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长实施言教应注意的问题

家长实施言教应注意的问题

时间:2022-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长在进行言教时,既不要居高临下,以势压人,更不要高声斥责,“训诫挖苦”。作为挚友,孩子有心里话愿意与家长进行交流,征求家长的意见,并希望得到家长的指导。要注意尊重孩子,耐心听取孩子意见。对于孩子的过错,也要进行善意的批评教育,但不能唠唠叨叨地讲个没完,更不能用“训诫挖苦”的方法代替以理服人。因此,谈话前务必要目的明确,解决问题具体,并要有充分准备。

(一)要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增强言教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同样的道理,不同素质和能力的家长进行言教,实际效果截然不同。言教不仅要求家长具有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而且还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说服教育能力等。家长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才能增强言教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其实际效果也才能更好。

(二)以平等的身份给孩子讲清道理,使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

俗话讲:“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家长在进行言教时,既不要居高临下,以势压人,更不要高声斥责,“训诫挖苦”。要耐心地给孩子讲道理,努力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要在孩子的心中留下家长既是严师,又是挚友的良好形象。作为严师,孩子从内心里尊重家长,听从家长的教诲,接受家长所讲的道理,并按照家长的要求去做。作为挚友,孩子有心里话愿意与家长进行交流,征求家长的意见,并希望得到家长的指导。要注意尊重孩子,耐心听取孩子意见。切不可摆家长的架子,以势压人,更不可强词夺理,恶语伤人。

(三)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和语言进行言教,使孩子心甘情愿地乐于接受

如孩子在幼年时期,家长可以采用讲故事、讲寓言、讲典故等生动有趣的方式对孩子讲道理,进行教育。孩子长大了,知识面宽了,懂事了,家长还可以采用写家信、指导读书、研究问题等形式对孩子进行教育等。如,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谈采用临终教子的形式,对儿子说:“予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勿忘吾所欲论著矣”,嘱咐司马迁继承父志,完成其所欲论著的愿望。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则以《诫子书》的形式,教育儿子诸葛瞻“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国历史上一代清官包拯为教育子孙后代,立下了《包拯家训》:“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脏滥者,不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而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元帅则以戒子诗的形式,对子女提出了严格要求:“汝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勿学纨绔儿,变成白痴聋”。可见,言教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四)用“奖子一长”代替“数子十过”来进行教育

对于孩子的长处、优点,要抓住苗头,及时进行表扬,讲清为什么这样做是对的,鼓励孩子今后坚持下去。如,对于孩子认真独立完成家庭作业,把在路上捡到的东西主动交给老师,在游戏中能够谦让,把玩具让给其他小朋友玩等,家长都要及时对孩子进行表扬。对于孩子的过错,也要进行善意的批评教育,但不能唠唠叨叨地讲个没完,更不能用“训诫挖苦”的方法代替以理服人。

(五)有目的有准备地进行教育,使孩子对家长所讲道理“入耳入恼入心”

家长在进行言教之前,切忌事先无准备,想到哪里说到哪里,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也不清楚。这样的言教在实践中没有不失败的。因此,谈话前务必要目的明确,解决问题具体,并要有充分准备。要解决什么问题,讲什么道理,如何讲道理,选取什么事例,最终达到什么目的等,都要进行事先准备。另外,谈话语言要简明、精炼、深刻,重点突出,要使孩子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六)将说服教育与行为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使孩子在实践中加以体验

家长一方面要告诉孩子为什么这样做;另一方面还要告诉他们具体怎么做,并指导其在实践中加以体验。只有这样,才能使言教具体落实到孩子的行为习惯中,防止言教中出现的那种“天桥的把式——只说不练”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