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纯化和测序

纯化和测序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特异性条带经回收后,作为模板运用相应引物进行特异性扩增,扩增产物纯化,纯化后的特异性条带所显示的片段长度和群体分析中的片段大小基本一致。中国对虾是我国重要的经济种类和海水增养殖品种,在世界水产养殖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卡方检验表明,在3个群体的组成比例差异显著,可作为中国对虾生长性状进行选择标记。对于筛选的与中国对虾生长相关6个标记的进一步验证以及在各世代中的遗传变化规律等研究工作仍在进行中。

RAPD扩增结果电泳图谱见图15,从图中可以看出,特异性条带的片段大小约为1.0.0 bp(Marker为DL2000),在第6代大个体群体(CP-a)中有13个个体具有特异性条带,第6代小个体群体(CP-b)中有10个个体具有特异性条带,而在野生群体(MCP)中只有7个个体具有特异性条带,特异性条带在这3个群体中的组成比例分别为86.67%、66.67%和46.67%。

特异性条带经回收后,作为模板运用相应引物进行特异性扩增,扩增产物纯化,纯化后的特异性条带所显示的片段长度和群体分析中的片段大小基本一致。通过BLAST分析发现所测序列与数据库中已注册序列的相似性较低,未能找到同源性较高的功能基因。

图15 S173 标记电泳图谱及特异性标记的回收

对虾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业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产业,对虾养殖业的发展方向是在原有品种的基础上进行遗传改良和培育新的优良品种。但在选育过程中传统的遗传选育和改良技术存在许多缺陷,如选育效果低、所需周期长等。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可明显提高选育的进度,尤其是对那些通过表型难以度量的性状。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经相继开展了主要养殖虾类的品种选育。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将分子标记技术应用到虾类的良种培育上,目前已培育出无特异病原健康虾(SPF),使美国的养虾业在全球普遍下滑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健康发展。在SPF对虾培育的基础上,夏威夷海洋研究所对凡纳滨对虾开始实施遗传改良计划,到1998年已建立起两个品系。法国IFREMER在1999年从蓝对虾种群中找到10个微卫星标记(Emmanuel,1999),从斑节对虾中找到了3个微卫星标记,这些标记对识别混养家系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澳大利亚CSIRO的科学家从日本囊对虾中找到3个可能与生长表现相关的基因位点,并有可能进一步开发为可预测生长的基因标记(Hetzel et al,2000)。对中国对虾遗传标记的研究多属于种群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何玉英等,2004;孟宪红等,2004;马春艳等,2004),针对某一性状的特异性标记的研究报道较少。

中国对虾是我国重要的经济种类和海水增养殖品种,在世界水产养殖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近十年的养殖生产中,养殖对虾病害肆虐、养殖环境恶化等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成为制约我国对虾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黄海水产研究所从1997年开始进行中国对虾的新品种选育工作(李健等,2000 a、2000 b;王清印等,2000),选育完成的对虾养殖新品种中国对虾“黄海1号”已通过国家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登记号:GS01001-2003,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348号公布。本书采用“黄海1号”为实验材料,筛选与生长相关的遗传标记,经过RAPD技术筛选到与生长相关的特异性标记6个,并有两个标记已转换为稳定的SCAR标记。在标记的筛选过程中,主要以该标记在3个群体各50个个体中出现的频率作为验证其是否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唯一标准,如:用S105标记对MCP、CP-a和CP-b 3个群体进行扩增,获得1条长约500 bp的多态性片段。其中在MCP群体的50个个体中有27个个体扩增出多态片段,在CPa群体中有39个个体扩增出多态片段,而CPb群体有26个个体扩增出多态片段,多态片段在3个群体中的组成比例分别为54%、78%和52%,在选育群体第6代大个体群体(CPa)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卡方(c2)检验表明,在3个群体的组成比例差异显著(P . 0.05),可作为中国对虾生长性状进行选择标记。对于筛选的与中国对虾生长相关6个标记的进一步验证以及在各世代中的遗传变化规律等研究工作仍在进行中。

总之,将传统的选择育种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筛选与中国对虾生长、抗逆等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并应用于中国对虾的选择育种,不仅可以加快选育进度,也将为中国对虾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