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现代化建设第三个战略阶段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为全体国民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包括基本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险。本案例详细展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四个方面共16项指标,大致说明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的发展状态。所谓不全面,是指小康社会所要求达到的社会生活各项指标还没有全面达到。

案例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

一、案例呈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代化建设第三个战略阶段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发展阶段。其目标的确定,必须符合最新的发展理念,符合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体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要求,借鉴国际经验,以及体现综合性、简洁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小康社会的指标可分为四个方面:

经济主题:

第一项指标:人均GDP。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实现这一目标,GDP必须保持年均7.2%的速度。按照汇率法计算,2020年,人均GDP可能在4000~5000美元。

第二项指标:非农产业就业比重。根据国际经验,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左右时,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可以达到60%左右。综上,我们估计,2020年,我国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可望达到60%以上。

第三项指标:恩格尔系数。1980—2000年,我国城市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由56.9%下降到39.4%,年均下降0.9个百分点左右;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由61.8%下降到49.1%,年均下降0.6个百分点左右。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均将继续下降。

第四项指标:城乡居民收入。可以估计,在2020年GDP翻两番之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是2000年的3倍左右。

社会主题:

第五项指标:基尼系数。我国将加大对于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预计在未来20年中,我国的基尼系数将呈下降趋势,2020年,有可能下降到0.4以下。

第六项指标:社会基本保险覆盖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为全体国民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包括基本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险。2020年,社会基本保险覆盖率应达到100%。

第七项指标: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和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国将全面实现9年义务教育,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可能实现更高水平的义务教育,同时,其他各种形式的教育也将得到较快发展。2020年,我国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应达到10年。

第八项指标:出生时预期寿命。根据世界银行《2003年世界发展报告》,2000年低收入国家的出生时预期寿命为59岁,中低收入国家为64岁,中等收入国家为69岁,高收入国家为78岁。我国新阶段为71.4岁,明显高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发展中国家。估计,2020年我国的预期寿命可达到75岁。

第九项指标:文教体卫增加值比重。2000年,我国文教体卫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文化产业比较落后。据估算,至2020年,我国文教体卫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可达到10%。

第十项指标:犯罪率。2000年我国平均万人中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案件29起,2020年应降至15起/万人以下。

第十一项指标:日均消费性支出小于5元的人口比重。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2020年,城乡贫困人口日均消费支出均不应低于按目前价格计算的5元。因此,我们设定,2020年我国日均消费支出小于5元的人口比重应降到0。

环境主题:

第十二项指标:能源利用效率。2020年,按2000年的价格计算,我国千克煤当量的产出可达到20元(相当于2.4美元),与目前世界的平均水平相当。

第十三项指标:使用经改善水源人口比重。根据国际经验,2020年,城乡居民的安全卫生水普及率可达到90%左右。但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至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的安全卫生水普及率应达到100%。这一水平虽然高于目前上中等国家的水平,但是,它也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

第十四项指标: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是将大气、水质、噪声等污染状况综合起来对环境质量进行考察的指数。现在,国内有关方面正在研究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和判断标准。

制度主题:

第十五项指标:廉政建设。2000年我国万名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就业人员中检察机关立案的件数为41起,至2020年,应降至10起/万人。

第十六项指标:政府管理能力。政府管理能力涉及公共财政管理、国家储备状况、法律法规建设、社会秩序维护等诸多方面。非正常死亡包括因交通事故、火灾、安全生产事故,以及自然灾害等造成的死亡人数。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以交通事故和火灾死亡人数的比重估计非正常死亡率,2000年为15‰,2020年应降至5‰。

——根据《经济参考报》2004年3月12日相关文章改写

二、案例讨论

1.“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2.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全新的奋斗目标?

三、案例点评

本案例详细展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四个方面共16项指标,大致说明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的发展状态。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在20世纪内分两步走、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蓝图,并设想实现现代化可能是一个长达百年的历史过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中国国情出发,对现代化建设作了重新规划,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党的十五大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前两步已经基本得到实现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三个阶段性目标,使“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更加具体明确。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要建设一个更高水平的、内容比较全面的、发展较为平衡的、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又提出了新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开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这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新的基础。但是,与此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所谓低水平,是指我们刚刚跨入小康的门槛。所谓不全面,是指小康社会所要求达到的社会生活各项指标还没有全面达到。所谓发展不平衡,是指进入小康的人口在全国分布是不平衡的。这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应当说是实现“三步走”战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也是从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目前总体上达到的小康水平,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还需要有一个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阶段。党的十六大所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

21世纪头20年,我国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一些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历史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充分表明,这是一个既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又有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时期,是一个既有难得机遇又有严峻挑战的时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四、教学建议

本案例可用于第六章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部分的辅助教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