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思接千载,倾听圣贤

思接千载,倾听圣贤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时,他正立身于岩前,手持千古佳作,似乎对眼前东逝浩瀚的盱江长吟。然而屈指数出八大家的名字时,会有几人知道,曾子文章的精妙、高超。[老师点评]文章想象丰富,跨越时空,思接千载,与名人心灵相通,体味文学家的情怀;文笔清新优美,文学韵味较浓,显示了作者较好的文学功底。文章似沁人心脾的涓涓细流,流露出作者对曾巩的爱慕,道出曾巩遭受的冷落是暂时的,相信他定能为后人所重新认识、评价。

第二节 思接千载,倾听圣贤

1.游读书

江西南丰一中 丁晨

月如钩,渺擎天,览盱江,东逝水,浪淘尽。

绵绵细雨,洗尽尘封近千年的岩石,点亮山间树叶那一点点新绿。这,没有落霞孤鹜,没有渔舟唱晚,也没有雁阵惊寒。有的,只是“半壁石岩”和“亭前树影”。

我沉醉于这树与叶的迷离,仿佛流游于曾巩那个读书的时代。此时,他正立身于岩前,手持千古佳作,似乎对眼前东逝浩瀚的盱江长吟。盱江懂了,或咆哮,或宁静,或深远。

岩洞是神秘的。苔藓苍翠,那斑驳的岩壁,仍留有他触及的体温,那是他睡过、躺过、坐过的石岩。我不由伸手触摸,似乎余温会延绵传入我体内,让我感触他的世界——对学业的不懈努力,对为人的不阿与刚正。

“岩下书声石上泉,亭前树影江边月”。

是的,虽然那岩上泉眼早已干涸,但依稀的朗朗书声,和着风声,随着江水,穿越了千年,响穷盱江两岸。树摇曳,月影直下,风是依旧的风;而影,却演绎了一场虚实有无和变幻无穷。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然而这并没有多少游客,却也显得幽静了,安宁了!鸟声清脆,婉转动听,似乎是奇幻的人间仙境。

我沉静着,独想这曾经的沧桑,而无暇于其他甚美的景致。于是同墨池一道清澈变得污浊,再由污浊变得清澈。在污浊与清澈之间的轮回,是岩、亭、叶、月、夜的漂泊、流浪……

像他到过的地方,像他经历过的人生。正如这洞岩石扉上,不知那是否留有物是人非的痕迹。四周是美丽的,也却有曾经的那种气氛。而人们更多的,是游山玩水,神情逸志于山水之间。有谁,又曾试过随他,随岩洞神游千年呢?

他留下的墨宝并不多,却仍立于唐宋八大家之列,可见其文笔之精妙。然而屈指数出八大家的名字时,会有几人知道,曾子文章的精妙、高超。我想他是一块待人发现的美玉,有朝一日定能发出炫目的光彩。重现“曾子文章稀世有,水之江汉星之斗”的辉煌。

我很感慨,却那么地无济于事。万物变化自有时,似乎曾巩对我说了什么,我没听到,只见墨池之水,默默地流着,默默地流着……

[老师点评]文章想象丰富,跨越时空,思接千载,与名人心灵相通,体味文学家的情怀;文笔清新优美,文学韵味较浓,显示了作者较好的文学功底。文章似沁人心脾的涓涓细流,流露出作者对曾巩的爱慕,道出曾巩遭受的冷落是暂时的,相信他定能为后人所重新认识、评价。

(发表于《作文与考试》2007.7)

2.情萦读书岩

江西南丰一中高三(8)班 饶医丰

说起南丰,你会想到什么?是情意绵长的清汤,还是回溯千年的傩舞;是惊心动魄的漂流,还是黄金灿灿的橘海?

有人说,南丰是个好地方,是啊,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钟灵毓秀的南丰小城蕴含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它隐藏在声声叫卖的石板老街中,在古老质朴的青砖瓦房中,在弄堂中静坐和玩耍的老人和孩子们中,当然也在人声鼎沸的霓虹中。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南丰人,当然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家乡。幽香四溢的蜜橘使我沉醉不已,软糯香甜的糍粑使我回味无穷,清新淡雅的香茗使我啧啧赞叹,传承千年的傩舞使我敬慕折服……

在我眼中,南丰就像一个小姑娘,和着壮烈的晨曦,溢彩的黄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干净得如同睡梦中的婴儿,被绚烂包围着,单纯也不知危险的来临,不知潜藏的暗礁,一路欢声笑语地幸福着,笑靥如花地一直跑着,跳着,追逐着,一如走过的青春。

作为一个南丰人,不能不了解家乡的文化

从小,似乎就对读书岩有着未了的情节。

小时候,正当咿呀学语之时,就知道读书岩的由来了。当时,唐宋八大家,别的不知道,曾巩是最熟悉的了。当时的我还是个穿着开裆裤,扎着小辫的黄毛小丫头,每当夜幕降临,我便端个大竹椅,拿把大蒲扇,和外婆一起到房顶上数星星,缠着外婆给我讲故事。外婆于是古今中外地神侃起来,讲到曾巩,提起读书岩,她似乎总有讲不完的故事,我知道,这是她的骄傲,也是南丰的骄傲。

大概四五岁时,我拉着外婆,第一次游了读书岩,小时的我惊异于墨池的奇特,倾心于亭台楼阁的美景,半信半疑着米洞的传说,但并未对其中展品加以留心,但还是激动不已,这便是我与心中的读书岩的第一次相遇。

待到上初中时,学到曾巩的《墨池记》,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的语文老师的声音铿锵有力,喜悦中带着自豪,洪亮至极,当然同学们也学得特带劲儿。可是,便是那时,我才了解到这位名人也有许多坎坷,人生历经风霜,这时的我对他更为敬佩。

“半壁石岩千秋胜境,八家遗墨万古勋名”,高二时,老师组织我们再次来到修缮一新的读书岩参观游览。青青翠竹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亭台楼阁中绽放出昔日的风采。我久久伫立于园中,看着满目的苍翠,闻着雨后初霁的幽香,心中泛起莫名的感动。这时同学们集于墨池周围,大声朗诵着:“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日新城……”进门处壁画上的八大家浮雕像仿佛活了。我抬头凝望着天空,苍穹中曾巩的脸依稀可见,他穿着长袍款款走来,满是坚毅的脸上带着笑容,手执长卷朝我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然后背身踱去,回到风雨飘摇的北宋,留下了千古的绝响。

这便是读书岩,我心中的读书岩。

仿古建筑是依山傍水而建,而读书岩傍着的正是盱江水。

有人说:水是灵动的,干净得没有一丝杂质,纯洁得没有一点瑕庇。作为南丰的母亲河,她用她甘甜的河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南丰儿女。岁月流转,盱江静静流淌着,无声无息地流走,我知道这静默的语言,因为那儿流淌着的,是南丰的精魂,是千百年来声声不息,催人奋进的南丰精神,是南丰人的生命。

月下来到盱江畔,月光透过稀稀疏疏的树木斑斑点点地洒在岸边,江风吹打着树枝进入耳畔,忽然间,心儿泛起阵阵涟漪;潮起潮落,心情随着升华浮尘,凝望夜色中的读书岩,心中万千感慨油然而生,一切尘杂烦恼烟消云散。

情长盱江水,梦回读书岩。也许它们并无“大江东去,浪淘尽”的黄州赤壁美得惊心动魄,也许它们并没有“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畔美得清闲雅致,也许千百年前,许多失意士子从它们身边走过,未留下哀怨的诗篇,唯有曾巩对它们情有独钟……

盱江就像一个静默的女子,默默行在南丰小城南方一隅,眼神微重,一如一低头的忧伤;而读书岩便是一个高贵得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巍然立于盱江之畔,带着未完成的使命,审视着新城的热闹与繁华,发出几声悠扬的叹息,然后再继续高贵着,固守着文化的乐土,心灵的阵地,一如过往的时光。

滔滔江水奔腾东去,奏响华美的乐章。生活依然在继续,华灯初上,万家灯火,和着夜郎的叫卖声,迎接又一个新的黎明,也许这就是生活,干净、简单。

闻一多说过:“有谁不爱自己的祖国。我爱祖国,也爱自己的家乡,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阳春三月,橘花飘香,无需言语,只需开一扇窗,橘花香让人沉醉,沉醉,再沉醉……

[老师点评]爱家乡的真挚情感如涓涓细流汩汩而出,读后沁人心脾,为作者的故乡恋情所感动。散文贵在有真情实感,作者很好地把永不忘怀的故乡情结与千古流芳名人文化有机结合,处处洋溢着自豪和喜悦,同时语句化用诗词名句显得精练富有文采,文章多处凸显浓郁地方色彩,实属可贵。

3.高山流水

江西南丰一中高三(3)班 聂强

滚滚长江高唱着东流的水,逝去着千年的涛声。一样的是这不可知的世界,然而却有这样一种声音,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这就是自古以来文人独特的高歌。

“田园将芜兮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在一声声歌声中,陶潜谏着以往,追着来者。短短八十一天的彭泽县令,他却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世道的浑浊。他怀念往昔的田园情怀,“种豆南山下……戴月荷锄归”,那是一种多么富有诗意的生活,想着想着,他看到了高堂上那高悬的“公正廉洁”,不由心生厌恶,感觉陷于污泥中般的肮脏。他为与他们(贪官)为伍而感到耻辱,他必须坚守自己节操,用行动证明自己。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他挂印而去,一路高歌“归去来兮”,好一个陶渊明,好一个千古之声。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逢蒿人。”李白一声长笑,顿感激情满怀,该是现实自己抱负的时候了,于是他来了长安,成为李隆基的御用文人。然而日复一日的宫廷生活,让他感到厌恶,他感到理想的飘然而去,让他感到绝望,他不愿再为李杨的爱情娱乐高歌,于是他放鹿青崖,离长安而去,与青山相对之中,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好一个李白,好一句中华民族的脊梁之声。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国民党残酷的迫害中,在震惊中外的“白色恐怖中”,他并未放弃,继续拿起他的笔,唤醒麻木的群众,为前进的勇士高歌,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鲁迅,中华的自豪。

中国的文人一直坚守着自己,坚守中华民族的脊梁,正因为他们,中华民族才有今天的灿烂与辉煌。他们是高山流水,送来缕缕清音,涤荡着我们的灵魂,涤荡着我们的心灵。

然而,视今日之中国。有些文人不禁为取得巨额利益而写些肮脏之物,什么“裸身卖书”,什么“裸身写书”,他们简直是对文人的亵渎,比之于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他们岂不太可笑,可悲,可叹!

[老师点评]文人的傲骨演绎出无数人格魅力的诗篇,从古至今,无不令世人敬仰,讴歌他们的行为,实质上揭示出薪火相传的原因,我们的民族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有这些圣贤的激励和感召。作者把这些圣贤有机地组织起来,如一粒粒明珠熠熠闪光,炫目多彩。

4.水·人生·成败

江西南丰一中高三(8)班 宋静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是水的雄浑;“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这是水的恬淡;……我想水是聪慧的,它懂得把自己放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意境来塑造华丽的生命。

孤傲的冰川纤尘不染,以挺拔的身躯守护着这极南与极北之地,用高傲的眼神俯视这车水马龙、繁花似锦的世界,眼含鄙夷。似在嘲笑这陷于浮华的世界。殊不知自己执著的“守护”亦是生命的悲哀,永远只能孤单矗立,感受不到春去秋来、鸟语花香的温暖。

人生亦是水与冰的选择,如水的人生闲适充实;如冰的人生冷漠沉重。

顺着历史的长河,无数旷达之士面对失败痛苦,莫不泰然处之。

依稀记得那质朴的茅屋,那五棵迎风摆枝的柳树,如此宁静,如此和谐。对!就是这个地方,这个享誉文坛千余年的陶渊明隐居的地方。在一片宁静、和谐中,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的陶渊明得以重塑生命的辉煌。官场上失意,在生命、在诗中却“意”正兴。谁不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谁不晓“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谁说官场上的摸爬滚打才是成功的人生?谁说衣锦还乡才是人生的华丽?成功的意义深广,而闲适、豁达的人生最是难得的成功。

那个仲秋的日子,上演着王勃的“独角戏”,客居剑南数年,终有了其巅峰之作。如今,赣江畔的孤鹜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如今,仍有游人在阁上徘徊留恋,眺望阁外水云间,哼唱“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谁曾想,主人却是如此执著,试图去敲门,敲人生遗憾的门。只为一个想法,远离逍遥的剑南,踌躇北上,到河南任参军,终因书生之迂惹龙颜大怒,险些丢命。倘若王勃一心为文,也许会穿越又一个巅峰,也许人生会更加精彩。可他如此偏执,去追一个永远追不到的梦,结果只剩孤独溺死。

古人云:建功立业者,多圆融之士;偾事失机者,必执拗之人。今人说:条条大道通罗马。人生可贵在变通,人生可贵在机灵,如水的人生会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老师点评]水的柔性给作者无限的遐想,标题意蕴深远,饱含哲理。水的智慧开启作者人生睿智的抉择,辨证地看待自己的优劣,扬长避短。历史名人生命真谛昭示,让读者直晤哲人心灵世界,开启心智。从知识、文化的积淀中,折射出作者灵动的思绪,显现美妙的文笔。引用诗词映衬文意,既有文学色彩,又有生活实感,给人蕴藉深远之感。以富有个性表现,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用文学家的典型事例论证建功立业者贵在机灵变通。行文诗意盎然,结尾巧妙点题,卒章显志。

5.历史的飞絮

江西南丰一中 廖元鼎

“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这句话是批判一个人是否仁义的重要标准,违反这话的大多数被认为是见风使舵,随风而倒的墙头草。然而时局的盛衰,朝代的更迭非个人所能左右,难道个人就必须成为所属朝代的附庸么?

冯道生于五代十国,历事五朝八姓十一帝。在欧阳修、司马光口中,此人毫无气节可言。八面玲珑、阿谀奉承以求高位、不忠不义。由此冯道也常以小丑的形象出现在关于礼教的故事中。在鄙人看来,欧阳修、司马光这些人实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在四十年间连易五朝,要是他自己会怎么办?殉国么?要人人都如此的话,恐怕找不到人来当官、治国了。冯道在五代中始终身居高位令无所适从的官员们找到了依靠或榜样,起到了无可代替的平衡作用,避免了原来混乱不堪的局势向更加混乱的方向发展。他出使契丹,契丹国君出城迎接,他死后,周世宗给予他高规格的待遇:停止上朝三天。这些恐怕是阿谀不来的。冯道要是死认着礼教,或殉国或隐退,也许一生默默无闻,至多是在司马光、欧阳修等人口中捞个好名声,但为此他得放弃一生的辉煌与对中华所作贡献,值得么?

项羽倒是个执拗的人,或者说是个死脑筋的人。虽然他那长于嗔人的眼睛的确令人佩服,但他那固执、偏激的性格的确不敢恭维。鸿门宴上,项羽主场作战,要刘邦的脑袋如同探囊取物,可他却认为那非君子所为,死要面子,听不进范增半句。而四面楚歌的惨败的祸根便是在此时埋下的。最后血洒乌江,终究未能成就霸业。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赵括熟读兵书却不懂变通,身死人手,损兵四十万,使赵国失去最后抵抗的力量,终为秦人所灭。

马谡自恃才华过人,死用兵法又偏执不听王平劝告,使诸葛亮功亏一篑,自己也身首异处,为后人所笑。

当然,灵活是有原则的,并非恬不知耻的屈膝媚敌,也非离开根本原理的自由发挥。

人是骨头架起来的,而骨头上长的是肉。没有原则的人是一摊肉泥,为世人所鄙夷;而不知变通的人是一具骨架,被卡住就动弹不能。只有在一副坚强的傲骨上具有有弹性的皮肉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是能成大事的人。

[老师点评]本文围绕“固执与变通”的话题正反论证,列举事例丰富典型,大胆亮出自己的观点,不人云亦云,放出自己读史的独到感受,充分论证中心论点,具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此文典型运用了说理深刻中的反批权威的做法。当然,后面两个历史人物反面例子缺乏贯穿作用的议论归纳,显得有点堆砌,总之瑕不掩瑜。

6.呼唤宽容

江西南丰一中 徐高敏

在大海中航行多年的船舶会带有大量的藤壶,藤壶吸附在船体底部,增加了船体的重量,最后威胁到船舶的安全。这类船舶要想摆脱这些藤壶,只需将船停在淡水港,藤壶没有盐水的滋养就会自然脱落,摆脱了重负的船舶,又可以在大海中自由地航行。

船舶摆脱了藤壶才能自由航行,而我们也应该这样。对于以往的过失、错误也要把它们从心底抹去,学会对自己宽容,放下这些思想包袱我们才能轻松上阵。

在现实生活中,太多人总是拿一些以前的过错来惩罚自己,整天生活在自责和悔恨中,重复责问自己:“我怎么会那么傻,怎么会犯下这种错误,我真是太伤心了。”如此之言反反复复折磨自己,这样不仅在当时要为之付出代价,在今后的日子里它仍旧会让你付出更大的精神代价。而在这个时候,你最需要的就是宽容,对自己宽容。古人有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生在世总会犯些错误,如果每一个都要去计较,那人早就受不住,精神崩溃了。

在许多人际交往中,我们依然要学会宽容,宽容别人也就是宽容自己。当下,有一句非常盛行的话: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我们都知道在渊源的中华文化中有一个叫以德报怨的词,而且很多先人也为我们作了典范。蔺相如面对廉颇对自己羞辱,原谅了他,不与之计较,以使廉颇被其大度感动,而有了“负荆请罪”的美谈。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只有人人和睦相处,世界才会更美好,所以,请大家学会宽容吧。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一句很美妙的话:“尘土受到损害却以它的花朵来报答。”自然万物都在向世人展示一个道理:宽容。因此,我们更有理由这么做了。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宽容别人,轻松自己。学会宽容,你才能体味生活的美好。

让我们一起呼唤宽容!

[老师点评]本文论证中心是宽容自己,使自己轻装上阵,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引入话题巧妙,富有启发性;论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谈古论今联想丰富,如涓涓细流注入读者心扉,沁人心脾;使论证不枯燥,文笔细腻如促膝交谈。

7.珍惜年轻

江西南丰一中高二(7)班 包文琦

年轻,意味着生命的蓬勃。

年轻,意味着无限的能量。

年轻,意味着远大的理想。

珍惜年轻,就是把握年轻,抓住年轻,利用年轻,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无不是如此。

16岁的周恩来,就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后来成为伟大的革命家。

爱迪生还不及1米高时就在火车上做实验,最终成为发明家,开创了电气时代。

……

也许有人要说,我又不想当伟人,只想平平凡凡过一生,不用那么珍惜年轻吧!

错,平平凡凡不等于庸庸碌碌。也许平凡的你不想成名成家,只想在某个平凡的岗位发挥自己的能量,但不论怎样平凡,还是需要一定的基础。如老师教学需要丰富的知识,工人做工需要熟练的技巧,这些基础是怎么得来的呢,当然是学习。而有科学资料显示:人在16~28岁时记忆力,逻辑思维,学习能力是最强的了,在这一段时间学到的东西,几乎一生不忘。因此,不论你在多么平凡的岗位,抓住年轻,珍惜年轻,多学知识,打好基础,都是非常重要的。

十六岁的我们,花季正年轻,年轻的生命该怎样度过呢?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一段话:当我们回顾往事的时候,不因碌碌无为而感到羞耻,不为无所事事而感到惭愧。

是的,花季的我们,如果整天浑浑噩噩,虚度年华,那么,等到我们失去年轻时,再后悔,失望,想再得到年轻已是不可能了。

花季的我们,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黄金阶段,性格、品质都在这一时期定形。

花季的我们,正处于学习知识的黄金阶段,以后不论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的知识,大都在这一时期应掌握。

因此,花季的少男少女们,珍惜年轻,把握年轻!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老师点评]作者对年轻的理解渗透了花季的遐思与青春的激昂。本文事例、论据、典型运用灵活,具有较强的说服力;飞扬的思绪跳动着奋发进取的旋律;语言精练,行文活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