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环节与教学流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环节与教学流程之间的关系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完美的课堂教学结构,合理布局,动静疏密,张弛浓淡的安排课堂教学,会使课堂教学充满强烈的和谐节奏美。下面从三方面就教学结构安排技巧予以介绍。课堂教学结构的起承转合,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伊始、过渡和结束的组织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安排要有张有弛,要具有跌宕起伏的课堂态势。要在低谷中细步缓行,在紧张以后要有松弛,兴奋以后要抑制,教师在设计教案、安排课堂结构时一定要把握转换规律,一张一弛,张弛有法。

二、教学结构的安排技巧

美的课堂教学结构,合理布局,动静疏密,张弛浓淡的安排课堂教学,会使课堂教学充满强烈的和谐节奏美。它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还能让学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美的享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优美和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消化、吸收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它能够优化教学艺术,增强教学美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从三方面就教学结构安排技巧予以介绍。

(一)课堂教学结构的起承转合

课堂教学结构的起承转合,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伊始、过渡和结束的组织安排。起,课的开起开端,即课的导入;承,课的上下衔接,即教学的过渡;合,课的收尾结束,即课的收束。课堂教学结构的起承转合,是课堂教学结构的最基本的形式,在备课时必须认真设计组织安排好,只有这样才能优化教学结构,收到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一堂课的开始,要敲响开场锣,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起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好的导入使学生精神振奋,兴趣盎然地进行新课学习,三两分钟的导入,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和效果。导入千篇一律,公式套用,缺乏变化的教法是激不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新课导入设计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因人因课而异。可以开宗明义,单刀直入,采用直观导入、审题导入的方式导入新课;可以瞻前顾后,复习知识,采用联系导入、提问导入的方式导入新课;可以设问悬疑、出奇制胜,采用悬念导入、故事导入等等。总之,我们要根据导入的原则与要求、导入的基本形式、导入的有关知识,灵活运用各种导入方法,设计好课堂结构的开端。要三两分钟,三言两语,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一下子抓住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为上好一堂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精彩的演出,必须有好戏压轴。一堂好课善始还需善终,有好的导入还要有好的收束。精美的收束能够探微见源,画龙点睛,锦上添花,是一种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高度统一的教学艺术。课堂收束不能千课一面,一定要精心设计好。要么归纳特点,进一步强化理解,采用归纳式收束、故事式收束;要么比较异同,使模糊迷离的地方豁然开朗,采用比较式收束、表演式收束;要么画龙点睛,刨根寻源,起到强化巩固的作用,采用照应式收束、欣赏式收束;要么升化点染,首尾呼应,前后贯通,采用延伸式收束、游戏式收束;要么悬念不绝,“言无尽而意无穷”,采用抒情式收束、故事式收束等等。总之,我们应按照收束的基本原则与要求,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形式,遵循收束的基本规律,灵活运用各种收束形式设计好课堂收束,使得首尾照应,浑然一体。做到统观全局,照顾整体,具有一个完善的结局。做到水到渠成,自然作结,主题明确,不拖泥带水,帮助学生梳理归纳,总结重点,加深记忆,巩固知识。

教学如同写文章一样,仍要讲究承上启下,前后衔接。有好的开头结尾,还要讲究精妙的过渡。教学过渡要严密巧妙,前铺后垫,自然过渡。好的教学过渡使得教学结构清晰,环环紧扣,浑然一体,就能充分发挥教学的整体效应。教学过渡要顺畅自然,对整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各个部分的组织安排要统筹兼顾,衔接有序,和谐统一,对起承转合的每个细节都要精心设计,缜密思考。要么前瞻后顾,遥相呼应,采用导向式过渡、照应式过渡;要么联系勾连,环环相扣,采用联系式过渡、逻辑式过渡;要么高密度过后的轻松调节,启承转接,采用游戏式过渡、唱歌式过渡;要么由学习新知到运用知识,练习与巩固,则采用迁移式过渡、具象式过渡等等。总之,要根据教学过渡的基本原则与要求,遵循过渡的基本规律,灵活运用过渡的各种方法,设计好课堂教学过渡。要三五几句话,就能承上启下,自然过渡,使得整堂课的结构严密浑然一体,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课堂教学结构的动静交错

课堂教学,每节课都是一个整体,教师备课安排教学结构时,要有一个整体布局。要做到有动有静,动静交错,变化有致;有张有弛,张弛交错,跌宕起伏。

动,指教学中学生情绪饱满,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热烈讨论,积极发言,思维活跃,课堂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气势。静,指教学活动中,学生集中注意力,思维专注,情绪稳定,使学生在庄重课堂气氛中相对静态地聆听、思考和回味。

课堂结构安排应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交替,动静结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科学安排教学程序。比如语文阅读课,可以在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过程中,有时指导学生高声朗读;有时引导学生静思揣摩;有时引导学生默读领会;有时引导学生热烈讨论,激烈争论;有时诱导学生质疑问难,启迪解惑。在这种布局和谐、节奏明快的交替过程中,学生的情绪有起有伏,有波有澜,使学生始终保持思维活动的持续性和情绪的兴奋性,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中,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结构安排要有张有弛,要具有跌宕起伏的课堂态势。重点与难点、高潮与低谷,要有详有略,错落有致。每节课重点、高潮,要运用各种技巧安排大密度、高度集中紧张的教学大环节。要么课堂讨论,各抒己见,据理力争,针锋相对;要么质疑提问,条分缕析,静思细虑,启迪明智;要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音像毕具,紧紧地扣住学生的心弦,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强化巩固。重点和高潮,是一堂课触动学生兴奋点的高峰,没有高潮的课堂教学,就会使课堂平淡无奇,淡而无味。但一堂课之内不得安排太多的高潮,只能出现一两次,都是重点就不是重点,都是高潮就没有高潮。重点之后,应安排的是非重点的教学环节,高潮之后应转入低谷的教学结构。要在低谷中细步缓行,在紧张以后要有松弛,兴奋以后要抑制,教师在设计教案、安排课堂结构时一定要把握转换规律,一张一弛,张弛有法。

(三)课堂教学结构的疏密相间

课堂结构的节奏安排要做到疏密相间,缓急结合。舒缓,能使学生产生轻松愉快之情;密急,能使学生在急促中产生紧迫之感。舒缓与密急相间的教学节奏,在一堂课中要不断交替使用。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难易度和学生的接受程度,不断变化,不断调控,促使学生保持积极饱满的精神状态,在理想的学习境界中,愉快、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课堂教学节奏始终是舒缓轻松,平铺直叙,无波无浪;或始终是密急紧张,高峰跌宕,惊涛骇浪,都会抑制学生神经。要么使学生索然无味,恹恹欲睡;要么让学生紧张过度,疲顿不堪。心理学研究认为,单调信号的刺激会压抑学生的神经,而中学生无意注意仍占一定地位,他们的认知节奏与生理节奏像潮涨潮落一样呈波浪式状态,其注意力在一定时间内会转移和松弛。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规律,把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以曲线式的节奏推进课堂教学,以疏密缓急相间的节奏安排课堂教学,不断设计出课堂教学的若干“浪峰”和“波谷”,使教学空间呈现出波浪起伏变化的态势。因此,在密急节奏之后,应安排短时间舒缓状态的教学节奏,使课堂气氛由密到疏,使学生在由急到缓的状态中,冷静思索问题,在思维的驿站,停顿回味,加深理解,使知识条理化和清晰化。设计课堂结构的“浪峰”,即教学的高潮处,教师要善于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思维,在高密度、高强度的紧张训练中,实现和完成教学目标。

设计课堂教学结构的“波谷”,即教学的间歇处,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短暂的舒缓,使他们吸收知识,迁移应用,安排好练习的时间。为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发展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在重点和非重点主次的关系比例上,做出适当安排,力戒过分的舒缓和密急,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参照“黄金律”原则来安排教学结构。

教学的重点,要反复强调,深入剖析,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加深印象。一般讲,知识越新越理性,难度越大,舒缓的节奏次数就越应增多。一堂课教学的难点,教学节奏要缓慢舒平,讲述不厌其烦,使学生回味咀嚼领悟。非重点部分,则要惜言如金,不可多一句,只要了解知识概要即可。只有教学内容安排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教学结构节奏的疏密相间,缓急交错,学生才会在知识的海洋中,时而扬帆鼓浪,激流奋进;时而舒缓泛舟,徜徉忘返。只有这样,课堂教学结构才能呈现出五彩缤纷,摇曳多姿,变化无穷的节奏美。

总之,课堂教学结构安排,是教师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知识智能的综合运用,我们每一堂课都应精心设计,使其每一堂课都有一个完美的艺术教学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