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礼记》二则

《礼记》二则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小戴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他典籍。《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

《礼记》二则

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1]

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时则伤世;[2]事者,民之风雨也,事不节则无功。[3](《乐记》)

[4]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不争。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5](《坊记》)

【注释】

[1]不时、不节:皆指不符合时令。

[2]教:教化。伤世:伤害世道人心。

[3]事:此处指政事。

[4]子:此处指孔子

[5]亡:通“无”,消失。

【译文】

按天地的常理,寒暑不合时令,就会发生疾病;风雨不合节令,就会导致饥荒。教化对人民犹如寒暑一样,不合时宜就会伤害世道人心;政事对人民犹如风雨一样,措施不当就会劳而无功。

孔子说:“有功善则称道别人的作用,有过错就自己承担责任,人民不会纷争,怨恨也会日益消失。”

【赏析】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小戴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他典籍。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