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证据”是如何产生的

“科学证据”是如何产生的

时间:2022-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要明白的一点,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科学证据”并不是人们能直接看到的,而是科学家对现象的解释,也可以说“科学证据”是科学家为达到某种目的制造出来的。不过这种随时可见的,而又能成为“科学证据”自然现象可能已绝迹了。科学家为了得到科学证据往往是需要用很大力气和金钱。“科学证据”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科研人员工作得来的。搜集科学证据往往要有一个假设,这个假设往往是科研人员认为正确的东西。

我在本书《达尔文理论证据之分析》一文中分析了几大类当代达尔文理论的“科学证据”,这些所谓的“科学证据”充斥了生物学的书籍和刊物,成百上千。要明白他们为什么错并不需要深奥的生物学知识,就从基本逻辑推理上就可发现这些所谓的“科学证据”为什么站不住脚。

往往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这么多的科学“精英”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在达尔文发表其书150年内,多少名牌大学教授,科学院院士对在些逻辑上都不成立的“科学证据”坚信不移,我们有必要看看所谓的“科学证据”是如何产生的。

首先要明白的一点,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科学证据”并不是人们能直接看到的,而是科学家对现象的解释,也可以说“科学证据”是科学家为达到某种目的制造出来的。我说的科学家制造“科学证据”并不是无中生有,有意造假;而是说科学家在搜集数据,解释数据,有很大的随意性,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加入很多个人假设的或者信仰成分,这种个人的假说或信仰也可能是真的或正确的,但还有很大的可能是错误的。

有些“科学证据”可能很简单,不用费什么力气,如苹果从树上掉到地上,世界上千千万万人看到了,认为很平常,没有想到什么;而牛顿看到了,认为那是万有引力的“科学证据”。不过这种随时可见的,而又能成为“科学证据”自然现象可能已绝迹了。科学家为了得到科学证据往往是需要用很大力气和金钱。

一个搞科学的人要到能提供“科学证据”的阶段,要具有能独立科学研究能力,需要很长的训练。从上大学开始,一直到硕士,博士,博士后,至少需要十几年。在这十几年的训练中,作为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作课题,思路都是导师的。教育是人生的一种投资,需花很多的时间和金钱。有投资当然希求回报。对科学研究有兴趣的人当然不只希求就金钱上的回报,还希望在名誉,事业上所有回报。

“科学证据”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科研人员工作得来的。搜集科学证据往往要有一个假设,这个假设往往是科研人员认为正确的东西。换句话说,假设往往就是他们的信仰。而一个人作科研的人当然都希望自己的假设或信仰是正确的。

科学的专业性十分强,为了找到有利于自己“科学证据”做科研的人就可能在很多方面,就可能从各种方面作“手脚”,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一般不在一个领域的人很难看出其中的奥妙。比如在搜集数据时,科研人员会有意的多搜集一些对自己有利的数据,而用各种方法把不利于自己的数据加以排斥,造成数据上的偏差。即使数据上的没有偏差,但数据本身不会说话,数据是要人去解释才能有科学上的意义。一堆数据往往可以有很多解释。一只大象,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不同的方向去解释它。可以它就是一堵墙,或即使看到整个大象是什么样子,但我只写一点,就写它的尾巴和屁股,你能说大象没有尾巴和屁股?尾巴和屁股难道不是客观事实?

历史上,有很多科学理论被发现是错误的,研究历史,人们不难发现即使它们是错误的理论,也有很多“科学证据”。“比如在1899年英国科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后,1903年,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布朗洛宣布他发现了一种新射线——N射线。它引起了法国物理学界的狂热追捧,包括诺贝尔奖得主贝克勒尔在内的众多学者纷纷跟进。1904年上半年,仅法国科学院院刊就发表了54篇有关N射线的论文。但在法国之外,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发现这种射线。后来,英国物理学家伍德证明,N射线纯属子虚乌有。布朗洛出于急于做出重大成就与英国人一较高下的心理,把自己的主观判断当作了客观事实。而其他法国科学家则出于一种民族自豪感而团结在布朗洛周围,从而制造了这幕集体自我欺骗的闹剧。”

http://tinyurl.com/45yqfte

科学是个众多人的活动,不同的人做科研,结果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发展到一定程度会积累很多“科学证据”。在人们想像中,科学家应该是公正客观的向人们科学的进展,其实这是一样理想化的愿望,现实生活中往往不是这样。一名科学为了向人们证明自己的观点或信仰正确,可能尽量说对自己有利的例子,而不提对自己不利的例子。理查德·道金斯是一位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英国皇家院士,是当代的达尔文理论的重要支持者之一,比如在一本600多页的书中他列举的上百种生物进化的例子,但没有一处谈到一代成种的生物例子。实际上,以多倍体为代表的一代成种是生物学家普遍承认的例子,有成千上万种。为什么不谈呢?因为这些例子都与达尔文所说相反,他无法向读者解释,所以不提;没有法律规定写书一定要“报喜也报忧”吧?

科学的领域很多很广,不是任何领域都有作“手脚”机会和可能,但这种“报喜不报忧”的现象绝不是“凤毛麟角”世间罕见。比如讲近几年人们议论最多的“地球变暖”,就是另一个例子。人们在这些气候“科学家”之间电子件邮往来的细节,发现他们共谋夸大气候变暖数据、尽可能地非法销毁对他们不利的信息,玩弄数字游戏,私下里承认在公开场合言论中的谬误,等等。

http://tinyurl.com/3hu76uy

我对气象学一窍不知,无法对气候是否变暖有任何自己的意见。不管气候变暖是不是个事实,作为一个科学家应该有责任和勇气全面告诉人们科学的发现和进展在那里,而不能“报喜不抱忧”;这有违一个科学家的基本准则。

本文并不是说很多科学家都是骗子,应该说有意欺骗的人是极少数。我这里要说的是人们在听到“科学证据”时,当认识到“科学证据”并不一定是事实,它们可能究缠着了很多人为的因素,科学家可能因自己的信念和利益,制造出一些有利于自己“科学证据”,尽管他们可能自己认为是客观和公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