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悠久历史文化造就武夷山

悠久历史文化造就武夷山

时间:2022-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几千年来,道教文化在武夷山得到了发扬,许多著名道人在此修行,并留下了许多古迹。朱熹这系列成就的取得,都和武夷山有很大的关系。在武夷山上不论是道教文化还是理学文化不仅保存完好,而且具有重大的文化研究价值,同时也是后人了解武夷山的重要依据。武夷山不仅有道教、理学文化遗产,还有其他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此外,武夷山还保留了大量的摩崖石刻、古代民居等文化遗产。

武夷山无论是道教文化还是理学文化,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因此将武夷山称之为历史文化名山。

几千年来,道教文化在武夷山得到了发扬,许多著名道人在此修行,并留下了许多古迹。武夷山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先秦时期,原始的道家信仰和传说已在武夷山盛行。

据古代《武夷山志》记载:相传秦时有神仙降山中,自称武夷君,受玉帝命,统录诸地仙,于是以“武夷”名山。并传为:武夷是地仙之宅,各路地仙会聚武夷山。

西汉元封元年,汉武帝平定闽越王馀善叛乱后,摧毁武夷山闽越王城,并听从越巫勇之奏言,在朝廷的郊祀盛典中,把山民奉之为神的武夷君列在黄帝、天乙、地乙、泰乙……诸神之后。于是,“武夷君”第一次出现在《史记》中。

东汉时期,我国道教初兴,进武夷山修炼的道士渐多。到了唐宋时,由于官府倡导,道教盛行,武夷山上的宫观、道士活动增多。随后在唐代天宝年间建造了“武夷宫”,是历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也是武夷山最古老的宫院,位于大王峰脚下,后来在宋朝时扩建,赐为“冲佑万年宫”,每年中秋在观中祭祀武夷君、皇太姥。自南唐李良佐入武夷山修道以后,道人羽士接踵而来,相继在武夷山的幔亭、虎啸、止止、水帘、碧霄、复古、天心、马头、莲花、神通、接笋等处结庐、造舍、立靖、建庵、筑观,蔚为大观在历史上有九十九观之说。

武夷山修身炼形的道士,多属随山、龙门两派,均为“全真道”支派,南宋著名道士、全真道南宗第五祖白玉蟾曾修炼于此,结庵驻云堂,重建止止庵并任主持,他在道教“内丹”学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气功成就闻名于世界。

由此可见武夷山的道教文化果真是名不虚传,武夷山不仅有着“内丹”学与“冲佑万年宫”等道教文化的成就,更有着将武夷山名扬于世的理学文化。

武夷山的理学文化为何如此有名?这和生活于武夷山的理学大师朱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朱熹的影响下,又有一些理学名人来到武夷山,这给武夷山理学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武夷山的理学文化主要包括朱子理学和一些理学遗迹等方面,这些文化符号的存在,给武夷山带来了浓厚的理学文化氛围。

朱熹是古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时期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这系列成就的取得,都和武夷山有很大的关系。他少年时期曾在武夷山生活,并开始接触理学。成年以后,他又曾在武夷山生活和治学。据考证,朱熹一生在武夷山生活的时间有40多年。因此,朱熹在武夷山长时间的生活经历,为建立武夷山理学文化建立了殊勋。朱熹幼年在武夷山五夫里定居,这是朱熹接受理学的摇篮时期,五夫里也成了人们瞻仰武夷山理学文化首选的重要名胜之一。这里的名胜有紫阳楼、屏山书院、兴贤书院、朱子巷和朱子社仓等。

五夫里的第一个名胜就是朱子故居紫阳楼。朱熹14岁时奉亡父朱松遗命,到五夫里投靠刘子羽。刘子羽出生于1096年,字彦修,建州崇安五夫里府前村人。后随父帅真定,以抗金知名。

刘子羽为朱熹修建了紫阳楼,以供朱熹奉母而居。后来,朱熹也就是在此宅苦学成才。

向外界开放后的紫阳楼宅第布置了展览室和紫阳书堂以及轩、室、居等。正门的对联“忠孝持家远,诗书处世长”为朱熹治家格言的名句,也是介绍该宅居的主题。

正厅紫阳书堂,是朱熹会客和讲学之处。两侧书斋,分别是纪念其父朱松的书斋、研读《易》之处的敬斋和研读《大学》之处的义斋。后厅为“晦堂”,取名于刘子翚赠给朱熹的三字格言“不远复”和勉励楹联:“木晦于根,春容晔敷;人晦于身,神明内腴”。朱熹牢记师长的话,给后厅取名“仲晦”。

后厅过道设朱氏先祖神位龛,是为了告诉后人有关朱氏来闽始祖和他的族系。漫步在紫阳楼外草地,还可以观赏朱熹手植古樟和“半亩一鉴开”的方池。位于九曲溪、五曲溪东,隐屏峰南麓。武夷精舍建于1183年,它是朱熹完成《四书集注》和以它为教材实行完好的教育实践的一所成功的私立大学,在我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武夷精舍的作用在于通过创立学院,授徒讲学,著书立说,培养人才,重新树立起中华民族传统的主体意识,即儒家思想的正宗地位。

历史上,武夷精舍奠定兴盛与朱子学派的兴盛是同步的。朱熹所创立的学派、史称朱子学,这一学说汇集了当时主要的儒学学派濂学、洛学、关学之大成。

朱熹始创“四书学”,即把儒教创始人孔子孟子和他的学生曾参、子思的经典论著《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汇成一个系列,加以权威性的阐述、诠释,名之为《四书集注》。朱熹在以《四书》为教材进行的教学实践中,努力促使它成为官方科举取士的标准教科书。

朱熹及其门人在教育实践中的不懈努力,当元朝统一以后,朱子学自南向北传播,被朝廷定为一尊武夷理学文化也就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文化。

后来“朱子学”作为文化正统,达七八百年之久。它成为历代理学家讲述伦理学、政治学、哲学的基本纲领和政治家治理国家的基本指导思想。

特别是清朝康熙天下大治之时,朱子学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鼎盛时期,康熙皇帝亲颁御匾“学达性天”赐予武夷精舍。

也就是在此时,武夷精舍改为紫阳书院。书院也改为官办,由朝廷委派山长管理书院。朱熹牌位也从“从祀”孔庙改为“十哲”之一,康熙还下令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编纂《朱子大全》。

朱熹为武夷山理学文化做出了空前绝后的贡献,因此世人更是以诗的形式来弘扬儒学大师朱熹,内容如下:

春秋出孔丘,南宋有朱熹。

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从此诗中可以看出朱熹对理学文化的重要影响。在武夷山上不论是道教文化还是理学文化不仅保存完好,而且具有重大的文化研究价值,同时也是后人了解武夷山的重要依据。

拓展阅读

武夷山不仅有道教、理学文化遗产,还有其他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汉代闽越王城遗址,此遗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研究价值。它是我国长江以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汉代古城址。此外,武夷山还保留了大量的摩崖石刻、古代民居等文化遗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