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和家长沟通的必要性

教师和家长沟通的必要性

时间:2022-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了解学生,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沟通则为此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现实的可能。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家园互动本来就意味着家长和教师在幼儿园内外对幼儿园一日生活和教学过程的沟通,这样幼儿园教育的非情景化就可以通过家庭教育中的生活化得以纠正。家园结合,使得教师和家长在对幼儿的了解上达成了共识,为对幼儿提出一致性的要求提供了前提保证。

(一)与家长联系沟通,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

沟通的方式主要有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等。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幼儿间的个体差异恰是教育教学的宝贵资源。教师要改变观念,确立资源意识,尊重并珍视个性,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家庭生活却是孩子个性自然形成和展示的空间。同时,孩子在长期与父母的交往中,其智力的优劣与长短都会有较为充分的表现,父母因其特殊的身份和情感,对孩子会有深入、细致的了解。了解学生,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沟通则为此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现实的可能。

(二)幼儿园教育脱离生活的倾向要在沟通中得到修正

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家园互动本来就意味着家长和教师在幼儿园内外对幼儿园一日生活和教学过程的沟通,这样幼儿园教育的非情景化就可以通过家庭教育中的生活化得以纠正。具体来说,一方面,幼儿园教学要善于吸收幼儿在家庭教育中的好的表现,使之成为幼儿进一步学习的起点和智慧资源;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提倡幼儿把课堂所学运用于生活实践,并让家长进行配合,把幼儿园接受的知识在家庭中拓展延伸。

(三)家园合作保持一致,共同要求才能达到效果

在实际生活中,幼儿园和家长教育的不一致情况非常普遍,由于对教育的理解的不同,家园教育常常会出现彼此脱节,甚至矛盾的情况。在幼儿园里教师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让孩子自己吃饭、穿衣服,但是到了家里,父母由于过度溺爱孩子,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包办代替。这样的不一致会让孩子产生不适应感,因为3~6岁幼儿对世界的认识是整体的,还没有是非判断的能力,这样的不一致现象会对孩子心理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家园结合,使得教师和家长在对幼儿的了解上达成了共识,为对幼儿提出一致性的要求提供了前提保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