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理念激活新动力

新理念激活新动力

时间:2022-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2年11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人民接续奋斗的基础上,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谋划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以大数据为代表的创新意识和传统产业长期孕育的工匠精神相结合,使新旧动能融合发展,并带动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有力推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融合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发展的“双引擎”。

2012年11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人民接续奋斗的基础上,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谋划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从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清晰展现。

“四个全面”的关键就在于坚持中国道路、增创中国优势。这一战略布局,统一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统一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它兼顾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体现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未来的关键抉择。

“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表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方略更加完善,标志着我们党对党的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党带领人民向着宏伟目标的伟大进军又迈出重要一步。

可以说,“四个全面”总方略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今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到“五位一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到“全面从严治党”——正是在党治国理政方略的不断完善中,党和国家事业不断走向兴旺发达,中国以势不可挡的雄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短短30多年改革开放,从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到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实现如此逆转,“中国为什么能?”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勇于开拓、与时俱进,围绕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适时提出反映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目标任务,把总目标化作总方略,把总方略变为具体的谋篇布局和任务落实,形成战略优势,取得战略成果,不断切近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既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施政纲领,要求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是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实现我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总体方略和战略指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牛鼻子”,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

发展速度在换挡,发展方式在转变,经济结构在调整,发展动力在转换。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党中央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造性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掀开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并坚定不移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新阶段发展的新理念。7个多月后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为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五大发展理念”总结了中国发展的最佳实践,是中国原创性的发展新理念。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浪潮席卷全球,今天的中国要把握住世界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信息化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努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2016年5月25日,李克强总理在贵阳出席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暨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开幕式并发表致辞时表示,要推动新经济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从过度依赖自然资源转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源开发。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但人力资源是无限的,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资源。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等,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在促进创新和更好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方面的效应正在显现。以大数据为代表的创新意识和传统产业长期孕育的工匠精神相结合,使新旧动能融合发展,并带动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有力推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融合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发展的“双引擎”。

李克强指出,要发展共享经济,让更多的人有平等创业就业的机会,使广大人民更好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共享经济不光是在做加法,更是在做乘法,会让创业创新门槛更低,成本更小,速度更快。近三年,我们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和商事制度改革,激发了人们的创业创新热情,催生了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这些企业今天还是“小个子”,未来就可能产生一些“小巨人”,甚至享誉世界。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有机结合,可以使产品品质和企业效益都有提升,更好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共享经济不仅人人都可参与,而且人人都可受益。我们要大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加快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缩小“数字鸿沟”,促进扩大就业和减少贫困人口。

当今世界和中国,新经济就在我们周围,创新时刻都在发生。出门前有专车等候、按按手机可以网络挂号、“机器人”擦玻璃省去了对安全的担忧……虽然弄不清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词的含义,但我们几乎每个人都已被这些“新玩意”带动的更加智慧与便捷。在浸入人们生活的同时,应运而生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为“十三五”开局季增添暖色。

2016年初,就在“阿尔法狗”与李世石的围棋大战刚落下帷幕,人们还在为人机“脑力比拼”争论不休时,人工智能的另一应用——无人车,已缓缓“驶来”。在北京五环路上,由百度主导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上路测试,各项性能稳定。车内有集高精度地图定位、语音图像识别、智能决策分析等功能于一身的专业“司机”,车顶有个实际路况和气候探测分析雷达,按个键,输入个地址,就能把你送到目的地。据悉,百度将把这项技术在国内10个城市进行实际道路试点。预计5年实现量产,提高出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

尽管这些创新很多还停留在概念或试验过程中,或者规模还比较小,但所有这些不断涌现的新亮点已让人们切身感受到经济发展的活力,并从中感知未来发展的暖意和方向。

经济之“新”不仅体现在新的行业,一些传统产业也在新技术的带动下“老树发新芽”,找到新的发力点。如军工技术向民用领域拓展研发,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35所带来新出路。35所所长周明表示,利用地磁实验和磁场检测等技术,35所自主研发的海底管道漏磁内检测器可对管道进行超高清检测,确保石油运输的安全性,目前进入推广阶段。不仅如此,这个检测器可根据用户需求定制,拓展到陆地管道、市政管道等领域。

一些理念、模式的创新也为当前经济带来新意。减少线下店铺铺设,用网络场景销售,让电商与服装企业告别竞争走向共赢;拼车、拼饭等分享经济的兴起,让人们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速率来配置海量闲置资源……在这些新亮点的引领下,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加速融合,逐步探索出更宽更广的发展之路。同样,这些创新或将应用到千万产业,激活当前经济“一池春水”,带来脱胎换骨的巨变。

处于深度调整阶段的中国经济,越来越倚重创新来撬动新需求、形成新动力。无论是新科技,还是新模式和新业态,都传递了当前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即从供给侧发力,从结构调整入手,打造动能转换的新引擎。

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看来,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的变革,表面上看是增速的高低变化,实质是结构的深度调整。亟需加快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恰逢其时。正在“萌芽开花”的新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新理念、新思路,正在孕育新变化。传统行业借助新技术释放活力,新兴服务业和新业态也方兴未艾。2016年前两个月,全国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27.2%,网络购物带动快递业务迅猛增长。信息消费成倍增长,1月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同比增长120.9%。

专家认为,新经济从供给侧发力,恰恰说明它并非另起炉灶,而是既包括传统产业的调整升级,又包括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二者并行才能形成“双引擎”,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跃上新台阶。新经济不仅代表新技术、新模式,还是一种新理念,并带来新红利。它有望演变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成功模式,对世界很多国家有重要借鉴意义。

当然,尽管从目前看,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崭露头角的新经济,尚不足以支撑中国经济成功迈过“转方式、调结构”这道坎儿,其发展潜力和影响力仍不可估量。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这些企业今天还是“小个子”,未来就可能产生一些“小巨人”,甚至享誉世界。

发展新经济不仅在短期内帮助去产能、去库存,更重要的是,长远看将推动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以及实现结构优化。“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一批2030年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和工程,大量涉及新经济发展,包括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壮大,智能交通、虚拟现实与互动影视等新兴前沿领域创新和产业化等,足可见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作为新经济代表之一的分享经济呈蓬勃发展之势。有海外机构预计说,到2025年,全球分享经济产值可达2300亿英镑,其中中国被预言有巨大空间。包括分享经济在内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既形成中国经济的新蓝海,又是迈向“双中高”的新引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