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园林城市有什么意义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园林城市有什么意义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在建设生态城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园林城市,无疑将进一步提升我市经济社会的综合实力,并将在未来城市竞争中抢占先机。(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园林城市,是改善人们生存条件、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满足人们生态需求的新要求。所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园林城市,是顺应人类发展需求的迫切需要。

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园林城市有什么意义

(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园林城市,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是解决城市发展进程中生态问题的根本方向。

img1

(二)城市生活环境指标

img2

(三)城市基础设施指标

img3

回顾近现代人类文明发展史,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是大量的资源被不可逆转地使用,生态环境被肆意改变、破坏。人类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恶化所带来的威胁。如何既推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又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摆在人类面前的重大命题。随着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水平不断深化,人们提出了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概念。1992年联合国里约环发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正式提出了“环境友好”的理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际社会又提出实行环境友好土地利用和环境友好流域管理,建设环境友好城市,发展环境友好农业、环境友好建筑业等。2002年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对“环境友好”的认同程度进一步提高。同时,世界各国开始以全方位的视角认识环境友好的理念,涉及的范围涵盖了生产、消费、技术、伦理道德等众多领域。

我国在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上,认识不断深化,措施不断完善,效果不断明显。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更是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指出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而言,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从历史发展来看,生态文明也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迄今为止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阶段。它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强调在产业发展、经济增长、改变消费模式的进程中,尽最大可能积极主动地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从我市来看,全国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在我市也表现得比较典型,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放型增长模式仍未得到根本转变。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实施“冲刺工业1500亿”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将给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更多变数,增加更大压力。一系列生态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重视,更需要我们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加以解决。苏荣书记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正为我们解决这些生态问题指明了方向。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园林城市,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基本前提,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失去了城市竞争的基础条件。

城市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手段却越来越趋同。新余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占据的资源能源、所拥有的科技水平等条件,在城市竞争中都不占任何优势。但是一个城市是否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却是参与城市竞争的基础条件,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再好的城市建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经不起历史的考验。在传统观点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就是对城市发展的约束,这是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种错误认识。因为建立在资源、能源高消耗基础上的快速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一旦环境、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进行修复的成本要远远高于破坏式发展所得到的回报。

近年来中国经济备受资源瓶颈约束,能耗过大的经济发展模式弊端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注重生态规划毫无疑问将是今后城市建设的必然趋势。换句话说,无论是从城市建设还是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当前中国城市发展必须抛弃原有理念,优化城市发展模式,增添城市“生态美”,已是势在必行,也不得不行。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生态环境的普遍恶化和区域生态支撑能力的持续衰退,建设生态城市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一种新理念、新追求。国外诸多城市和都市区纷纷开展了生态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如美国的伯克里、克里夫兰和波特兰都市区,丹麦的哥本哈根市,澳大利亚的怀阿拉市等。我国的海南、黑龙江、吉林、山东、浙江等百余城市编制了生态城市建设规划,而中西部众多城市也逐步将生态城市建设纳入城市发展的议程之中。新余要想在未来城市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必须尽快加强生态城市建设步伐,提高城市生态水平。而在建设生态城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园林城市,无疑将进一步提升我市经济社会的综合实力,并将在未来城市竞争中抢占先机。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园林城市,是改善人们生存条件、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满足人们生态需求的新要求。

生态文明的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不仅有物质和精神的需求,还有满足自身生存发展、休养生息、享受自然美、安全健康舒适愉快的生态需求。生态需求是现代人类的最基本的需求,是随着现代社会文明进步而变化的自然需求,其本质上是一种社会需求,是对现代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系统完善的优美环境的一种渴求。人类社会愈文明进步,对生态需求的质量愈高。而且,人类的生态需求是全面的,不是单一的。这种全面的生态需求是:一方面,人类的生态需求是要在生态环境系统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也是人类更为重要的需求,则是满足人类自身的生理、生活和精神消费的生态需求即人自身的生态需求。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人类生态需求的整体性显得尤为重要。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物质财富已经极大增加,温饱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同时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加多彩。而要满足人们的生态需求,就必须尽量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和污染。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是以不断攫取自然资源、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这与我们满足人们多方面的生存需求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背道而驰。所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园林城市,是顺应人类发展需求的迫切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