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亲亲梦想玩科学

亲亲梦想玩科学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科学教育,是科技兴国的奠基工程,是意义深远的启蒙工程。在实施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悟到科学给幼儿带来的无穷乐趣,科学为幼儿带来的种种益处。1981年11月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常识教育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教育内容。幼儿园逐步形成了幼儿科学教育课程特色。

导论 亲亲梦想玩科学 种种妙想探科学

幼儿科学教育,是科技兴国的奠基工程,是意义深远的启蒙工程。它不仅重视幼儿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更强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面对真实的科学态度及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方法的习得等,旨在实施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使幼儿获得热爱学习、学会学习这种有利于幼儿终生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

我园自1981年起,就致力于幼儿科学教育研究,直至今天,经历了“生物观察——科普启蒙教育——科学游戏教育——科学素质教育”四个阶段。相继开展了“围绕季节变化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开展科学小实验,培养幼儿初步的科学素质”、“幼儿园环保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幼儿园科学教育主题活动的实践与研究”、“幼儿科学教育中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等科学教育研究,并以科研带教研,收获了优秀的成果。在实施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悟到科学给幼儿带来的无穷乐趣,科学为幼儿带来的种种益处。我们的老师始终充满着对幼儿科学教育执著的探究热情,以童趣的幻想、理性的创意,一次次地解读着幼儿科学教育的内涵与真谛,在收获了幼儿科学教育经验的同时,也感悟到了职业的快乐与幸福。

回顾我园三十年科学教育历程,犹如一艘扬帆起航的船,乘着幼教改革的春风,渐行渐远……

●扬帆——生物观察阶段

1981年11月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常识教育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教育内容。我们根据幼儿喜欢动植物的特点,以生物观察为手段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在自然角中,让幼儿亲手养殖小蝌蚪、蚕宝宝、小乌龟等小动物,记录小蝌蚪、蚕宝宝的生长变化过程,观察小乌龟怎样吃东西、喜欢吃什么、怎样过冬;在种植园地里,老师和孩子们共同种植蚕豆、豌豆等植物,让孩子们了解不同的植物有不一样的叶子、开不一样的花、结不一样的果子;观察幼儿园种植的梧桐树、杨柳树、葡萄树、松树等树木一年四季的不同变化,让幼儿初步感知落叶树与常绿树的生长规律,了解不同的落叶树在春天发芽的时间也不同……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幼儿感受动植物的可爱和神奇,学会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事物的细致性和敏锐性;激发幼儿热爱动植物的情感,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爱科学的种子。

img53

蚕宝宝生长变化图

img54

葡萄长出来啦

img55

葡萄发芽图

img56

葡萄叶变黄了

img57

气象观察记录

img58

乌龟和蝌蚪的观察记录

img59

蚕宝宝生长变化图

img60

昼夜长短观察记录

img61

昼夜长短统计图

●起航——科普启蒙教育阶段

img62

春天观察蚕豆花

img63

我找到春天了

1986年以后,我园以“围绕季节变化对幼儿进行科普启蒙教育”为研究课题,在生物观察的基础上,让幼儿全面了解一年四季因季节变化而带来的大自然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春天,我们带孩子们走进大山,一起捉蝴蝶、挖毛笋、看桃花、放风筝,采集各种各样的植物标本;夏天,组织孩子们观察夜晚天空中的星星,观察月相的变化,引导幼儿与家长一起观察记录月相变化的规律;秋天,跟孩子们一起去田野拾稻穗,到公园捡落叶,到菜场观察和收集各种各样丰收的果实;冬天,我们一起做冰灯、打雪仗,观察乌龟和小金鱼是怎样过冬的……我们还在幼儿园的阳台上设立小小气象角,引导幼儿观察记录一年四季天气变化、雨量变化,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关心周围生活的变化及探求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幼儿园逐步形成了幼儿科学教育课程特色。

img64

走进自然

img65

桂花真香

img66

田野里的乐趣

img67

捡落叶

img68

挖番薯

img69

参观水果店

img70

下雪了

img71

去菜场参观啦

img72

冬天堆雪人

●乘风——科学游戏教育阶段

1997年我园参加了教育部和科学技术部“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幼现代科技教育”课题组,成为全国“幼儿现代科技教育”实验基地,参加了“STS(科学、技术、社会)”理论培训,教育理念也随之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认识到幼儿科学教育不仅是让幼儿学习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动手操作和实际运用的能力。于是我们对以往的科学教育实践进行了认真反思,感到存在三方面的不足:一是较多地注重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忽视了科学情感和态度的培养;二是较多地注重科学活动的结果,而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幼儿发现能力、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三是较多地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缺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与应用。

在课题组专家徐子煜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选择了“科技小实验”作为研究对象,以游戏为载体,拓展幼儿身边常见的科学事物和现象作为科技小实验内容,编写了磁性、力、声音、色彩、光、空气、电等八个主题系列,近五十个适合小、中、大班不同年龄段幼儿实践和探索的科学小实验。让幼儿在做做玩玩中初步了解简单的科学原理,培养幼儿主动探索,敢于尝试、善于发现、乐于合作的科学情感和态度,使幼儿在获取科学知识和经验的同时学习技能和方法,感受科学技术的应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好处,从而进一步加深爱科学的情感。

img73

沉浮游戏

img74

称一称

img75

会变的颜色

img76

会响的管子

img77

谁吹得远

img78

谁会导电

img79

友好的小鸭

img80

有趣的鸟蛋

img81

杂技娃娃

●破浪——科学素质教育阶段

img82

珠珠跳水

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以来,我们在幼儿科学教育新理念的引领下,更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努力培养并提高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及自然环境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的能力。我们以“小问号”、“小巧手”、“小博士”为培养目标,努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让幼儿在尝试探索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把科学教育与生活进一步相联系,让孩子们感受到科学的神奇和有趣,了解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1.构建科学主题实施素质教育

我们开展了“科学主题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特点,依据主题确定和生成的原则,从幼儿感兴趣的身边事物与现象入手,以教育的启蒙性、科学性、适宜性、有序性为原则,并以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与杜威的“做中学”的情景教育观为理论依据,搜集、创编了与幼儿生活有关的自然现象和事物作为主题活动的中心脉络,并结合季节特征形成了以下科学教育的主题,全面实施幼儿科学素质教育。

第一学期

img83

第二学期

img84

主题活动的内容建构努力达到幼儿社会情感、认知和能力等诸方面发展的目标;结合幼儿的生活和原有经验,以幼儿兴趣为基点,营造与主题相适应的科学教育环境氛围,创设主题墙饰、建立主题区域活动、开展亲子科学游戏等,鼓励和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与实践,允许幼儿尝试错误,大胆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幼儿在科学教育主题活动中,科学素养得以提升。

例如:科学主题活动“多变的纸”。

img85

img86

img87

在主题活动中,为了丰富幼儿相关经验,培养幼儿主动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特别重视环境对科学主题活动的作用。我们将环境融入主题,分别设置展览区、小问号区、小巧手区、小博士区等。在展览区有各种各样的纸制品:不同的纸箱、纸袋、图书、杂志、报纸、纸巾、台历、挂历、食品包装纸、广告纸等;在小问号栏中,呈现着孩子们的问题:纸是怎么造出来的?纸有什么用?为什么有的纸厚、有的纸薄?有的纸渗水、有的却不渗水?宣纸是怎么造出来的?纸是木头造出来的吗?……在巧手栏中,有幼儿利用纸制作的各种作品:纸球、纸棒、纸折的小动物,用彩色纸做的彩链、窗花,用广告纸做的菊花等;在小博士栏中,有关于纸的小知识、图片,如造纸的过程、纸的发展、蔡伦的介绍等。

在主题开展过程中,我们还鼓励幼儿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多渠道收集有关纸的信息和资料,如借助网络、查阅图书、购买或收集各种纸制品等,通过与同伴交流、分享获得关于纸的多种经验。

img88

修补图书(大班活动)

img89

有趣的纸泥(大班活动)

img90

玩纸桥(大班科学活动)

img91

各种各样的纸(中班活动)

img92

各种各样的纸制品(中班活动)

img93

巧手栏:纸工DIY

img94

纸船开来了(小班活动)

img95

报纸变变变(中班活动)

img96

睡莲花开(中班活动)

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融合五大领域,拓展科学教育的途径与方式,使科学主题教育的内容、策略更加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凸显以科学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培养目标。

2.激发问题意识深化素质教育

2005年以来,为了进一步深化幼儿科学素质教育,我们认真分析现有教育方法和教学策略中存在的不足,如孩子们习惯在老师的安排下动手,较少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缺乏自主学习精神等等。究其原因,我们的科学教育尚缺少对幼儿问题意识的培养与呵护。

幼儿问题意识是幼儿对未知事物的属性、发生机制和发展过程,在意识层面上产生“是什么”的探新意识,“为什么”的探究意识,“是怎样”的探查意识。表现为:在认知活动中,遇到难以理解的现象或难以处理的问题时所产生的疑惑或怀疑心态。其典型的行为表现是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并喜欢探究其机理。它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然而,由于成人教育理念的缺乏,使得这种宝贵的问题意识受到抑制。那么,怎样维系和发展幼儿的问题意识?

我们认为,幼儿科学教育是激发幼儿问题意识的有效工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幼儿科学教育的灵魂,幼儿科学教育和问题意识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因此,我们以幼儿科学教育为载体,开展系统的问题意识培养,以“小问号、小巧手、小博士”作为幼儿学科学的手段:小问号以“问问”的形象出现,代表“想问敢问、喜问会问”;小巧手以“巧巧”的形象出现,代表“喜欢动手、乐意尝试”;小博士以“小博”的形象出现,代表着“善于交流、敢于质疑、乐于解答”。

我们通过这样的途径,让幼儿从小养成爱提问题、敢提问题和会提问题的习惯,并深化幼儿科学教育,探索出一些有效培养幼儿问题意识的教学策略,完善与推进我们的园本课程建设。

img97

在当前我国的教育背景下,集体教学还是幼儿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将幼儿问题意识培养的探索途径主要放在集体教学的阵地上,在有限的集体教学时间内,有效地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依据问题意识的酝酿、发生、发展具有相对的阶段性特征,我们考虑在教学活动的实施前、实施中以及实施后的延伸阶段,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并在实践中按照问题——对策的思路尝试建构三个活动阶段的操作性教学策略,以使我们的教学活动能真正促进幼儿问题意识的养成,使幼儿真正有问题想问,而且乐问和善问。

(1)活动实施前的准备启动策略

A.以幼儿兴趣为导向的活动内容选择策略

综观目前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方面,涉及自然现象、人体奥秘、宇宙天体、现代科技等诸多领域。哪些内容才适合引发幼儿的问题意识?

我们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对世界充满着好奇,渴望探究、了解生活中无数的科学未知,但由于年龄小、能力弱,这就决定了科学教育必须从他们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入手,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浅显的,贴近“最近发展区”的、能引起其认知冲突的科学活动内容。

我们在原有科学教育主题内容的基础上,经过再次分析、挖掘,研究幼儿的生活,了解他们的需求,努力从幼儿感兴趣的自然现象和身边事物入手,拟定了一部分适合激发幼儿问题意识的教育内容,使幼儿在亲身体验和感悟中,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激发问题意识的教学内容

img98

img99

B.以幼儿视角为起点展开的教材分析策略

科学教育的教材往往涵盖的范围较大,自然界中的风、雨、雷、雪、电或旋转、沉浮等科学现象既可以在幼儿阶段进行启蒙教育,也可以在中小学阶段继续深入科学教育。但每个阶段的教学要求、认知难度是不同的,如何根据幼儿心智发展的特点和学习规律,找到教材和幼儿发展之间的契合点,是教材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分析教材和幼儿发展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选择教材所蕴涵的适宜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他们观察外部世界的特殊视角,针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找到能够引发幼儿认知冲突的突破口,为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做好铺垫。

如:对主题内容“神奇的风”的教学。老师们在教研活动中集体分析,认为每个年龄段的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感受都是不同的,他们的经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他们的认知需求是不同的。根据风和幼儿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我们选择了不同的教学活动。

小班幼儿用具体实物感受风的存在,开展教学活动《小风车转转转》,借助“小风车”这一玩具让幼儿发现是谁让风车转起来的。教学目标为:1.初步感知风能让风车转动的现象。2.探索让风车转得快或慢的方法。3.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中班幼儿重在梳理生活中关于风的经验,并对此提出自己的问题,我们开展的教学活动是《风来过啦》。教学目标为:1.能够用各种感官感受到风的存在。2.初步了解风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3.乐意提出关于风的问题。

大班的活动定位为“发现——提出——解决”风的问题上,师生选择大家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集体活动《神奇的风》,探究风的形成及风的大小与空气流动快慢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为:1.对风产生探究的兴趣。2.在操作实验中发现风的形成及风的大小与空气流动的快慢之间的关系。3.大胆提问并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C.以幼儿认知方式为准则的材料选择策略

材料是幼儿进行自主探索、生成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极其重要的载体。但很多老师会认为,只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以操作、适于摆弄的材料就大功告成了,以至于出现孩子们“为操作而操作”的现象,没有真正挖掘材料在科学活动中的价值。

我们认为要考虑材料的结构和层次,来引发幼儿对结果与材料之间的质疑。而且,不同的材料使幼儿在操作中的自由度更大,能为孩子提供更多发现问题的机会,尤其能为不同层次的孩子提供更多生成问题、发现问题的契机。

在研究中,我们尝试在每个科学活动开展之前,从材料的结构和层次两方面来挖掘材料中蕴涵的生成问题、提出问题的因素。为小班幼儿提供材料时,我们从材料的外显特征及材质入手,改变其色彩、形状,引导幼儿在操作中产生疑问;在为中、大班幼儿提供材料时,我们着重考虑材料的多样性、层次性,根据幼儿的探究进程提供难度不一、结构不同的材料,促使幼儿在与材料的多次对话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幼儿的提问呈现螺旋上升的发展。

(2)活动实施中的催化提升策略建构

A.童话吸引、情境贯穿的问题隐含策略

童话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童话中的可爱的角色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紧张生动的情节则牵引着孩子的注意力,它是娱乐也是学习。我们可以运用童话中的角色或情节,将科学教育的内容与之相结合,并结合问题,创设自然、生动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大班科学活动《乌鸦喝水》中,我们根据大班幼儿还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以故事《乌鸦喝水》为外部线索:一只乌鸦口渴,找到了一瓶装有大半瓶水的瓶子,将小石头放入瓶中使水位上升,很快喝到了水。又有一次,小乌鸦外出时也口渴了,居然好运气地又找到一瓶水,可瓶子里只装有小半瓶水,小乌鸦会想什么办法喝到水呢?……故事情节简单却富有悬念,在悬念中蕴涵了适合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元素。同时,运用多媒体画面的辅助教学手段,视听结合,形象生动,紧紧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兴趣盎然地投入到科学探究中。这种童话情境与科学融合的活动方式,使幼儿科学活动更加活泼灵动,充分激发了幼儿探究问题的热情,提高了科学活动的有效性。

类似的活动还有中班科学活动《神奇的镜子》,运用《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童话,结合镜子反射成像的科学原理探究问题;中班科学活动《变色鸟》,运用了小鸟变色的童话,融合了三原色混合后变色的科学问题;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萝卜》,同样也设置情境,让孩子们发现萝卜种类、颜色等问题,这样的活动受到了孩子的欢迎。

B.游戏为载体、寓教于戏的问题引发策略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往往蕴涵着一个知识点或科学原理,当它以一种比较单一枯燥的形式出现时,会让幼儿觉得索然无味。如何找到一种适合幼儿心智发展的活动形式来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探究的兴趣和提问的意识呢?游戏是最适合幼儿自我表达和表现的活动形式,它能反映儿童世界的思维,充满着愉悦和快乐,能够激发幼儿参与的热情和兴趣。它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同样能在科学原理和幼儿需要之间构建起一座桥梁,让孩子感受到科学就在他们身边并充满趣味。

我们尝试运用游戏活动的激趣策略:根据不同年龄班幼儿的特点和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游戏形式。如小班幼儿年龄小,拟人化的思维特点更容易使他们投入到情景中,我们创设了较多的通过情景游戏,“沉浮”活动中创设“珠珠跳水比赛”的情景,“有趣的颜色”活动中创设“颜色宝宝找朋友”的情景等,吸引幼儿融入游戏。中大班幼儿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观察、推理能力也逐渐增强,喜欢参与竞赛游戏,能够发现事物之间的细微变化,因此我们较多地运用了竞猜游戏、类比游戏、魔术表演等,使幼儿在恰当的游戏激励下,亲身体验和感悟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

寓教于戏的游戏活动

img100

C.因势利导、积极扶持的问题催化策略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经常会出现从自身需求出发的疑问,有时是自言自语,有时会向同伴或成人询问。我们把孩子的这种提问定义为“需求询问”。作为教师,怎样扶持幼儿的这种需求询问,使他们这种朦胧的问题疑团催化为有意识的、明确的、明朗化的问题意识发展呢?

我们在研究之初就开始运用这种策略。随着研究的深入,需求询问的支持催化策略也逐渐成熟。我们发现对中班第二学期以后的幼儿比较适宜,特别在大班,能更有效地引发幼儿的提问。在科学操作中,教师及时发现幼儿的提问需求,创设专门的提问环节,以明确的语言、宽松的氛围鼓励幼儿大胆提问:“看到这个,你有什么想问的?”“现在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吗?”等。随着探究轨迹的不断加深,教师引导幼儿不断将不成形的疑团生成更多明确的问题实体,并在共同的探究中来尝试解决问题。

D.多向对话、智慧共享的问题提升策略

集体教学活动面对的是全体幼儿,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体现它的优势?我们应发挥学习共同体的相互作用,即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同伴的多向互动,以达到智慧共享的目的。我们努力创设平等的对话氛围,使教师与幼儿都有权利和机会提出自己的问题,从幼儿的对话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使个别幼儿的问题成为全班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以这些问题为起点展开讨论,生成更高层次的问题,让全体幼儿共享这些来自幼儿自身的“草根智慧”。教师作为学习的共同体成员,也可因势利导地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引领幼儿进行深入的探究,实现思维的撞击,使“对话”成为探究与创新的过程,交流合作与体验成功的过程。

我们还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选择不同的对话方式。小班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能力相对较弱,在对话过程中,需要教师主动地与其交流;中大班幼儿的语言和合作能力逐步增强,教师需要为他们创设充足的对话与交流的机会,在有疑问时可以安排小组讨论,鼓励同伴之间交流自己的发现,鼓励他们在已有问题的基础上生成更高层次的问题。另外,我们还重视对话时机的把握。在诱导、辩论、发散中启发思维,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问题。在此基础上,幼儿还得到了来自同伴或教师的启示和帮助,提升了自己的经验。

E.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问题展示策略

科学活动往往需要幼儿通过操作和探究来发现其中的问题。而由于能力水平的限制,幼儿在操作后很难将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特别是一些问题性的结果(即以更高层次的新问题为探究结果的),以较为概括的方式加以表达。我们认为图表是很好的载体。它形象、清晰、简洁,非常符合幼儿形象思维占主导的思维特点,能够让幼儿在图表的对比和暗示下,观察到事物是怎么变化的,从而产生新的高层次问题。

我们尝试运用不同心智发展水平的幼儿能够读懂的图表,把幼儿的预测推理和验证结果做一对比。从二者的差异中提出新的问题:为什么事先想的和做了以后看到的不一样?以此引发幼儿的思考,使幼儿自主生成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

在小班科学活动中,经常采用形象化的图画作为表格背景并进行集体记录。如“有趣的萝卜”,整个萝卜图案就是表格,表格中分为“预先猜测”和“观察验证”两部分,用事先剪好的彩色图片代表孩子们猜测的和观察到的萝卜的颜色。这种既形象又简明的图表能很好地帮助小班孩子记住先前的预测,并与实际观察加以对比,从而产生问题。类似的图表还有“好吃的糖”、“大苹果”等。到了大班,则常采用统计表格式的图表和独立记录的方法,如“有趣的弯管”、“谁会导电”、“神奇的纸桥”等。中班幼儿的学习能力介于两者之间,我们就根据活动需要,采用形象图画或统计表格,灵活地运用集体记录或个别记录的方法,如“小猴翻跟斗”用的是集体记录的统计表格、“有趣的滚动”、“神奇的镜子”用的是独立记录的形象图表。

(3)活动实施后的固化拓展策略建构

A.创设“三小”专栏,固化成长脚印的问题意识巩固策略

在一个有趣的探索活动中,幼儿常常能提出很多问题。但这种问题意识的属性是流体性质,不稳定。所以往往时隔不久,他们中的多数又将之忘得一干二净。

我们根据孩子在科学活动中的表现,对爱提问题、活动兴趣浓厚、探索欲望强烈的幼儿给予“小问号”、“小巧手”、“小博士”的称号。将幼儿在活动中的提问情况,详细如实地记录下来,进行分析和归类,展示在班级的“小问号”、“小巧手”、“小博士”栏中予以固化保持。

img101

小问号栏

img102

小博士栏

img103

小巧手栏

B.承上启下,延伸拓展的问题意识发展策略

一个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探究活动就此终止。活动后幼儿还可以围绕活动主题进行拓展性的研究,进一步发展他们的问题意识。我们可以把学习探索的材料放在科学区角中,幼儿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地继续观察探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把有限的集体教学延伸到了自由活动中,教师可以因材施教地进行个性化的指导,更加符合幼儿的个体需求。

经三年的实证研究,我们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通过经验总结和理论归纳,逐步形成了一个由三个阶段九个模块组成的幼儿问题意识培养教学策略序列,每个阶段的操作性教学策略视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单独使用,也可联合使用。

img104

幼儿园的实践证明,合理地在科学教育中运用上述教学策略,不仅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对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起到了显著的成效。

在我国幼儿科学教育发展的背景下,我园历经三十年的幼儿科学教育实践与研究,从最初的设想,到慢慢起步,经过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也遭遇过瓶颈期,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不断积累,收获着每一次课题研究带来的理念冲击与实践跟进。我们把各个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构建了幼儿园科学教育园本课程。

幼儿科学教育课程目标设置

img105

img106

例如:2009学年我们开展了主题为“我探索我快乐我成长”的科技节,活动安排如下:

幼儿科学教育课程内容设置

img107

img108

海报

img109

蒋爷爷和我一起做科学实验

img110

蒋爷爷科学吧里的有趣活动

img111

看,我们的科技小制作

img112

看,我们的科技小制作

img113

科技节的环境

img114

科技节开幕啦

在科学教育课程目标的引领下,依据科学教育的学科特点和幼儿阶段的心智发展特点,我们选取了能典型地反映幼儿科学素养的八项指标,即自信、好奇、尝试、发现、求异、表达、认知、合作等作为评价标准。幼儿经过三年的科学教育课程学习后,科学素养得以提升。

幼儿科学素质八项指标的评估标准

img115

img116

把科学课程落实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项活动中,落实在幼儿自主观察、交流等一日生活中,并努力验证科学教育课题研究的每一种策略、每一个内容。在注重科学集体活动、发挥集体教学优势的同时,还注重幼儿的科学小游戏、小实验、科学区域活动、自然观察等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使幼儿科学教育更符合孩子的发展特点和需求,更为合理、更为有效;在注重正规科学活动的同时,还强调偶发性活动、日常活动中蕴涵的科学教育价值,使幼儿在显性与隐性的课程中,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发现科学、探索科学。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幼儿科学教育要突出“以兴趣为先导”、“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让幼儿有兴趣地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从已有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推测;为证实推测而设计实验或进行观察;收集和整理数据;得出结论和进行交流;提出新的问题……在实践这种理念的基础上,我们把握新一轮研究的角度,力求使研究更为深入,使园本课程朝着健康、成熟的方向发展。

2010年6月,我们确定了课题“让‘小小智慧本’成为幼儿科学探究的助推器”,研究在科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在自然观察中、在科学游戏中,怎样运用记录促进幼儿的科学探究质量,让记录不仅伴随幼儿探究过程的主要阶段,为他们依据事实进行思考和得出解释提供有力的支持,还希望通过记录,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同时培养他们面向真实、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与精神,从而建立初步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孩子在学习中,只有产生一种迫切探究新知的欲望,他们的创造能力才能得以发挥,他们才有一种不断向前推进的学习动力。在今后的科学教育中,我们将通过多种途径,更好地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发展幼儿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求异创新的思维品质,培养幼儿主动尝试的探究精神、合作学习的良好态度,积累有益的科学经验,体验科学的神奇,享受科学的乐趣。

让每个孩子都亲亲梦想玩科学,种种妙想探科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