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设立型气候变化智库工作依托大学的重点研究领域

大学设立型气候变化智库工作依托大学的重点研究领域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设立型气候变化智库必须结合所依托大学已有相关机构的重点研究领域,借助学校的优势学科,确立智库的研究领域和工作重点,并在一段时期内形成中心的核心优势。人才培养也是我国建立大学设立型气候变化智库的一个工作重点。依托智库所属各大学的学科综合优势,加强低碳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相比较国外大学设立型气候变化智库,我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气候变化、能源环境等学科的建设尚不完善。

3.7.4.1 大学设立型气候变化智库工作重点

大学设立型气候变化智库必须结合所依托大学已有相关机构的重点研究领域,借助学校的优势学科,确立智库的研究领域和工作重点,并在一段时期内形成中心的核心优势。因此,综合考虑国外大学设立型气候变化智库的工作重点和依托大学自身的学科优势,建议拟成立的智库将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工作和研究重点:

1.碳市场、低碳经济与全球变化经济学

气候变化问题是一个涉及环境、技术、经济、政治、法律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战略问题。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能源金融与碳金融;碳市场配额分配机制;碳市场与低碳发展;低碳经济与政策;全球变化经济学。

2.气候变化、能源与环境

基于已建立的针对我国国情的能源-经济-环境分析模型平台,深人加强该模型在全球的应用,并将其发展为全球模型,争取从全球的视野分析中国的能源战略以及中国能源经济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相互影响。同时要增加气候模型的开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有着世界领先的全球综合系统模型,其中包含气候模型,重点加强其中中国模块的开发,深人基础研究。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能源供应与消费;能源安全与预警;二氧化碳的捕获和埋存技术;可再生能源与清洁发展机制;能源系统分析、建模和发展战略研究。

3.地球系统模式与全球变化

拟建智库应借助现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力量,联合计算机系、环境系等院系专家,重点围绕地球系统观测与模拟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机理问题开展研究。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高精度高分辨率物理气候系统模式;地球气候系统模式;地球系统模式;地球系统模式中的高性能科学计算理论与方法;用于地球系统模式的超级计算机支撑软件系统研究开发;气候变化的成因、发展、影响、预测等机理的研究。

4.气候变化基础数据库

与国外智库相比,国内研究机构在气候变化基础数据库的建立方面差距较大。应该以智库的成立为契机,弥补与国外智库在这一领域的差距。初期可以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地球系统观测与模拟数据网络集成数据共享平台为主,逐步建立全球气温变化数据库、海洋观测数据库、地球遥感观测数据库、世界碳排放数据库等。

5.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也是我国建立大学设立型气候变化智库的一个工作重点。智库研究人员中,博士研究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设立的气候变化智库应该针对博士生培养开设专门项目来扩充研究实力,提升研究水平,并为气候变化领域提供人才储备。智库可借鉴国外经验,从学校相关优势专业选取学生加人到智库的研究活动中,不仅能够增强中心的研究实力,同时也能够为气候变化研究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智库将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奖励体系,用以吸引优秀生源。初期,各研究机构可通过在学校设立实验班的方式逐步探索气候变化领域人才的培养模式,规模应控制在30人以内。通过一定的经验积累,根据智库的实际能力,逐步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智库的人才培养以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为主,同时可在学校范围内开展一部分公共选修课,增强潜在生源对气候变化研究的兴趣。另外,智库还将考虑设立少量的本科生课程,增加人才培养的立体性。

6.提供咨询服务和政策建议

通过建立推进技术和政策解决方案的广泛对话,智库成员之间的学术合作将有助于改进国际谈判的机制和结构,为政府、工业界和区域间合作提供咨询服务和政策建议。

7.加强企业合作,推动国际低碳技术转移

依托智库所属各大学的学科综合优势,加强低碳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充分发挥智库的作用,不断加强智库与企业间的国际合作,将国外的先进低碳技术以及能源技术转移到国内。

8.气候变化学科建设

相比较国外大学设立型气候变化智库,我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气候变化、能源环境等学科的建设尚不完善。因此,智库可以结合所依托大学在能源、环境、地理科学等优势学科,提倡学科交叉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结合的原则,开设如能源经济学等一系列气候变化与能源环境课程,逐步建立起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气候变化学科体系,服务于我国气候变化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3.7.4.2 大学设立型气候变化智库工作任务(课题)来源

在对国外大学设立型气候变化智库综合调研和深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大学设立型研究机构项目来源的实际情况,拟建智库可通过基金申请、政府任务、企业横向课题、国际/区域合作研究等多种方式获得支持,开展项目研究。

1.基金申请

智库将主动向国家提出项目申请,争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基础研究项目的经费支持。在积极申请国家和省市自然基金自由探索类项目的同时,智库还将结合其工作重点,根据智库研究人员所在的专业领域,在把握国际气候谈判变化趋势和国内气候变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合理提出基础研究重点和重大项目方案,引导我国气候变化领域的基础研究方向,努力攻克气候变化研究基础科学问题,推动我国气候变化领域基础研究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气候变化研究领域提供数据支持和条件支撑。与此同时,智库还将与国外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积极申请和承担一些国际气候变化研究项目,包括欧盟FP7框架项目、联合国气候变化研究项目、亚洲开发银行CDM项目等。

2.政府任务

智库将关注国家气候变化政策,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智库应整合现有研究中心的学科优势和科研资源,积极申请和承接政府重大科研任务,面向国家关注的新能源、气候适应、地球科学、环境政策等重点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前沿工作。目前,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外交部等承担着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重要使命,智库应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通过基础研究工作积极为气候谈判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

3.企业横向课题

目前,在国内高校的研究机构开展的项目中,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的产学研项目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例。作为气候变化领域的领导者,智库需要适应社会需求,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与企事业单位展开合作,积极促进产学研结合,努力为一些企业提供能源环境技术解决方案,并从管理视角为企业提供气候变化情景下的能源与环境政策和产业发展咨询。结合智库的优势学科,重点与能源、新材料、气象等行业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在前沿技术开发、企业管理、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深层次合作。

4.国际/区域合作研究

智库将与国际或国内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更多知名智库开展合作项目研究,一方面可以学习并借鉴其他智库的现有成果与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智库的国际影响力。既要进一步巩固现有研究中心与国际知名大学气候变化领域研究中心的合作,又要继续拓展与世界知名大学和重要国际性组织的合作,不断提升智库的研究水平和国际声誉。此外,积极与这些国际知名机构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为智库的博士生和硕士生提供奖学金资助。

3.7.4.3 大学设立型气候变化智库参与(服务)气候谈判方式

智库开展国际气候变化相关研究,加强国际合作伙伴的广泛对话,将有助于改进国际谈判的机制和结构。智库将根据中国政府在国际社会做出的中长期减排承诺,为实施分阶段、分步骤、分领域的减排目标而制定相关减排方案以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定期发布研究成果,为我国政府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为今后开展国际气候谈判提供决策支持。

1.发挥政府智囊作用

智库通过承担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气候变化科技项目,如973专项、863重点项目等,能够为国家参与国际气候谈判、制定气候变化政策等提供意见借鉴和参考,发挥政府智囊作用。

2.为我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提供数据支持

依托高校建立国际/区域性气候变化研究中心,需要整合国内现有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重点研究领域,如气候变化机理,气候变化政策制定和决策支持,气候变化、能源与环境,以及人才培养等。通过承担国家重大课题,逐步建立我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基础数据库、核心模型等,为我国进一步围绕气候变化谈判中心任务开展课题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条件支撑。

3.参与IPCC评估报告

通过对国外大学设立型气候变化智库的调研和总结,机构学者参与到IPCC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撰写和评审工作中,不仅能够提升智库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参与到国际气候谈判工作中。国际气候谈判的很多议题都建立在IPCC评估报告充分论证的基础之上。

4.影响其他国家的气候变化政策

智库成立后,通过各下属高校与国外高校,或智库与国外其他科研机构之间开展气候变化合作研究,通过共同发布研究成果,能够对各自所在国家的气候变化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

3.7.4.4 大学设立型气候变化智库服务政府决策方式

智库根据我国面向气候变化的战略需求,有重点地开展项目合作,定期向政府部门汇报工作进展,并呈交项目报告,以为政府部门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决策提供依据,为我国参加气候变化对外谈判提供技术支持。将智库建成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气候变化智库,有利于我国在今后的国际气候谈判上争取话语权

1.提交研究分析报告

智库的首要任务是在已有基础上开展气候变化领域的项目研究,为我国在气候变化领域取得核心成果提供智力支持。通过智库研究成果的逐步积累,使我国在气候变化相关领域的研究能够处于国际前列,根据科学准确的研究数据能够更好地制定我国进一步发展的相关政策,或开展深层次的科学研究。

2.为政府制定气候变化政策提供建议

目前,我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政策法规还不完善,需要智库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为今后气候变化政策的制定提供智力支持。

3.规划国家气候变化领域发展

智库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支持我国积极参与到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工作中去,因此需要围绕气候变化谈判的核心议题,以及新涌现的诸多问题,在科技部等部委的统一部署下承接项目,开展研究。一方面能够保证智库研究活动的持续开展和研究项目的前瞻性、科学性;另一方面能够通过科学手段影响国家在气候变化谈判中的立场、观点,更好地服务于政府决策。

4.科普

我国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中明确提出,要把提升社会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作为今后工作的重要方向。高校在知识传播方面拥有不可推卸的社会使命,智库的建立能够更好地发挥这一优势,顺应国家战略需求,搭建气候变化的科学普及平台,为加强公众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服务。

智库需要通过学术活动的开展和项目研究的进行来对我国在气候变化政策制定方面提供建议,从而进一步影响政府决策。智库应充分发挥大学的知识传播主体作用,具体通过以下几种方式逐步建立和完善气候变化的科学普及平台: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广泛传播气候变化的科学知识和中国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进展和成果;组织开发和编写系列气候变化科普读物,在中小学和高等学校开展气候变化科普活动和相关教育;把气候变化作为全国科技活动周的重要内容,加强对气候变化的集中培训、宣传和示范引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