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先亲亲而后仁民爱物

先亲亲而后仁民爱物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事实诚然,然不可言并当言先后。予思吾儒家之说,乃是以利己主义为基础,如“天地之道造端乎夫妇”之言,“先修身而后平天下”,“先亲亲而后仁民爱物”可以见之。君子热爱亲人,进而施仁德于百姓;施仁德于百姓,进而爱惜万物。本章主要讲君子对于爱的三个层次,即“亲亲”“仁民”“爱物”。孟子认为君子是以仁的思想指导自己的一切行动。做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对父母要尽孝道的爱心,亲属的关系是亲爱。

(引用之六十)

据《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志》记载,杨昌济在1917年下半年至1918年上半年讲授修身课时,曾以德国哲学家、伦理学家泡尔生(1846—1908年)的著作《伦理学原理》为教材。

学生毛泽东在听课和阅读该书的过程中做了大量批注,这些批注的内容,有的是提要,有的是表示赞成或否定的态度,而大量的则是结合书中有关论述发挥自己的见解。

《伦理学原理》第一章《善恶正鹄论与形式论之见解》第六节《略论利己主义》。在这一节,泡尔生写道:

“吾人意识之中,小己之刺激、与社会之刺激,利己之感情、与利他之感情,常杂然而并存。故人者,非能离群而索居者也,必列于全社会之一体,而后可以生存,此生物学界昭著之事实也。生物学界客观之事例,发现于心理学之主观界,而为意志及感情之构造。不观动物乎,其自存之冲动,固已与保存种族之冲动并存矣。”

毛泽东读书至此,感慨良多,写下长批。其中写道:

此事实诚然,然不可言并当言先后。动物固以自存之冲动为先,以保存种族之冲动为后,动物在其幼时无所谓保存种族之冲动也。嗟乎!吾于此有深感焉,即世借利他之名而行其利己之实者之多是也。真者,善也;伪者,恶也,实行利己主义者,念虽小犹真也,借利他之名而行利己之实者,则大伪也。由利己而放开之至于利人类之大己,利生类之大己,利宇宙之大己,系由小真而大真,人类智力进步可得达到也。人己并举则次序不明,易致假利他之名而行利己之实,无由而达到最大之利己也。予思吾儒家之说,乃是以利己主义为基础,如“天地之道造端乎夫妇”之言,“先修身而后平天下”,“先亲亲而后仁民爱物”可以见之。(《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143—144页)

在学生时代的毛泽东看来,儒家学说是以利己主义为基础的。他在上述这段批语中,例举了儒家经典中的三句话,用来说明他的这一观点。其中“天地之道造端乎夫妇”句,语见《礼记·中庸》;“先修身而后平天下”,语见《大学》。

“先亲亲而后仁民爱物”,语见《孟子·尽心上》第四十五章: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我们重点分析孟子这句话。

孟子说的大意是:君子对于万物爱护它,但不必以仁德之心对它;对于百姓,施仁给他而不必亲爱他。君子热爱亲人,进而施仁德于百姓;施仁德于百姓,进而爱惜万物。

本章主要讲君子对于爱的三个层次,即“亲亲”“仁民”“爱物”。孟子认为君子是以仁的思想指导自己的一切行动。做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对父母要尽孝道的爱心,

对民众要仁爱,即以仁爱之心爱护民众,对万物要爱惜。

亲属的关系是亲爱。对于亲属,也有远近亲疏的差别。这是儒家爱有差等的思想。推己及人,推人及物,热爱人的生命,也要爱惜万物的生命。这种仁爱的博大胸怀,表现出儒家一种泛爱思想。泛爱万物,这是生态伦理学的朴素的表述。这也反映了关于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的认识,这是儒家传统思想对于保护自然环境的一个理论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