花包装纸、糖果包装纸、包装袋等材料,一起探讨怎样做花和蜜蜂,并回家请教爸爸妈妈,当我和孩子们一起把做好了的花朵、叶子、蜜蜂贴在了墙上,孩子们都“哇”的一声叫起来了,很多人都在喊:“好漂亮啊!”他们不时跑过去看,对自己做的花和小蜜蜂特别爱护,放学时还会拉上父母去为自己的作品拍照。师幼互动共同参与环境布置,培养了孩子们的主人翁精神和参与意识,作品展示也提高了幼儿的成就感。

2.实现了环境与家长的互动

我们把吸引家长参与环境创设作为家长了解幼儿园课程的一个平台。例如:孩子们学习了剪窗花,剪好后我们把窗花贴在教室的墙壁上,放学时有的家长眼尖,一下子就看到了,于是问孩子:“今天你们是不是剪的窗花?你的在哪里呢?”孩子就高高兴兴地带家长去看,有的家长没看见,孩子就迫不及待地拉着家长去看他剪的窗花。当家长发现孩子作品的不足时,自发地和孩子一起剪窗花,使孩子的技能不断提高。

(三)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我们深知,在拥有丰富物质环境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是促使幼儿与环境互动的关键,而创设良好精神环境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的教育态度和言行,为此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热爱幼教事业,具有良好的师德

为了保证环境对幼儿产生积极作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加强了人格及师德修养,努力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热爱幼儿、尊重幼儿、敬业奉献。

2.在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方面狠下功夫

有一天互动环境创设刚结束,老师转过身就看见俊明小朋友把另一位小朋友推倒在地。老师看到这种情况没有责怪他,而是柔声对他说:“俊明,你为什么推别人?”俊明说:“我想帮老师收东西,可他阻挡我。”原来两个小朋友都想帮老师的忙,如果老师不问情由责备幼儿,幼儿会觉得委屈,参与互动的积极性也会受挫。于是老师对俊明说:“你想帮老师收拾材料,太谢谢了,可是他也想帮我啊!如果你们俩商量好一起帮忙就更好了。”老师先肯定两位小朋友想帮助老师的好意,然后再给以正确的引导,既保留了孩子的参与积极性,又和谐了师幼关系。

3.教师善于观察幼儿的活动并能适时地指导

教师能针对幼儿水平差异制订弹性的活动计划,提供相应的多种类的活动材料。对能力弱的幼儿给予更多的指导,让他们多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其自信;对能力强的,我们则根据水平选择相应的材料,让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地锻炼,这样使环境创设保持适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教育作用。

4.教师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

教师坚持每期开学和期末召开例会,安排、讨论、布置整合教学中互动环境创设的主题内容、阶段目标及教师与幼儿、幼儿与环境互动的方式方法、总结研究效果、查找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相关培训,不断吸收新的方法,使环境创设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全华著.幼儿园环境创设[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2]周蔓著.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区域互动[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

[3]伍香平著.幼儿园环境创设——整体环境[M].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