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苏轼“杨花词”歇拍的句读

关于苏轼“杨花词”歇拍的句读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万树认为,苏轼“杨花词”与辛弃疾《水龙吟》歇拍句式完全相同。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理由:苏轼“杨花词”是一首次韵词。对读章词,两首“杨花词”韵脚、句式理应一致。而苏轼“杨花词”韵脚、句式理应与章词歇拍一致,所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这种句读形式在意义上和词律上固然可以成立,但从“次韵词”这一角度看,在形式上依旧是要排除的。

关于苏轼“杨花词”歇拍的句读

被称为“笔墨入化,有神无迹”(黄苏《蓼园词选》)的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下称“杨花词”)歇拍之断句,时下权威注释本有两种形式(数字表示字数):

1.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3、4、6)

2.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3、6、4)

采用前一种句读形式的,有唐圭璋《唐宋词简释》、王力《古代汉语》、江苏古籍版《唐宋词鉴赏辞典》等(唐、王在“来”字后不点断,实则相同),采用第二种句读形式的,有胡云翼《宋词选》、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上海辞书版《唐宋词鉴赏辞典》等。两种看法势均力敌,不分轩轾。

其实,还有第三种句读形式,尽管十分不为选家重视:

3.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5、4、4)

笔者认为,这三种句读形式在意义上无正误之分。第三种句读形式为时下各种注本所不取,见于清代万树《词律》。该书之卷十六引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后结‘倩何人’,五字句,‘红巾’,四字句,‘揾英雄泪’,四字句,此一定铁板矣。东坡云:‘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句法本同。”万树认为,苏轼“杨花词”与辛弃疾《水龙吟》歇拍句式完全相同。被万树视为“一定铁板”的辛词歇拍如下:

4.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5、4、4)

据王力《汉语诗律学》、涂宗涛《诗词格律纲要》,《水龙吟》这一词牌歇拍共13字,应按“5、4、4”句读形式断开。苏轼一生共填过五首《水龙吟》词,“杨花词”而外,其余四首词歇拍如下:

5.为使君洗尽,蛮风瘴雨,作《霜天晓》。(《水龙吟·楚山修竹如云》)

6.料多情病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

7.抱素琴独向,银蟾影里,此怀难寄。(《水龙吟·小沟东寄长江》)

8.待垂天赋就,骑鲸路稳,约相将去。(《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

苏轼所填《水龙吟》词歇拍,无一例外地采用了“5、4、4”句式,按理,“杨花词”之歇拍也应该遵循这一规律。

苏轼同时代人所作《水龙吟》词歇拍,也吻合这一规律:

9.仗谁人向道,何如留取,倚朱栏看。(晁端礼《水龙吟·夜来深雪前村》)

10.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秦观《水龙吟·小楼连苑横空》)

11.总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晁补之《水龙吟·问春何苦匆匆》)

12.怅敌情震骇,鱼循鼠伏,请坚盟誓。(李纲《水龙吟·古来夷敌难训》)

上引北宋词人词句,引自唐圭璋选编《全宋词简编》,标点率从之。由以上事实可以推断,北宋词人创作《水龙吟》一词时,歇拍应按照“5、4、4”句式断句,《全宋词简编》中未有以“3、4、6”或“7、6”句式断句的例子。

这理由并不复杂。曲子词之创作,“斯皆由乐以定词,非选词以配乐也”(元稹《乐府古题序》)。所谓“由乐以定词”指先有乐曲,然后依其声调、节拍配上歌词,这就是“倚声填词”。施蛰存在《词学名词解释》中断言,苏东坡,秦少游“这些作家不会唱曲打谱,但能识曲知音。他们耳会心受,能依箫声写定符合于音律的歌词”。此即“按箫填词”。因为苏轼不能“自度其曲”,而是“倚声填词”,如果不遵声律节拍,歌女演唱就会跑腔走调。所以,可以断定,《水龙吟》词歇拍之句读不可能为“3、4、6”或“7、6”。

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理由:苏轼“杨花词”是一首次韵词。所次为章质夫《水龙吟·燕忙莺懒花残》之韵,章词歇拍云:

13.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章质夫《水龙吟·燕忙莺懒花残》)

章词歇拍显然不可能点断为“3、4、6”句式。对读章词,两首“杨花词”韵脚、句式理应一致。词学大师吴世昌认为:“许多人将末二句断为七、三、三句(即“7、6”句式——笔者),并作为苏词不守格律的证明。误。苏词既明言‘次韵’,不可能不守原作韵律,这是一般常识。以‘点’(即‘杨花点点’——笔者)断,并不妨碍词意。”(《词林新话》增订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156页)

因此,可以毫不犹豫地断定,“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3、4、6),如此断句是没有任何根据的。

对此,有些词家也不否认。清代王又华《古今词论》称:“调则当是‘点’字断句,意则当是‘花’字断句。文自为文,歌自为歌,然歌不碍文,文不碍歌,是坡公雄才自放处。”这种看法将词人的吟诵和歌女的弹唱割裂开来,东坡受到“豪放不入律吕”(朱弁《曲洧旧闻》卷五)的指责,似乎变成了一位不谙音律,不循规矩的词人。先作随心所欲的点断,再生“不入律吕”的指责,东坡先生冤乎枉哉。

在一部分词作中,《水龙吟》词歇拍“5、4、4”句式亦可在意念上逗为“3、6、4”。上引词句中,苏轼、秦观、晁补之、辛弃疾之作就不妨如此点读:

14.抱素琴,独向银蟾影里,此怀难寄。(苏轼《水龙吟·小沟东寄长江》)

15.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秦观《水龙吟·小楼连苑横空》)

16.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晁补之《水龙吟·问春何苦匆匆》)

17.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可以说,在某些情况下,《水龙吟》词歇拍的“5、4、4”句式和“3、6、4”句式是相通的,“歌自为歌”,调作“5、4、4”,“文自为文”,句作“3、6、4”,也并无不可。所以,“杨花词”歇拍作“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3、6、4)并不违反词律。

但是,章质夫《水龙吟》词歇拍绝不可如此点断。“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3、6、4)如此断句,文法不通。而苏轼“杨花词”韵脚、句式理应与章词歇拍一致,所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这种句读形式在意义上和词律上固然可以成立,但从“次韵词”这一角度看,在形式上依旧是要排除的。

剩下的问题是:万树《词律》坚持并强调的“杨花词”歇拍是否通畅?词学大师叶嘉莹称,苏轼“杨花词”“按一般格律,原当将之标点为‘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对如此标点文法上是否畅达这一问题,叶嘉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点点’二字则既是对‘杨花’之描述,也是对‘泪’之描述。明白了这种情形,就可知此句本该依声律标读。‘点点’二字亦可标于‘杨花’之下。如此不仅不会有文法不通之感,且由于音节之顿挫,乃更可见其情意的曲折深婉之致。”(《唐宋词名家论稿》,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17页)

叶说给人以启迪。“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细细玩味此句,笔者倒觉得,三种句读形式在意义上虽无正误之分,表意上却有高下之别。万树的断句自有其精妙处。“杨花点点”为一兼语,“不是”,是否定,“是”,是肯定。此句不但与首句“似花还似非花”结构上遥相呼应,而且在表情达意上“曲折深婉”,更显得“笔墨入化,有神无迹”,将咏物词那种“不黏不脱”的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

(原载《语文学习》2007年第1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