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长对孩子从事家务劳动的一些误区

家长对孩子从事家务劳动的一些误区

时间:2022-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好处甚多,多数家长也懂得这些道理,但在实践中,仍有不少家长以种种理由,拒绝孩子参加或少参加家务劳动。其中,家长思想观念上的一些误区,不能不说是关键性的原因。在一些家长看来,似乎孩子参加家务劳动与学习成绩是绝对对立的,而不是辩证统一的。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势必占用其一定的学习时间。倡导孩子参加家务劳动,是关系孩子今后一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大事。

尽管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好处甚多,多数家长也懂得这些道理,但在实践中,仍有不少家长以种种理由,拒绝孩子参加或少参加家务劳动。这里有两组调查数据:一是世界各国小学生每天平均劳动时间的调查数字:美国为1.2小时;韩国为0.7小时;英、法、德、意约为0.6小时;日本为0.4小时;而中国仅为0.2小时,属于最少。(李现平著.《教子忏悔录》,河北人民出版社)二是北京市教育学会对城近郊区学校2 292名学生调查,参加家务劳动的占25.3%,平均每人每天参加家务劳动时间为0.2小时。(《中日专家谈家教》,同心出版社)为何中国的孩子参加家务劳动时间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长思想观念上的一些误区,不能不说是关键性的原因。这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娇惯、溺爱孩子,怕其吃苦受累受煎熬

尤其是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六个大人围绕一个“小皇帝”、“小太阳”转,对孩子娇惯有加、溺爱有余,那能让孩子干家务劳动而吃苦受累受煎熬呢?何况现在家庭物质生活条件改善了,不少家庭都安装有洗衣机、电冰箱、燃气灶,大人干家务活都省心、省力、省时间,那在乎孩子在家干那点家务劳动呢?还有的家长年轻时家庭生活条件差,家务劳动繁重,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现在自己生活条件好了,再也不想让孩子再去吃苦受累受煎熬了。岂不知,家长的这种娇惯和溺爱,表面上看是心疼孩子、爱孩子,实质上是误导孩子、害孩子,使得孩子从小失去了参加家务劳动的锻炼机会,从而影响了其今后的一生。

(二)重智育轻德育,怕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在一些家长看来,似乎孩子参加家务劳动与学习成绩是绝对对立的,而不是辩证统一的。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势必占用其一定的学习时间。岂不知,我们提倡孩子参加的家务劳动是适量的,而不是超量的。既不能把孩子当作劳动力使用,也不能让未成年孩子专为挣钱而去劳动,而主要是锻炼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实践证明,孩子通过参加适量家务劳动,不仅影响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且会增长孩子的知识,拓展孩子的视野,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其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三)片面强调安全,怕孩子磕着、碰着、电着发生事故

这是不少家长担心的一个问题。一位13岁的男孩在谈到参加家务劳动时说:“在家里,长辈对我们有‘三不准’的要求:刀不准动,电不准动,火不准动。”(李现平著.《教子忏悔录》,河北人民出版社)这“三不准”真是束缚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紧箍咒”。我们说,强调孩子参加家务劳动时要注意安全是对的;但是,不能片面强调安全而拒绝他们参加家务劳动。应该看到,孩子参加家务劳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当安排家务劳动的内容,并非一开始劳动就要求他们动刀、动火、动电。况且,孩子从开始参加家务劳动起,家长就要教他们学习劳动技能,学习安全知识。实践证明,经常参加家务劳动的孩子,知识丰富,手脚灵活,动手能力强,反倒不容易磕着、碰着、电着发生事故。而很少参加家务劳动的孩子,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差,手脚不灵活,反倒容易出事故。

(四)急功近利,怕孩子干得不好给自己添麻烦

倡导孩子参加家务劳动,是关系孩子今后一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大事。家长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搞急功近利。要舍得下功夫,教会孩子干家务劳动,不能看到孩子一时毛手毛脚,干得不好就生气,怕给自己添麻烦,或干脆把孩子撵到一边玩,自己代替他干家务劳动。这样做,势必会使孩子从小失去锻炼自己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