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的目标教学理念

新的目标教学理念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干扰,传统的目标教学普遍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意、重结论轻过程、重预设轻生成的弊端。在这种目标教学理念指导下,语文教师整天忙于传授与考试有关的语文知识,学生整天埋头于题海之中,语文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厌恶的情绪。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确立新的目标教学理念,变“片面”为“全面”。

三、新的目标教学理念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干扰,传统的目标教学普遍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意、重结论轻过程、重预设轻生成的弊端。传统的目标教学的指向十分明确,那就是一切为了应付考试,一切为了分数。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在这种目标教学理念指导下,语文教师整天忙于传授与考试有关的语文知识,学生整天埋头于题海之中,语文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厌恶的情绪。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确立新的目标教学理念,变“片面”为“全面”。为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三个辩证关系

(一)认知与情意的辩证关系

认知主要解决“会不会”的问题,情意主要解决“喜欢不喜欢学”的问题。对于那些能促进学生未来发展的、学生必须掌握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入手,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做到既学会了知识和技能,又享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结论与过程的辩证关系

小学语文教学固然要教给学生正确的结论,但又不能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而应关注学生获得结论的过程,如学生获得结论的思考过程、思考方法、合作方式、独特体验等。强调结论与过程的统一,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结论的记忆,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

为了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必须对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预设,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备课。语文教师在对某课的教学目标进行预设时,往往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有哪些。然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有的学生已经学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问题,即动态生成的问题,却不在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之中。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重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将预设的教学目标与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机整合成新的教学目标。这样做,既可以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学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