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评价指标体系解读

国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评价指标体系解读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合考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均GDP目标可以设定为25000元。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走广泛参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为全体国民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包括基本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险。提高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和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五、国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评价指标体系解读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后,国内有多家研究机构、一些部门、省、市及专家学者对全面小康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作了研究,并提出了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意见或建议。

中央政策研究室研究认为,参照国际上常用的衡量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考虑我国国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应由以下十项具体指标构成: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0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恩格尔系数低于40%;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50%;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大学入学率20%;每千人医生数2.8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根据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内涵,参考英格尔斯提出的十个现代化指标,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了一套包括社会结构、经济与科教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和环保、法制及治安5个子系统28个指标的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并主要测算了2010年将要达到的目标值。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四个方面的16项指标,经济方面4项指标,社会方面7项指标,环境方面3项指标,制度方面2项指标。

(一)经济主题

1、人均GDP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的是一定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实现这一目标,GDP必须保持年均7.2%的速度。根据改革以来的历史经验以及对经济增长的有关预测,这一目标是可能实现的。综合考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均GDP目标可以设定为25000元。按照汇率法计算,这一水平相当于现在的3000美元左右。考虑到通货膨胀和美元币值变动等因素,2020年,人均GDP可能在4000到5000美元之间。

2、非农产业就业比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是一条普遍的规律。根据国际经验,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左右时,非农就业比重可以达到60%左右。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走广泛参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将有力地促进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的提高。2020年,我国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可望达到60%以上。

3、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反映居民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及质量的重要指标,它等于居民用于食物消费的支出与总消费支出之比。一般来说,居民收入水平越高,其恩格尔系数越小。根据国际经验,估计到2020年,我国城市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可以将到30%以下,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可以降到40%以下,全部人口中最低收入1/5人口消费的恩格尔系数至少应降到50%。

4、城乡居民收入

居民收入增长主要决定于经济增长。1980-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4%,分别低于GDP年均增长速度4.0和3.5个百分点。可以估计,在2020年GDP翻两番之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是2000年的3倍左右,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为20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将是2000年的3.5倍,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为8000元;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由2000年的2.8:1下降到2.5:1左右。

(二)社会主题

1、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的取值在0和1之间,取值为0时,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取值为l时,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根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中国:促进公平的经济增长》提供的数据,1999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437。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我国的基尼系数已在0.45以上,收入分配不甚合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加大了对于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可以预计,我国的基尼系数将呈下降之势,2020年,有可能下降到0.4以下。

2、社会基本保险覆盖率

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稳定机制,是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生存需要的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有效工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为全体国民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包括基本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险。2020年,社会基本保险覆盖率应达到100%。

3、平均受教育年限

提高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和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国际上一般选用15岁和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判断国民受教育水平的依据。我国一般选用6岁和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作为判断国民受教育水平的依据。2000年,我国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62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国将全面实现9年义务教育,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可能实现更高水平的义务教育,同时,其他各种形式的教育也将得到较快发展,2020年,我国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应达到10年。

4、出生时预期寿命

预期寿命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指标,既能反映社会、经济的进步状况和医疗水平的发展状况,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人们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根据世界银行《2003年世界发展报告》,2000年低收入国家的出生时预期寿命为59岁,中等收入国家为69岁,中低收入国家为64岁,高收入国家为78岁,我国为71.4岁。我国的预期寿命显著地高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发展中国家。估计,2020年我国的预期寿命可达到75岁。

5、文教体卫增加值比重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影响社会经济运行方式和条件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不断上升。2000年,我国文教体卫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文化产业比较落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于文化产业重要性认识的提高,我国的文化产业将得到较快的发展。据估算,至2020年,我国文教体卫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可达到10%。

6、犯罪率

为居民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国际上,一般选用“暴力犯罪率”作为反映居民生活安全环境的逆指标。我国可以选择刑事犯罪率作为反映居民生活安全环境的指标。2000年我国平均万人中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案件29起,2020年应降至15起/万人以下。

7、日均消费性支出小于5元的人口比重

日均消费支出小于1美元(购买力平价值)的人口比重是国际上通用的反映贫困状况和公平状况的重要指标。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2020年,城乡贫困人口日均消费支出均不应低于按目前价格计算的5元。因此,2020年我国日均消费支出小于5元的人口比重应降到0。

(三)环境主题

1、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动力,能源消耗的总量及其结构直接影响着环境质量。2000年,我国千克煤当量的产出是6.8元,比1998年有所提高,但是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将进一步提高。2020年,按2000年的价格计算,我国千克煤当量的产出可达到20元(相当于2.4美元)。

2、使用经改善水源人口比重

能够使用上经过改善的水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国际上,用能够使用经过改善的水源的人口比重(安全卫生水普及率)作为评价居民用水状况的指标。根据世界银行《2001年世界发展指标》,2000年我国安全卫生水普及率为75%,根据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至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的安全卫生水普及率应达到100%。

3、环境污染综合指数

环境质量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是将大气、水质、噪声等污染状况综合起来对环境质量进行考察的指数。现在,国内有关方面正在研究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和判断标准。

(四)制度主题

1、廉政建设

可以采用全国检察机关直接立案的贪污贿赂和渎职案件数与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就业人数之比作为反映廉政状况的代行指标(姑且称之为“廉政指数”)。2000年我国万名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就业人员中检察机关立案的件数为41起,至2020年,应降至10起/万人。

2、政府管理能力

政府管理能力涉及公共财政管理、国家储备状况、法律法规建设、社会秩序维护等诸多方面。可以选用非正常死亡率作为全面小康指标体系中评价政府管理能力的一个代行指标。非正常死亡包括因交通事故、火灾、安全生产事故,以及自然灾害等造成的死亡人数。2000年非正常死亡率为15‰,2020年应降至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