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游戏活动实践设计的基本要素

幼儿园游戏活动实践设计的基本要素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游戏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儿童游戏的质量。因此,游戏前教师要考虑空间是否有利于儿童各类游戏的开展。制定游戏活动活动目标是游戏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恰当与否,将对整个活动设计产生决定性影响,包括影响教学活动设计的方向、范围和程度。因此,要使幼儿园游戏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产生良好的效果,就要制定好活动目标。要在游戏活动中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就要提供全面丰富的活动内容。

第三节 幼儿园游戏活动实践设计的基本要素

一、准备游戏的经验,制定游戏活动目标

教师在考虑组织游戏时,必须为儿童做好相应的材料、时间、空间、经验等条件准备。材料准备对儿童游戏有着极大的影响,是教师指导游戏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对材料的提供,将教育意图及教师期望儿童达到的行为,通过材料来展现给儿童。准备游戏材料,也是儿童参与游戏的第一步,这样不仅能更好地满足儿童游戏的愿望,而且能提供锻炼儿童能力的机会,省去了教师花大量时间为儿童制作精美玩具的不必要劳动。

游戏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儿童游戏的质量。儿童只有在充足的时间里,才能去寻找伙伴、选择角色、计划游戏的情节等。如果时间过短,儿童不仅玩不出高品质的游戏,而且会慢慢放弃要玩的游戏内容。

游戏空间的大小、密度及游戏场地的结构特征等,对儿童游戏都会产生影响。因此,游戏前教师要考虑空间是否有利于儿童各类游戏的开展。足够的空间可以使儿童在游戏时玩得尽兴,而狭窄的空间会使儿童产生紧张、压抑的情绪,且容易引起儿童因相互间的碰撞而产生纠纷。

儿童游戏是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儿童只有具备了某种经验,才可能在游戏中表现出来。因此,经验的准备就是要为儿童提供多种途径,丰富和完善儿童的知识经验,并在游戏之前以多种方式来刺激、激活儿童已有的经验,为游戏顺利开展提供保证。这种游戏经验的准备包括已有的经验和预先的经验两个部分。儿童就是通过游戏将已获得的生活经验及简单的知识经验进行实践、尝试,并进行重新的建构以形成新的经验,逐渐学习社会规则并掌握与人交往的技能及行为规范。

制定游戏活动活动目标是游戏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恰当与否,将对整个活动设计产生决定性影响,包括影响教学活动设计的方向、范围和程度。但是长期以来,幼儿园教育中普遍存在只有内容没有目标,或者先选择内容后制定目标的现象,使教育出现了极大的盲目性。因此,要使幼儿园游戏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产生良好的效果,就要制定好活动目标。制定幼儿园活动目标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发展水平。

(二)制定的目标要稍高于幼儿的已有水平,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三)具体的活动目标要与幼儿园的月目标、班级学期目标、幼儿发展水平目标、幼儿教育总目标相一致。要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提出各项目标。

我们以在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将《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的体、智、德、美教育目标转换为:身心健康、习惯良好、独立自信、活泼开朗、喜欢操作、思维活跃、乐于交往、长于表达、爱美求美、兴趣广泛的“四十字”幼儿发展目标。幼儿发展目标立足于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动作技能的全面发展,强调身体与心智并重,兴趣与能力并重,审美与情感并重,个性与社会性并重。首先,这里的游戏活动目标是潜在的。教师的目标不能直接成为对幼儿活动的显性要求,教师将教育意图客体化,即一是将教学目标隐含在为幼儿提供的环境中,二是把教育要求转化为幼儿的需要,通过幼儿与环境的作用,通过幼儿满足需要的主动活动来实现目标。其次,游戏活动目标是弹性的。游戏强调的是个体经验和体验,每个人在与其他人的合作中获得的是各人不同水平上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观察,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二、选择游戏活动的内容

要在游戏活动中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就要提供全面丰富的活动内容。游戏活动内容要蕴含知识经验、技能经验、行为规范经验和情感经验。选择的活动内容要具备直接经验性、开放性、生活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直接经验性特点是指游戏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直接经验,又利于丰富幼儿的直接经验;开放性特点是指游戏活动的内容不仅限于国内、身边,应该更丰富更广泛,可供幼儿自己选择的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兴趣爱好的幼儿的不同需要;生活性特点是指游戏活动活动的内容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与现代生活紧密联系,通过活动帮助幼儿获得生活经验并运用于生活;创新性特点是指游戏活动活动的内容包含着新的信息、新的经验、新的情境、新的情感等等新的因素;综合性特点是指游戏活动活动的内容以经验为结构点,综合各领域、各类型能引起幼儿外部身体活动与内部心智活动的活动内容联系成有机整体。

(一)首先要围绕目标选择游戏活动内容。

(二)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本地区实际情况选择内容。

(三)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选择有针对性的能产生新经验的内容。

(四)选择健康的、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内容。

(五)根据游戏活动类型特点选择游戏活动内容。

三、设计游戏活动的方法

(一)情境交往法:是教师为幼儿创造游戏交往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创设亲、助、乐的人际情境和美、趣、智的活动情境,引发幼儿产生交往愿望,让幼儿结伴参与语言交往、情感交往、行为交往,使幼儿在主动自主的游戏交往活动中获得发展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教师在活动前,将教育目的、内容融入到交往活动的设计中,使幼儿的交往活动中具有教育的目的性和指向性;教师为幼儿的游戏交往活动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条件,给幼儿营造一个宽松的、自主的活动氛围;教师参与游戏交往活动时,注意以朋友、伙伴的身份出现,并将教师的教育意图灵活、有机地通过顺应教育的方式来实现。

(二)尝试成功法: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或任务,通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游戏活动,自己尝试——错误——改正——再尝试——成功,获得成功体验的一种学习方法。

操作要点:聆听,在教师提供环境材料中,通过聆听要求或问题,弄清尝试什么;实践尝试,幼儿带着问题,自己选择方式、材料进行尝试、实践探索活动;体验成功,通过自评、互评或成果展示交流,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主动发现法:是在教师提供的环境材料中,幼儿通过主动的动手、动脑、探索等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产生出猜测、惊讶、困惑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

操作要点:难度适宜,内容的难度应是幼儿探索力所能及的;观察寻找,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发挥幼儿自身的主动性,通过观察、操作、寻找,发现问题,产生猜测、惊讶、探索的心理;解决问题,通过幼儿自主地动手、动脑的探究活动去解决问题。

(四)自主选择法:是在教师创设的可选性游戏活动情境中,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由选择游戏活动的内容、伙伴、材料及活动方式等,使幼儿在活动中强化自我意识,自主能力得到发展。

操作要点:教师设计具有多重教育目标、内容、材料的可选性游戏活动情境,使幼儿能根据需要与兴趣自由选择活动材料和内容;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良好心理环境条件,给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自主的活动氛围,使幼儿能真正成为自己游戏活动的主人。

(五)点拨引导法:是教师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在幼儿活动出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以引导观察、设计讨论等方式,变教师的意图或教育目的为幼儿自己主动、积极的学习活动,教师在顺应教育中出点子、拔思维、引方向、导操作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强调教师在运用此法之前一定要充分观察了解幼儿的现状及需要,确定幼儿是否需要帮助,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注意分析游戏活动内容与幼儿现状,对游戏活动的重点、难点做有计划的点拨。同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动态地给予灵活机动的点拨;注意点拨只是引思路、方向,只是推动和便于幼儿的活动,应避免包办代替。注意点拨的运用有:实验点拨,是教师引导幼儿对游戏活动的观察、现象的分析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拔思维、导操作的能力培养的过程;讨论点拨,教师以设问、反问为手段,组织幼儿自由讨论,引导幼儿能动地学习,从中点拨思维;直观点拨,教师采用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点拨思维,帮助幼儿形成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推动幼儿活动的进程与深入。

(六)情趣体验法:是教师在设计和实施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创设一定的环境氛围,以符合幼儿情趣、需求特点的内容方法,调动幼儿学习的内部动机,使幼儿的学习过程在愉悦的情趣氛围中展开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教师把握好幼儿的年龄特征,结合教学目标的分析,以创造直观形象富有情趣特征的环境氛围,调动幼儿内部学习动机;注意游戏活动内容的选用,使直接作用于幼儿的物质载体富于童趣,使幼儿对学习内容本身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而乐于接受;重视游戏活动方法的运用,使方法具有情趣的愉悦性,如正确地使用幽默的方法和尝试成功法等,使幼儿在愉悦的情趣氛围中展开学习。

(七)有意设疑法:是教师根据幼儿有意注意的特点,在分析重点、难点的基础上,为完成教育目的、任务而在游戏活动活动前或实施过程中有意设置疑问,引导幼儿积极开动脑筋,创造性解疑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教师在对游戏活动重点、难点分析的基础上,在制定计划时,有意设置疑问,提出悬念;在实施计划过程中,以疑问、悬念使幼儿进入疑惑状态,意欲动脑解疑;教师要组织好解疑过程,应允许鼓励幼儿发表不同见解和做法,出现不同解疑的方法,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八)延迟判断法:是教师了解指导幼儿的一种观察判断法。教师在施教过程中,通过一定时间的观察,不急于下结论,尽可能给幼儿留较多的时间、空间去思考、操作、讨论、探究、创造。教师的指导主要通过提供环境材料去实现。

操作要点:教师的指导融入计划及环境材料准备中;在制定实施教育计划的过程中,教师以观察为主,给幼儿游戏活动提供较多的时间、空间;在幼儿自主的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应竭力避免以各种理由干扰或主宰幼儿的活动。

(九)评价学习法:是幼儿通过游戏活动自身的结果或学习活动后的评价、反馈,达到幼儿自主地调整学习或活动方式,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反馈结果,展示活动结果或进行活动后的评价,显示结果的差异,让幼儿充分感知结果差异;分析原因,对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应注意分析过程避免伤害幼儿,以引方向、多鼓励为本;调整学习,根据分析的原因,在教师提供的调整学习或活动方式的机会和条件下,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十)差异教学法:是教师制定并实施符合每个幼儿特点、水平、需要的游戏活动计划,将教学内容作细致的分化,重视对每个幼儿的教学方法、教学切入点、突破点的设计,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提高幼儿的学习成功感和教育的效率感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教师应对每个幼儿有充分的了解;制定游戏活动计划中应注意不同层次水平幼儿的特点、需要,对不同幼儿定以不同层次的目标,重视每个幼儿自身的纵向发展,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有学习的兴趣和成长的信心;重视对教学内容难易差异的分解,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用不同的方法、手段切入教学,缩小每个幼儿的学习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以上方法是相辅相成地综合运用的。

四、游戏活动实施的途径网络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隐性途径是指优化育人的心理环境及优化育人的物质环境。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显性途径(见表6-3):主要从游戏活动的自主程度分为任务定向性游戏活动、自主选择性游戏活动、自由游戏活动。任务定向性游戏活动是一种高结构、主要具有近期目标的、可控因素相对较多的教学活动;自主选择性游戏活动是介于高结构活动与自由游戏活动之间的一种活动,它主要追求的是中期目标,幼儿对游戏活动的选择性相对于任务定向性活动来说要多一些,而可控因素相对少些;自由游戏活动是一种开放性的活动,它主要追求的是远期目标,相对与前两种活动,其可控因素最少,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内容、材料、方式、伙伴等。

表6-3 游戏活动途径网络

img8

【主要结论与应用】

幼儿园游戏活动实践设计应遵循认知性与娱乐性相结合、具体活动与反省抽象相结合、自由选择与全面参与相结合、主体互动等原则,使幼儿园在游戏活动中身心愉悦,丰富经验、加深体验。

根据儿童在游戏活动中主要感官的运用,可以将儿童的学习活动分为观察学习、操作学习、倾听学习;根据游戏的内容,可将儿童的学习活动分为两维学习和三维学习;根据游戏利用的空间,可以将儿童的学习分为室内学习和户外学习;根据游戏过程中儿童学习材料的运用与安排,可以将儿童的学习分为同时学习和继时(或历时)学习;根据游戏过程中儿童与他人的关系,可以将儿童的学习分为交往学习、模仿学习、合作学习、冲突学习。据此我们构建了游戏活动的基本模式,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活动的性质在发生着渐进性的变化,构成了教学活动连续体。在这些游戏化程度不等的教学活动中发生的是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不同程度混合的学习活动。

游戏教学互动模式以主体性发展为核心,游戏活动为重点,兴趣乐学为动力,师生互动为前提,由告诉式教育向探究式教育转变、由认知性教育向交往性教育转变、由抽象化教育向形象化教育转变。游戏教学目标是潜在的、具有弹性的。教师的目标不能直接成为对幼儿活动的显性要求,教师将教育意图客体化,即一是将教学目标隐含在为幼儿提供的环境中,二是把教育要求转化为幼儿的需要,通过幼儿与环境的作用,通过幼儿满足需要的主动活动来实现目标。游戏强调的是个体经验和体验,每个人在与其他人的合作中获得的是各人不同水平上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观察,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游戏教学内容要蕴含知识经验、技能经验、行为规范经验和情感经验。选择的活动内容要具备直接经验性、开放性、生活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游戏教学方法是相辅相成地综合运用的。

【学习评价】

1.幼儿园游戏活动实践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你认为还应遵循什么原则?

2.儿童的学习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教学模式?幼儿园游戏活动是否应该有教学模式?谈谈你的见解。

4.幼儿园游戏活动实践设计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在各要素的选择和制定过程中应遵循怎样的设计理念?

5.影响幼儿园游戏活动设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结合目前幼儿园的实际谈谈这些因素是如何促进或阻碍游戏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的?

【注释】

[1]金生鈜.超越主客体:对师生关系的阐释.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年第1期

[2]李瑾瑜.关于师生关系本质的认识.教育评论.1998年第4期

[3]张博.论儿童的学习方式.学前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

[4]童庆炳主编.现代心理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50页

[5]童庆炳主编.现代心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55、54页

[6]马斯洛.人的潜能与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366页

[7]马斯洛.人的潜能与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366页

[8]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62页

[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7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