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儿多动症会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吗

小儿多动症会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吗

时间:2022-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儿多动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目前认为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其中与妊娠和分娩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小儿多动症患儿母亲吸烟和饮酒、患儿早产、产后出现缺氧缺血性脑病和甲状腺功能障碍。与小儿多动症发生有关的儿童期疾病包括病毒感染、脑膜炎、脑炎、头部损伤、癫、毒素和药物。小儿多动症和品行障碍的共病率高达30%~58%。

小儿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部分患儿成年后仍有症状,明显影响患儿学业、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

小儿多动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目前认为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家系研究、双生子和寄养子的研究支持遗传因素是小儿多动症的重要发病因素,平均遗传率为76%。神经生化和精神药理学研究发现,大脑内神经化学递质失衡,如患者血和尿中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低下,5-羟色胺功能下降。有学者提出了小儿多动症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与5-羟色胺假说,但尚没有哪一种假说能完全解释小儿多动症病因和发生机制。研究发现,小儿多动症患儿存在脑功能缺陷,如额叶功能低下,在额叶特别是前额叶、基底核区、前扣带回皮质、小脑等部位功能异常激活。环境因素包括产前、围生期和出生后因素。其中与妊娠和分娩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小儿多动症患儿母亲吸烟和饮酒、患儿早产、产后出现缺氧缺血性脑病和甲状腺功能障碍。与小儿多动症发生有关的儿童期疾病包括病毒感染、脑膜炎、脑炎、头部损伤、癫、毒素和药物。更多存有争议的因素包括营养不良、与饮食相关的致敏反应、过多食用含食品添加剂的饮料或食物、儿童缺铁、血铅水平升高、血锌水平降低与小儿多动症发生有关,但目前证据尚不充分。父母关系不和,家庭破裂,教养方式不当,父母性格不良,母亲患抑郁症,父亲有冲动、反社会行为或物质成瘾,家庭经济困难,住房拥挤,童年与父母分离、受虐待,学校的教育方法不当等不良因素均可能成为发病诱因或症状持续存在的原因。

小儿多动症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明显注意集中困难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是本症的核心症状。患儿常常在听课、做作业或其他活动时注意力难以持久,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在学习或活动中不能注意到细节,经常因为粗心而发生错误;注意维持困难,经常有意回避或不愿意从事需要较长时间持续集中精力的任务,如课堂作业或家庭作业。做事拖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指定的任务。患儿平时容易丢三落四,经常遗失玩具、学习用具,忘记日常的活动安排,甚至忘记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

小儿多动症患儿经常显得不安宁,手足小动作多,不能安静坐着,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在教室或其他要求安静的场合擅自离开座位,到处乱跑或攀爬;难以从事安静的活动或游戏,一天忙个不停。

小儿多动症患儿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快速地做出行为反应,表现冲动,做事不顾及后果、凭一时兴趣行事,为此常与同伴发生打斗或纠纷,造成不良后果;在别人讲话时插嘴或打断别人的谈话;在老师的问题尚未说完时便迫不及待地抢先回答,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候。

因为注意障碍和多动影响了患儿在课堂上的听课效果、完成作业的速度和质量,致使学习成绩差,常低于其智力所应该达到的学习成绩。

小儿多动症患儿的精细动作、协调运动、空间位置觉等发育较差,如翻手、对指运动、系鞋带和扣纽扣都不灵便,左、右分辨困难;少数患儿伴有语言发育延迟、语言表达能力差、智力偏低等问题。

小儿多动症和品行障碍的共病率高达30%~58%。品行障碍表现为攻击性行为,如辱骂、打伤同学、破坏物品、虐待他人和动物、性攻击、抢劫等,或一些不符合道德规范及社会准则的行为,如说谎、逃学、离家出走、纵火、偷盗等。

对小儿多动症不管治疗与否,其中60%~70%到了成年人仍然遗留有症状,部分可达到成年人小儿多动症的诊断标准。成年人小儿多动症的临床表现与儿童小儿多动症有差别,以“注意缺陷”为主要表现,“活动过多”会减少。由于患者冲动,行事鲁莽草率,易与同事发生冲突,容易因冲动而经常变换工作,开车容易冲动、不遵守交通规则造成交通事故。对成年人小儿多动症患者的症状评估一般要求助于配偶、父母、同事或上司等与患者关系密切者。

小儿多动症本身不一定影响智力发育,但小儿可有智力发育不平衡,影响到学习,老师和家长常常认为小儿学习不用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惩罚,挫伤了小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小儿产生看到书本就焦虑的心理,长期的精神压力可间接地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家长发现小儿动作特别多、学习困难,应带小儿到医院看病,及时治疗。对导致小儿多动症病因中的环境因素进行早期的产前识别、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然后进行预防和治疗。要根据患者及其家庭的特点制定综合性干预方案。药物治疗能够短期缓解部分症状,对于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则更多地依靠非药物治疗方法。心理治疗主要有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两种方式。患者与同伴关系不良,对别人有攻击性语言和行为,自我控制能力差等。行为治疗利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及时对患者的行为予以正性或负性强化,使患者学会适当的社交技能,用新的有效行为替代不适当的行为模式。认知行为治疗主要解决患者的冲动性问题,让患者学会如何解决问题,识别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选择恰当的行为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